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Nginx环境
- 下载Nginx安装包:http://nginx.org/en/download.html
- 启动Nginx服务器; 建议下载稳定版;解压后看到此目录,点击exe是无法启动的,需要通过命令行启动。
- 启动,直接在目录上cmd,输入start nginx可以启动,启动不了,可以输入nginx -t查看,也可以制作成bat批处理脚本启动。
- 可以查看任务管理器;会出现Nginx进程;
单一反向代理-配置文件
监听与转发端口
server {
listen 9000;
server_name localhost;
#charset koi8-r;
#access_log logs/host.access.log main;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localhost:8999;
}
}
启动一个你写的程序
单一反向代理
两个地址均访问成功。
集群&负载均衡
upstream Net5{
server localhost:8999;
server localhost:8998;
server localhost:8997;
}
server {
listen 9000;
server_name localhost;
#charset koi8-r;
#access_log logs/host.access.log main;
#location / {
# proxy_pass http://localhost:8999;
#}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Net5;
}
- 更改完配置文件记得重启一下nginx
每次访问都可以,对集群进行轮询。
Nginx篇
1 基本操作命令
先CD到nginx.exe目录
启动nginx服务
nginx
start nginx
优雅停止nginx,有连接时会等连接请求完成再杀死worker进程
nginx -s quit
优雅重启,并重新载入配置文件nginx.conf
nginx -s reload
查看nginx配置是否正确,测试配置是否有语法错误
nginx -t
查看帮助信息
nginx -h
指定配置文件
nginx -c filename
停止服务
nginx -s stop nginx
2 负载均衡
1 单一反向代理
修改listen端口----修改proxy_pass(此处务必带上分号)
server {
listen 80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charset koi8-r;
#access_log logs/host.access.log main;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127.0.0.1:5177;
}
2 集群&负载均衡
修改listen端口----修改proxy_pass,指向别名(此处务必带上分号)–upstream 别名
upstream NetCore31{
server localhost:5177;
server localhost:5178;
server localhost:5179;
}
server {
listen 80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charset koi8-r;
#access_log logs/host.access.log main;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NetCore31;
}
3 各种负载均衡策略:
目前Nginx服务器的upstream模块支持6种方式的分配:
轮询 | 默认方式 |
---|---|
weight | 权重方式 |
ip_hash | 依据ip分配方式 |
least_conn | 最少连接方式 |
fair(第三方) | 响应时间方式 |
url_hash(第三方) | 依据URL分配方式 |
1、轮询
最基本的配置方法,上面的例子就是轮询的方式,它是upstream模块默认的负载均衡默认策略。每个请求会按时间顺序逐一分配到不同的后端服务器。
- 在轮询中,如果服务器down掉了,会自动剔除该服务器。
- 默认配置就是轮询策略。
- 此策略适合服务器配置相当,无状态且短平快的服务使用。
2、weight
权重方式,在轮询策略的基础上指定轮询的几率。例子如下:
#动态服务器组
upstream dynamic_zuoyu {
server localhost:8080 weight=2;
server localhost:8081;
server localhost:8082;
server localhost:8083;
}
eight参数用于指定轮询几率,weight的默认值为1,
- 权重越高分配到需要处理的请求越多。
- 此策略可以与least_conn和ip_hash结合使用。
- 此策略比较适合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差别比较大的情况。
3、ip_hash
指定负载均衡器按照基于客户端IP的分配方式,这个方法确保了相同的客户端的请求一直发送到相同的服务器,以保证session会话。这样每个访客都固定访问一个后端服务器,可以解决session不能跨服务器的问题。
#动态服务器组
upstream dynamic_zuoyu {
ip_hash; #保证每个访客固定访问一个后端服务器
server localhost:8080 weight=2; #tomcat 7.0
server localhost:8081; #tomcat 8.0
server localhost:8082; #tomcat 8.5
server localhost:8083 max_fails=3 fail_timeout=20s; #tomcat 9.0
}
注意:
- 在nginx版本1.3.1之前,不能在ip_hash中使用权重(weight)。
- ip_hash不能与backup同时使用。
- 此策略适合有状态服务,比如session。
- 当有服务器需要剔除,必须手动down掉。
4、least_conn
把请求转发给连接数较少的后端服务器。轮询算法是把请求平均的转发给各个后端,使它们的负载大致相同;但是,有些请求占用的时间很长,会导致其所在的后端负载较高。这种情况下,least_conn这种方式就可以达到更好的负载均衡效果。
#动态服务器组
upstream dynamic_zuoyu {
least_conn; #把请求转发给连接数较少的后端服务器
server localhost:8080 weight=2; #tomcat 7.0
server localhost:8081; #tomcat 8.0
server localhost:8082 backup; #tomcat 8.5
server localhost:8083 max_fails=3 fail_timeout=20s; #tomcat 9.0
}
注意:
- 此负载均衡策略适合请求处理时间长短不一造成服务器过载的情况。
5、第三方策略
第三方的负载均衡策略的实现需要安装第三方插件。
①fair
按照服务器端的响应时间来分配请求,响应时间短的优先分配。
#动态服务器组
upstream dynamic_zuoyu {
server localhost:8080; #tomcat 7.0
server localhost:8081; #tomcat 8.0
server localhost:8082; #tomcat 8.5
server localhost:8083; #tomcat 9.0
fair; #实现响应时间短的优先分配
}
②url_hash
按访问url的hash结果来分配请求,使每个url定向到同一个后端服务器,要配合缓存命中来使用。同一个资源多次请求,可能会到达不同的服务器上,导致不必要的多次下载,缓存命中率不高,以及一些资源时间的浪费。而使用url_hash,可以使得同一个url(也就是同一个资源请求)会到达同一台服务器,一旦缓存住了资源,再此收到请求,就可以从缓存中读取。
#动态服务器组
upstream dynamic_zuoyu {
hash $request_uri; #实现每个url定向到同一个后端服务器
server localhost:8080; #tomcat 7.0
server localhost:8081; #tomcat 8.0
server localhost:8082; #tomcat 8.5
server localhost:8083; #tomcat 9.0
}
4 反向代理缓存
1 http 小节添加proxy_cache_path,必须在include之前
http {
# 设置缓存的路径和其他参数
# proxy_cache_path path [levels=levels] keys_zone=name:size [inactive=time] [max_size=size] [loader_files=number] [loader_sleep=time] [loader_threshold=time];
# 缓存路径 /zhaoxi/support/nginx-1.17.8/data 缓存结构为 2 层,即该路径下会有 2 层子目录,缓存文件会保存在最下层子目录
# 缓存的 key 会保存在名为 web_cache 的内存区域,该内存区域大小为 50 m
# 1 分钟内缓存没有被访问就会过期
# 缓存文件最多占用 1g 空间
proxy_cache_path /zhaoxi/support/nginx-1.17.8/data levels=1:2 keys_zone=web_cache:50m inactive=1m max_size=1g;
2 指定路径做数据缓存,其中upstream为AspNetCore31
location /test/ {
proxy_store off;
proxy_redirect off;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Host $http_host;
proxy_pass http://AspNetCore31/test/;
# 缓存使用前面定义的内存区域
proxy_cache web_cache;
# 对于 200 和 304 的响应码进行缓存,过期时间为 2 分钟,这会覆盖前面定义的 1 分钟过期时间
proxy_cache_valid 200 304 2m;
# 设置缓存的 key,直接用URL
proxy_cache_key $scheme$proxy_host$request_ur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