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灯亮着吗?
——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
《Are Your Lights On?》
[美]Donald C. Gause, Gerald M. Weinberg /著
/译
Harli阅读笔记 + 心得
1 代序
1. 智者: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
2. 动手去解决问题之前,好好想想问题的来源;
Harli:一个人的罪恶是另一个人的美德(参见第六篇)。Harli。
3. 如何站在各个角度来看待面临的问题,以能够知道其真正所在;如何去尝试那个最能解决真正问题的方法,并且时刻保持警惕心;
Harli:
《庄子》不要站在任何角度去看问题。
问题始终是人的问题;
人看问题时,问题的局限性在于人;
Harli。
4. 为什么不要把人们的解决方法误认为是问题的定义,更不要把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误认为是问题的定义,特别是这个解决方法是你自己所使用的;
Harli:
王.奥尔德(?)我们走的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庄子》中也有相同观点。
Harli。
5. 永远都不要肯定自己已经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义,即使是在问题好像已经解决之后。
6. 每一种解决方法都会带来新的问题;
Harli:
错误引进率;
温伯格《咨询的奥秘》:鲁迪芜菁甘蓝规则(很艰难法则)——一旦你消除了你的头号问题,第二号问题就会升级。
Harli。
7. 问题最难以处理的部分恰恰是去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8. 在理解问题之前,至少要做好准备接受三种可能的出错情况;
9. 或许还可以改变问题的表述来获得不同的解决方法;
10. 当你沉迷于寻找问题定义和解决方法时,不要忘记随时都回头看看,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迷路了⋯⋯
11. 当别人能够很好地解决自己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越俎代庖;
Harli:
温伯格《咨询的奥秘》:舍比法则——如果他们没雇佣你,就不要为他们解决问题。
Harli。
12. 如果某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本人却并不会遇到这一问题时,那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也感受到这一问题;
13. 不管看上去如何,人们很少知道他们要什么,直到你给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14. 甚至,事实上,并没有多少人真的希望他们的问题被解决。
2 第一篇:问题是什么?
1. 问题解决者开始其工作的最好办法是从内心深处把齿轮从单数变成复数。
2. 问题解决者应该在开始的时候就努力回答:
谁有问题?
您的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3. 印第安人:“穿上另一个人的软皮鞋走路”。
4. 问题其实就是你期望的东西和你体验的东西之间的差别。
5. 幻觉中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
Harli:《最后的期限》—— 相信你的肠胃! Harli。
6. 一种思想:如果你想找到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试试“让情况变得更糟”。
7. 对于那些没有幽默感的人,帮他们解决问题简直就是自寻烦恼。
Harli:温伯格《咨询的奥秘》:羽毛。Harli。
3 第二篇:这个问题是什么?
1. 问题定义方面:
不要把他们的解决方法误认为是问题的定义
如果你太轻易地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他们永远都不会相信你真的解决了他们的问题。
不要把问题的解决方法误认为是问题的定义――特别是在你使用自己的解决方法时
真正解决问题课程的看法应该是:你永远都不能肯定你已经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义,即使在问题已经解决之后。
Harli:温伯格《咨询的奥秘》:标签法则——大多数人买的是标签,而不是商品,事物的名字并不是事物的本质。Harli。
2. 道德考虑遇到有利可图的问题时往往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3. 不要过早地下结论,但是也不要忽略你的第一印象。
4. 你永远也不能肯定你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义,但是永远不要放弃寻求它的努力。
4 第三篇:什么是真正的问题?
1. 每种解决方法都会带来新的问题
2. 问题最难以处理的部分恰恰是去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Harli:温伯格:前景障眼法。 Harli。
3. 如果在你对问题的理解中,你想不出至少3样可能出错的东西,那么你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个问题。
4. 不要轻易下结论,但是也不要忽视你的第一印象。
5. 试试你对外国人、盲人或孩子的定义,否则就试者让自己变成外国人、盲人或者像个孩子。
6. 每一种新的观点都会带来新的不相称。
Harli:温伯格《咨询的奥秘》:摇动的法则或干预第一法则——少即是多。Harli。
7. 我们要怎样改变问题的表述才能获得不同的解决方法?
Harli:温伯格——催眠词语。Harli。
8. 当你在寻找问题定义的道路上疲倦地游荡时,不要忘记随时都回头看看,看看你是不是已经迷路了。
9. 一旦你用文字来表述一个问题,请仔细推敲这些文字以使这种表述在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是一个意思。
10. 文字游戏黄金列表:
改变重读的方式(就像上面那个例子里那样)。
把positives(正的)变成negatives(负的),反之亦然。
把MAY(可能)变成MUST(必须),把MUST 变成MAY。
把OR(或者)变成EITHER OR(不是...而是...),反之亦然。
把AND(和)变成OR(或),反之亦然。
选择一个有明确定义的术语,然后在该术语出现的每一个地方用它明确的定义替换它。
遇到每个ETC.,AND SO FORTH,AND SO ON等等的时候,为这个列表加入再添上一个明确的例子。(用这个例子试试。)
找出那些说服性的词和短语,例如OBVIOUSLY(显然地),THEREFORE(因此),CLEARLY(无疑地),或者CERTAINLY(当然)。把这些词或者短语替换成它本来指代的那个观点。
将一个句子或一段话的内容画成一副画。
将文字用公式来表达。
将公式用文字来表达。
试试将一幅画的内容用文字表示出来。
将YOU(你,你们)替换成WE(咱们,我们)。
将WE 替换成YOU。
将WE 和YOU 替换成BOTH PARTIES(双方)。
将A(一个)替换成THE(这个)并将THE 替换成A。
将SOME(一些,某些,某个)替换成EVERY(每一个)。
将EVERY 替换成SOME。
将ALWAYS(总是)替换成SOMETIMES(有时候)。
将SOMETIMES 替换成NEVER(从不)。
5 第四篇:这是谁的问题?
1. 如果这是他们的麻烦,就让它成为他们的麻烦。
2. 试试换过来指责你自己――即使只有一秒钟。
3. 如果人们的灯真的亮着,一个小小的提醒可能比你那些复杂的解决方法都更有效。
6 第五篇:问题是从哪儿来的?
1. 彼得定律:一个组织中的官僚不断晋升,直到他们到达他们不能胜任的位置。
2. 保罗定律:在现代机构中,工作的难度不断提高,直到每个官僚都超过了他们胜任的职位。
3. 问题的根源常常在你自己身上。
4. 在问题解决者的山谷里,制造问题的人是国王、总统、或者主教。
5.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做事,另一种人给别人找事做。离第二种人远一点,这样你就会很顺利。”
6.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做事,另一种人享受荣誉。待在第一种人中间――那里的竞争要少得多。”
7 第六篇:我们真的想解决问题吗?
1. 不管看上去如何,人们很少知道他们要什么直到你给了他们所要求的东西。
2. 最终的分析表明,并没有多少人真的希望他们的问题被解决。
3. 我们永远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把它做好,但是我们总有足够的时间来重新做一遍。
4. 我们永远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它,但是我们总是有足够的时间来为之后悔。
5. 人类适应性的倾向:重复的刺激会导致反应越来越小。
6. 鱼总是最后一个看到水的。
7. 如果沉浸在问题当中,解决者就会冒着忽视其他重要因素的风险。在你着迷于解决问题时,可能就会忘记考虑你是否应该从道德上支持一个解决方案。一个人的罪恶是另一个人的美德。也许我们敢于斗胆告诉某个吃人部落说吃人是一种错,我们也不敢告诉任何读者杀人是错的。即使冒着可能会被嘲笑为多愁善感的人的风险,我们还是要引用波洛尼厄斯(Polonius,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人物,译者注)的话:“首先,对自己要真诚。”“This above all, to thine own self be true。”对自己要真诚,在这里的意思是,在你靠近一个解决方案、甚至一个定义之前,你必须考虑道德的问题,然后再开始降低你的敏感度。这种考虑永远都不会是浪费你的时间,因为解决问题永远都不会是一个道德上中立的行为――不管它是多么的吸引它的从业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