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与虚拟仿真技术的深度融合,重新定义了传统职业教育实训,为职业教育带来新变革。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职业教育需建设覆盖各学科的虚拟仿真实习实践资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中也专门强调新标准要求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实训,同时建设和配备相关教学资源,赋能产教深度融合,服务高技能人才培养,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浪潮下
职业教育面临转型
在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职业教育正面临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挑战,亟需转型。
一方面,智能制造、工业设计、数字文旅等领域急需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但学生普遍缺乏真实场景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传统实训受限于物理条件,常常因设备短缺、操作风险和资源限制而面临高风险、高成本、高污染,以及难观摩、难操作、难再现等“三高三难”问题。
“AI+虚拟仿真”结合的沉浸式虚拟仿真实践与教学成为解决传统实训痛点的重要方法。

通过构建复杂场景,虚拟仿真技术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复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此外,虚拟仿真技术在产教融合中表现突出,不仅能够模拟真实工厂环境,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还能预设与职业标准相匹配的任务场景,提供标准化、量化的生产步骤模拟训练,全面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契合。
“AI+虚拟仿真”
重塑“教、学、练、评”全链条
2025年是智慧教育元年,“AI+虚拟仿真”不仅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更为丰富且优质的资源,更通过虚拟仿真资源管理平台和虚拟仿真设备产品赋能,切实提升了教学效能。
其中,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正重塑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练、评”全链条、全流程。
(1)沉浸式场景构建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依托3D建模、VR/AR/MR、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结合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协同等虚拟仿真硬件设备,能够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场景与实体设备联动的实训环境。
在沉浸式的虚拟场景中,学生可以进行化工生产、数控机床操作、设备维修、医护助理等各种专业实训实操,这种“以虚助实、虚实结合”的授课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反复操练,克服了传统职业教育在场地、设备、安全、成本上的多重限制。
(2)大规模协同与远程实训
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的虚拟仿真实训还可以打破地域和物理设备的藩篱。通过3D-LED交互显示系统、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协作完成任务,如共同进行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实训、协作完成大型建筑项目的虚拟建造等,极大拓展了优质实训资源的覆盖范围。
(3)智能化教学与个性化指导
将AI技术深度融入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管理平台,平台能够捕捉分析学生操作步骤、反应速度和决策逻辑,并实时记录实训数据,AI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完成对学生技能掌握程度的客观、多维度评估,精准指出操作失误或知识盲点,生成个性化反馈,并动态调整实训难度和推送针对性学习资源,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
(4)促进教育公平
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管理平台具备丰富多元的功能模块,涵盖了理论教学、实验操作、考核评价、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学生可以通过PC端、移动端等多种终端随时随地登录平台进行学习和实验操作,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更加广泛地覆盖到不同地区。
结语
职业院校“AI+虚拟仿真”依托能力图谱、学习图谱、目标图谱,构建融合课程、项目、知识点与交互行为的学习达成度评估体系,全面呈现学生在实训中的能力掌握与成长路径。面对智慧教育新阶段,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的创新应用,前沿AI技术的深度融合,对产品进行重磅迭代升级,持续挖掘常态化科学教育新潜力,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30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