java中内部类详解

一.内部类基础

          a)  一个java的源文件中,规定最多只能有一个public 类,当然也可以一个都没有。

          b) 作为一个java程序的入口(javaSE)的类必须为public类。

  在Java中,可以将一个类定义在另一个类里面或者一个方法里面,这样的类称为内部类。广泛意义上的内部类一般来说包括这四种:静态内部类(即static嵌套类)、成员内部类、局部内部类和匿名内部类 。下面就先来了解一下这四种内部类的用法。

  1.成员内部类

  成员内部类是最普通的内部类,它的定义为位于另一个类的内部,形如下面的形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lass  Circle {
     private  double  radius =  0 ;
     public  static  int  count = 1 ;
     public  Circle( double  radius) {
         this .radius = radius;
     }
     
     class  Draw {      //内部类
         public  void  drawSahpe() {
             System.out.println(radius);   //外部类的private成员
             System.out.println(count);    //外部类的静态成员
         }
     }
}

  这样看起来,类Draw像是类Circle的一个成员,Circle称为外部类。

       成员内部类可以无条件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属性和成员方法(包括private成员和静态成员),但是它本身却不能定义任何static的变量或方法。

      成员内部类的实例化(成员内部类是依附外部类而存在的):

    OutClass outClassObject = new OutClass();  OutClass.InnerClass innerClassObject = outClassObject.new InerrClass();

 

  注意:a)当成员内部类拥有和外部类同名的成员变量或者方法时,会发生隐藏现象,即默认情况下访问的是成员内部类的成员。如果要访问外部类的同名成员,需要以下面的形式进行访问:

1
2
外部类. this .成员变量
外部类. this .成员方法

  b)虽然成员内部类可以无条件地访问外部类的成员,而外部类想访问成员内部类的成员却不是这么随心所欲了。在外部类中如果要访问成员内部类的成员,必须先创建一个成员内部类的对象,再通过指向这个对象的引用来访问:

 

  内部类可以拥有private访问权限、protected访问权限、public访问权限及包访问权限。比如上面的例子,如果成员内部类Inner用private修饰,则只能在外部类的内部访问,如果用public修饰,则任何地方都能访问;如果用protected修饰,则只能在同一个包下或者继承外部类的情况下访问;如果是默认访问权限,则只能在同一个包下访问。这一点和外部类有一点不一样,外部类只能被public和包访问两种权限修饰。我个人是这么理解的,由于成员内部类看起来像是外部类的一个成员,所以可以像类的成员一样拥有多种权限修饰。

 2.静态内部类

  静态内部类也是定义在另一个类里面的类,只不过在类的前面多了一个关键字static。

静态内部类与成员内部类的区别:

    a)静态内部类是不需要依赖于外部类    b)静态内部类不能使用外部类的非static成员变量或者方法(只能通过绑定所在类的实例来进行访问,因为外部类的非static成员变量方法必须依赖于具体的类)

静态内部类的实例化: Outter.Inner inner = new Outter.Inner();

 

  

  3.局部内部类

  局部内部类是定义在一个方法或者一个作用域里面的类。

访问权限:a)局部内部类的访问仅限于方法内或者该作用域内   b)就像方法内的局部变量一样,不能有public、protected、private以及static修饰符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lass  People{
     public  People() {
         
     }
}
 
class  Man{
     public  Man(){
         
     }
     
     public  People getWoman(){
         class  Woman  extends  People{    //局部内部类
             int  age = 0 ;
         }
         return  new  Woman();
     }
}

  4.匿名内部类

      即没有名字的内部类,通常作为方法的一个参数传入

基础语法:

      new 类名/接口/抽象类(){   };

    Java8引入的新特性Lambda表达式:接口/父类类型 引用变量名 = ( 重写方法的参数列表 ) -> { 方法体 };

例如:

基础语法:
//java编程之线程,实现Runnable接口,匿名内部类的写法
public class Test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ystem.out.println("当前线程的名字:"+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匿名内部类的写法    
        new Thread(new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我是子线程中的run()方法");
                for(int i = 0;i<4;i++){
                    System.out.println("子线程:i-----------"+i);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
                System.out.println("子线程运行结束");
            }
        }).start();

        for(int i = 0;i<4;i++){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i:---------"+i);
            try {
//              模拟耗时间操作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
        System.out.println("Main have exited");
    }
}


JAVA8新特性 lambda写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
			     System.out.println("我是子线程中的run()方法");
	                for(int i = 0;i<4;i++){
	                    System.out.println("子线程:i-----------"+i);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
	                System.out.println("子线程运行结束");
	            }
		);
	
		thread.start();
	}

 匿名内部类应该是平时我们编写代码时用得最多的,在编写事件监听的代码时使用匿名内部类不但方便,而且使代码更加容易维护。下面这段代码是一段Android事件监听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scan_bt.setOnClickListener( new  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
         
         history_bt.setOnClickListener( new  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

  这段代码为两个按钮设置监听器,这里面就使用了匿名内部类。这段代码中的:

1
2
3
4
5
6
7
8
new  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

  就是匿名内部类的使用。代码中需要给按钮设置监听器对象,使用匿名内部类能够在实现父类或者接口中的方法情况下同时产生一个相应的对象,但是前提是这个父类或者接口必须先存在才能这样使用。当然像下面这种写法也是可以的,跟上面使用匿名内部类达到效果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private  void  setListener()
{
     scan_bt.setOnClickListener( new  Listener1());       
     history_bt.setOnClickListener( new  Listener2());
}
 
class  Listener1  implements  View.OnClickListener{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
 
class  Listener2  implements  View.OnClickListener{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

  这种写法虽然能达到一样的效果,但是既冗长又难以维护,所以一般使用匿名内部类的方法来编写事件监听代码。同样的,匿名内部类也是不能有访问修饰符和static修饰符的。

  匿名内部类是唯一一种没有构造器的类。正因为其没有构造器,所以匿名内部类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大部分匿名内部类用于接口回调。匿名内部类在编译的时候由系统自动起名为Outter$1.class。一般来说,匿名内部类用于继承其他类或是实现接口,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方法,只是对继承方法的实现或是重写。 

二.深入理解内部类

  1.为什么成员内部类可以无条件访问外部类的成员?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成员内部类可以无条件访问外部类的成员,那具体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下面通过反编译字节码文件看看究竟。事实上,编译器在进行编译的时候,会将成员内部类单独编译成一个字节码文件,下面是Outter.java的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public  class  Outter {
     private  Inner inner =  null ;
     public  Outter() {
         
     }
     
     public  Inner getInnerInstance() {
         if (inner ==  null )
             inner =  new  Inner();
         return  inner;
     }
      
     protected  class  Inner {
         public  Inner() {
             
         }
     }
}

  编译之后,出现了两个字节码文件:

  反编译Outter$Inner.class文件得到下面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E:\Workspace\Test\bin\com\cxh\test2>javap -v Outter$Inner
Compiled from  "Outter.java"
public  class  com.cxh.test2.Outter$Inner  extends  java.lang.Object
   SourceFile:  "Outter.java"
   InnerClass:
    # 24 = # 1  of # 22 //Inner=class com/cxh/test2/Outter$Inner of class com/cxh/tes
t2/Outter
   minor version:  0
   major version:  50
   Constant pool:
const  # 1  class         # 2 ;      //  com/cxh/test2/Outter$Inner
const  # 2  = Asciz        com/cxh/test2/Outter$Inner;
const  # 3  class         # 4 ;      //  java/lang/Object
const  # 4  = Asciz        java/lang/Object;
const  # 5  = Asciz         this $ 0 ;
const  # 6  = Asciz        Lcom/cxh/test2/Outter;;
const  # 7  = Asciz        <init>;
const  # 8  = Asciz        (Lcom/cxh/test2/Outter;)V;
const  # 9  = Asciz        Code;
const  # 10  = Field       # 1 .# 11 //  com/cxh/test2/Outter$Inner.this$0:Lcom/cxh/t
est2/Outter;
const  # 11  = NameAndType # 5 :# 6 ; //  this$0:Lcom/cxh/test2/Outter;
const  # 12  = Method      # 3 .# 13 //  java/lang/Object."<init>":()V
const  # 13  = NameAndType # 7 :# 14 ; //  "<init>":()V
const  # 14  = Asciz       ()V;
const  # 15  = Asciz       LineNumberTable;
const  # 16  = Asciz       LocalVariableTable;
const  # 17  = Asciz        this ;
const  # 18  = Asciz       Lcom/cxh/test2/Outter$Inner;;
const  # 19  = Asciz       SourceFile;
const  # 20  = Asciz       Outter.java;
const  # 21  = Asciz       InnerClasses;
const  # 22  class        # 23 ;     //  com/cxh/test2/Outter
const  # 23  = Asciz       com/cxh/test2/Outter;
const  # 24  = Asciz       Inner;
 
{
final  com.cxh.test2.Outter  this $ 0 ;
 
public  com.cxh.test2.Outter$Inner(com.cxh.test2.Outter);
   Code:
    Stack= 2 , Locals= 2 , Args_size= 2
    0 :   aload_0
    1 :   aload_1
    2 :   putfield        # 10 //Field this$0:Lcom/cxh/test2/Outter;
    5 :   aload_0
    6 :   invokespecial   # 12 //Method java/lang/Object."<init>":()V
    9 :    return
   LineNumberTable:
    line  16 0
    line  18 9
 
   LocalVariableTable:
    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
    0       10       0     this        Lcom/cxh/test2/Outter$Inner;
 
 
}

  第11行到35行是常量池的内容,下面逐一第38行的内容:

final com.cxh.test2.Outter this$0;

  这行是一个指向外部类对象的指针,看到这里想必大家豁然开朗了。也就是说编译器会默认为成员内部类添加了一个指向外部类对象的引用,那么这个引用是如何赋初值的呢?下面接着看内部类的构造器:

public com.cxh.test2.Outter$Inner(com.cxh.test2.Outter);

  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在定义的内部类的构造器是无参构造器,编译器还是会默认添加一个参数,该参数的类型为指向外部类对象的一个引用,所以成员内部类中的Outter this&0 指针便指向了外部类对象,因此可以在成员内部类中随意访问外部类的成员。从这里也间接说明了成员内部类是依赖于外部类的,如果没有创建外部类的对象,则无法对Outter this&0引用进行初始化赋值,也就无法创建成员内部类的对象了。

  2.为什么局部内部类和匿名内部类只能访问局部final变量?

  想必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过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下面这段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public  void  test( final  int  b) {
         final  int  a =  10 ;
         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a);
                 System.out.println(b);
             };
         }.start();
     }
}

  这段代码会被编译成两个class文件:Test.class和Test1.class。默认情况下,编译器会为匿名内部类和局部内部类起名为Outter1.class。默认情况下,编译器会为匿名内部类和局部内部类起名为Outterx.class(x为正整数)。

  

  根据上图可知,test方法中的匿名内部类的名字被起为 Test$1。

  上段代码中,如果把变量a和b前面的任一个final去掉,这段代码都编译不过。我们先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当test方法执行完毕之后,变量a的生命周期就结束了,而此时Thread对象的生命周期很可能还没有结束,那么在Thread的run方法中继续访问变量a就变成不可能了,但是又要实现这样的效果,怎么办呢?Java采用了 复制  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将这段代码的字节码反编译可以得到下面的内容:

  我们看到在run方法中有一条指令:

bipush 10

  这条指令表示将操作数10压栈,表示使用的是一个本地局部变量。这个过程是在编译期间由编译器默认进行,如果这个变量的值在编译期间可以确定,则编译器默认会在匿名内部类(局部内部类)的常量池中添加一个内容相等的字面量或直接将相应的字节码嵌入到执行字节码中。这样一来,匿名内部类使用的变量是另一个局部变量,只不过值和方法中局部变量的值相等,因此和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完全独立开。

  下面再看一个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public  void  test( final  int  a) {
         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a);
             };
         }.start();
     }
}

  反编译得到:

  我们看到匿名内部类Test$1的构造器含有两个参数,一个是指向外部类对象的引用,一个是int型变量,很显然,这里是将变量test方法中的形参a以参数的形式传进来对匿名内部类中的拷贝(变量a的拷贝)进行赋值初始化。

  也就说如果局部变量的值在编译期间就可以确定,则直接在匿名内部里面创建一个拷贝。如果局部变量的值无法在编译期间确定,则通过构造器传参的方式来对拷贝进行初始化赋值。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run方法中访问的变量a根本就不是test方法中的局部变量a。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前面所说的 生命周期不一致的问题。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既然在run方法中访问的变量a和test方法中的变量a不是同一个变量,当在run方法中改变变量a的值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

  对,会造成数据不一致性,这样就达不到原本的意图和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ava编译器就限定必须将变量a限制为final变量,不允许对变量a进行更改(对于引用类型的变量,是不允许指向新的对象),这样数据不一致性的问题就得以解决了。

  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清楚为何 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和形参都必须用final进行限定了。

  3.静态内部类有特殊的地方吗?

  从前面可以知道,静态内部类是不依赖于外部类的,也就说可以在不创建外部类对象的情况下创建内部类的对象。另外,静态内部类是不持有指向外部类对象的引用的,这个读者可以自己尝试反编译class文件看一下就知道了,是没有Outter this&0引用的。

三.内部类的使用场景和好处

  为什么在Java中需要内部类?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四点:

  1.每个内部类都能独立的继承一个接口的实现,所以无论外部类是否已经继承了某个(接口的)实现,对于内部类都没有影响。内部类使得多继承的解决方案变得完整,

  2.方便将存在一定逻辑关系的类组织在一起,又可以对外界隐藏。

  3.方便编写事件驱动程序

  4.方便编写线程代码

  个人觉得第一点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内部类的存在使得Java的多继承机制变得更加完善。

四.常见的与内部类相关的笔试面试题

 1.根据注释填写(1),(2),(3)处的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初始化Bean1
            ( 1 )
            bean1.I++;
            // 初始化Bean2
            ( 2 )
            bean2.J++;
            //初始化Bean3
            ( 3 )
            bean3.k++;
     }
     class  Bean1{
            public  int  I =  0 ;
     }
 
     static  class  Bean2{
            public  int  J =  0 ;
     }
}
 
class  Bean{
     class  Bean3{
            public  int  k =  0 ;
     }
}

  从前面可知,对于成员内部类,必须先产生外部类的实例化对象,才能产生内部类的实例化对象。而静态内部类不用产生外部类的实例化对象即可产生内部类的实例化对象。

  创建静态内部类对象的一般形式为:  外部类类名.内部类类名 xxx = new 外部类类名.内部类类名()

  创建成员内部类对象的一般形式为:  外部类类名.内部类类名 xxx = 外部类对象名.new 内部类类名()

  因此,(1),(2),(3)处的代码分别为:

 View Code

 

 View Code

 

 View Code

2.下面这段代码的输出结果是什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ter outter =  new  Outter();
         outter. new  Inner().print();
     }
}
 
 
class  Outter
{
     private  int  a =  1 ;
     class  Inner {
         private  int  a =  2 ;
         public  void  print() {
             int  a =  3 ;
             System.out.println( "局部变量:"  + a);
             System.out.println( "内部类变量:"  this .a);
             System.out.println( "外部类变量:"  + Outter. this .a);
         }
     }
}
 View Code

 

  最后补充一点知识:关于成员内部类的继承问题。一般来说,内部类是很少用来作为继承用的。但是当用来继承的话,要注意两点:

  1)成员内部类的引用方式必须为 Outter.Inner.

  2)构造器中必须有指向外部类对象的引用,并通过这个引用调用super()。

 

为什么要使用内部类+匿名类

 

Java 内部类有什么好处?为什么需要内部类?(转载)
         首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想实现一个接口,但是这个接口中的一个方法和你构想的这个类中的一个 方法的名称,参数相同,你应该怎么办?这时候,你可以建一个内部类实现这个接口。由于内部类对外部类的所有内容都是可访问的,所以这样做可以完成所有你直 接实现这个接口的功能。
         不过你可能要质疑,更改一下方法的不就行了吗?
        的确,以此作为设计内部类的理由,实在没有说服 力。
真正的原因是这样的,java 中的内部类和接口加在一起,可以的解决常被 C++ 程序员抱怨 java 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没有多继承。实际上,C++ 的多继承设计起来很复杂,而 java 通过内部类加上接口,可以很好的实现多继承的效果。
        内 部类:一个内部类的定义是定义在另一个内部的类。
原因是:
1.一个内部类的对象能够访问创建它的对象的实现,包括私有数据。
2. 对于同一个包中的其他类来说,内部类能够隐藏起来。
3.匿名内部类可以很方便的定义回调。
4.使用内部类可以非常方便的编写事件驱动程 序。
         内部类可以让你更优雅地设计你的程序结构。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 第一次见面
public interface Contents {
 int value();
}

public interface Destination {
 String readLabel();
}

public class Goods {
 private class Content implements Contents {
   private int i = 11;
  public int value() {
   return i;
  }
  }

 protected class GDestination implements Destination {
   private String label;
  private GDestination(String whereTo) {
    label = whereTo;
  }
  public String readLabel() {
   return label;
  }
 }

 public Destination dest(String s) {
   return new GDestination(s);
 }

 public Contents cont() {
   return new Content();
 }
}

class TestGood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oods p = new Goods();
   Contents c = p.cont();
  Destination d = p.dest("Beijing");
    }
}

        在 这个例子里类 Content 和 GDestination 被定义在了类 Goods 内部,并且分别有着 protected 和private 修饰符来控制访问级别。Content 代表着 Goods 的内容,而 GDestination 代表着 Goods 的目的地。它们分别实现了两个接口 Content 和 Destination。在后面的 main 方法里,直接用 Contents c 和 Destination d进行操作,你甚至连这两个内部类的名字都没有看见!这样,内部类的第一个好处就体现出来了??隐藏你不想让别人知道的操作,也即封装性。
        同时,我 们也发现了在外部类作用范围之外得到内部类对象的第一个方法,那就是利用其外部类的方法创建并返回。上例中的 cont() 和 dest() 方法就是这么做的。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当然有,其语法格式如下:
outerObject=new outerClass(Constructor Parameters);
outerClass.innerClass innerObject=outerObject.new InnerClass(Constructor Parameters);

注 意在创建非静态内部类对象时,一定要先创建起相应的外部类对象。至于原因,也就引出了我们下一个话题??

* 非静态内部类对象有着指向其外部类对象的引用
对刚才的例子稍作修改:

public class Goods {
  private valueRate=2;

 private class Content implements Contents {
   private int i = 11 * valueRate;
  public int value() {
   return i;
  }
 }

 protected class GDestination implements Destination {
  private String label;
  private GDestination(String whereTo) {
   label = whereTo;
  }
  public String readLabel() {
   return label;
  }
 }

 public Destination dest(String s) {
  return new GDestination(s);
 }

  public Contents cont() {
  return new Content();
 }
}


修 改的部分用蓝色显示了。在这里我们给 Goods 类增加了一个 private 成员变量 valueRate,意义是货物的价值系数,在内部类 Content 的方法 value() 计算价值时把它乘上。我们发现,value() 可以访问 valueRate,这也是内部类的第二个好处??一个内部类对象可以访问创建它的外部类对象的内容,甚至包括私有变量!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特性,为我们 在设计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捷径。要想实现这个功能,内部类对象就必须有指向外部类对象的引用。Java 编译器在创建内部类对象时,隐式的把其外部类对象的引用也传了进去并一直保存着。这样就使得内部类对象始终可以访问其外部类对象,同时这也是为什么在外部 类作用范围之外向要创建内部类对象必须先创建其外部类对象的原因。
有人会问,如果内部类里的一个成员变量与外部类的一个成员变量同名,也即外部类 的同名成员变量被屏蔽了,怎么办?没事,Java里用如下格式表达外部类的引用:
outerClass.this
有了它,我们就不怕这种 屏蔽的情况了。

* 静态内部类
和普通的类一样,内部类也可以有静态的。不过和非静态内部类相比,区别就在于静态内部类没有了指向 外部的引用。这实际上和 C++ 中的嵌套类很相像了,Java 内部类与 C++ 嵌套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是否有指向外部的引用这一点上,当然从设计的角度以及以它一些细节来讲还有区别。
除此之外,在任何非静态内部类中,都不能 有静态数据,静态方法或者又一个静态内部类(内部类的嵌套可以不止一层)。不过静态内部类中却可以拥有这一切。这也算是两者的第二个区别吧。

* 局部内部类
是的,Java 内部类也可以是局部的,它可以定义在一个方法甚至一个代码块之内。

public class Goods1 {
 public Destination dest(String s) {
  class GDestination implements Destination {
   private String label;
   private GDestination(String whereTo) {
    label = whereTo;
   }
    public String readLabel() { return label; }
  }

  return new GDestination(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oods1 g= new Goods1();
  Destination d = g.dest("Beijing");
 }
}


上 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方法dest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内部类,最后由这个方法返回这个内部类的对象。如果我们在用一个内部类的时候仅需要创建它的一个对象 并创给外部,就可以这样做。当然,定义在方法中的内部类可以使设计多样化,用途绝不仅仅在这一点。

下面有一个更怪的例子:

public class Goods2{
 private void internalTracking(boolean b) {
  if(b) {
   class TrackingSlip {
    private String id;
     TrackingSlip(String s) {
     id = s;
    }
    String getSlip() { return id; }
   }
   TrackingSlip ts = new TrackingSlip("slip");
   String s = ts.getSlip();
  }
 }

  public void track() { internalTracking(tru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oods2 g= new Goods2();
  g.track();
  }
}


你不能在 if 之外创建这个内部类的对象,因为这已经超出了它的作用域。不过在编译的时候,内部类TrackingSlip 和其他类一样同时被编译,只不过它由它自己的作用域,超出了这个范围就无效,除此之外它和其他内部类并没有区别。


2. 匿名类

匿名类是不能有名称的类,所以没办法引用他们。必须在创建时,作为new语句的一部分来声明他们。 
这就要采用另一种形式 的new语句,如下所示: 

new <类或接口> <类的主体>

这种形式的new语句声明一个 新的匿名类,他对一个给定的类进行扩展,或实现一个给定的接口。他还创建那个类的一个新实例,并把他作为语句的结果而返回。要扩展的类和要实现的接口是 new语句的操作数,后跟匿名类的主体。 
假如匿名类对另一个类进行扩展,他的主体能够访问类的成员、覆盖他的方法等等,这和其他任何标准的类都 是相同的。假如匿名类实现了一个接口,他的主体必须实现接口的方法。

注意匿名类的声明是在编译时进行的,实例化在运行时进行。这意味着 for循环中的一个new语句会创建相同匿名类的几个实例,而不是创建几个不同匿名类的一个实例。

从技术上说,匿名类可被视为非静态的内 部类,所以他们具备和方法内部声明的非静态内部类相同的权限和限制。

假如要执行的任务需要一个对象,但却不值得创建全新的对象(原因可能 是所需的类过于简单,或是由于他只在一个方法内部使用),匿名类就显得很有用。匿名类尤其适合在Swing应用程式中快速创建事件处理程式。

java 代码:

interface pr { 
 void print1(); 
}

public class noNameClass { 
 public pr dest() { 
  return new pr() { 
    public void print1()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oNameClass c = new noNameClass();
 pr hw = c.dest();
  hw.print1();
}


pr 也可以是一个类,但是你外部调用的方法必须在你的这个类或接口中声明,外部不能调用匿名类内部的方法。

Java 中内部匿名类用的最多的地方也许就是在 Frame 中加入 Listner 了吧。
java 代码: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public class QFrame extends Frame {
 public QFrame() {
  this.setTitle(/"my application/");

  addWindowListener(new WindowAdapter() { 
    public void windowClosing(WindowEvent e) { 
    dispose(); 
     System.exit(0); 
   }
  });

   this.setBounds(10,10,200,200);
 }
}


内部匿名类,就是建立一个内部的类,但没 有给你命名,也就是没有引用实例的变量。

new WindowAdapter() {
public void windowClosing(WindowEvent e) {
dispose();
System.exit(0);
}
}

new 是建立一个 WindowAdapter 对象,后面一个 {} 表示这个括号中的操作作用于这个默认的对名象,而上面的Java 程序中后面是一个函数体。
这个用法的作用是:创建一个对象的实例,并且 override 它的一个函数。
打开 WindowAdapter 的代码可以发现。它是一个抽象类。它是对 WindowListener 接口的一个实现。
Frame.addWindowListner(); 的参数是一个 WindowListner ,而实现上是传一个从WindowAdapter 派生出的一个匿名类。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 是,匿名内部类由于没有名字,所以它没有构造函数(但是如果这个匿名内部类继承了一个只含有带参数构造函数的父类,创建它的时候必须带上这些参数,并在实 现的过程中使用 super 关键字调用相应的内容)。如果你想要初始化它的成员变量,有下面几种方法:
1. 如果是在一个方法的匿名内部类,可以利用这个方法传进你想要的参数,不过记住,这些参数必须被声明为final 。
2. 将匿名内部类改造成有名字的局部内部类,这样它就可以拥有构造函数了。
3. 在这个匿名内部类中使用初始化代码块。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