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隔一段时间IT界总是能找到一些热炒的话题,目前的话题之一是“云计算”。主推“云计算”的巨头是谷歌、IBM、微软等。关于“云计算”到底是什么,巨头们说法并不一致。我们听到的往往是一些故事性的话语,描述“云”是多么的绚丽,“云”中的生活是多么美好,“云中漫步”是多么地惬意,等等。

故事就不在这里重复了,没有听过故事的朋友可以自己搜来看看。“云计算”给我们的承诺大致是这样四个:保障数据安全、统一数据标准、推进产业繁荣、彰显互连自由。

带着美好的念想,仔细读读那些美好的故事,我产生的不是向往,而是怀疑——这些故事之间,以及宣传的那些亮点之间,怎么总不太对劲呢?怎么总好像有点自相矛盾呢?

 

难以保障安全的云

先说数据安全的保障。保障数据安全的观念并不错,咱计算机上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硬盘,因为上面有数据(每次看到电影电视中狂暴地砸显示器以图毁坏电脑的镜头,总是让人觉得很有趣)。

何为数据安全?窃以为数据安全大致要保障两个方面:保障自己的数据物理上完好,不会毁于硬盘灾难;保障自己的数据不被泄露。

问题在于如何才能保障安全?不管手段是什么,我不认为把自己的数据交给某个公司是一种安全的方式。真的是把数据交给号称最专业的团队就安全了吗?就不用担心了吗?

911的袭击大家可能还记忆犹新。恐怖份子的目标为什么会是双塔?除了心理打击这个目标之外,也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双塔集中了众多强有力的公司,尤其是金融公司,所以,重创双塔就可以重创美国经济。由此可见,集中到一起容易成为目标。如今的网络安全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在互联网上进行攻击比训练恐怖份子开飞机进行攻击可容易多了,如果用户的数据都由某个公司保管,一旦它出事,那场面真是不敢想像。

其次,什么叫做“最专业的团队”?最近的金融风暴带给大家的启示应该很深。华尔街的金融操盘人士不可谓不专业,华尔街的评级机构不可谓不专业,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不可谓不专业,然而,正是这些最专业的人员、团队和机构,直接操纵和欺骗了整个世界,形成了可能是现代史上最大的金融危机。问题就在于,即使最专业的团队和公司也是为他们自己的利益服务的,当这样的团队和公司掌握了最高的权力时,他们会滥用权力,而滥用的结果就是——最专业的公司也会倒闭,最强大的系统也会崩溃。我怎么想也觉得如果把自己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都交给了某个云计算公司,这样的公司就会具备过多的权力,它带给我的不是安全感,而是恰恰相反。

还是来看看经过30年代大萧条的人是怎样处理“安全”问题的吧。这些吃过苦头的人的习惯是,把钱放到自己的枕头下面,这样最安全。也许这样做偏激了些,但是,至少把一部分钱放到自己的枕头下面可能是个理性的选择。现在,把数据看作你的钱,完全把数据托付给云计算公司,可能并非什么理性的选择。

 

难以统一标准的云

说到统一标准,“云计算”的鼓动者告诉我们,由于有同一家云计算服务商提供服务,而服务商掌握着所有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当然可以在各种数据之间转换,甚至就真的使用同样的数据格式,所以各种应用之间的数据就可以互相使用了。

这样的宣传听起来当然很美好,但是,IT业多年的实践带给我们的体验是——统一的标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经历过很多“标准化”的过程,这些标准化过程基本上有两个特征:1,市场上有几个大玩家,就会有几种标准,或至少是对标准的“扩展”;2,一些新标准不断地试图代替老标准,而新老标准常常差异甚大。

SQL标准照说是一个被大家遵循得还不错的标准。然而,现如今要充分利用MS SQL ServerOracle数据库的性能,就要充分使用两家公司对SQL的扩展,而应用程序就要写两套SQL语句。这就是现实的情况:不同的厂商进行不同的“标准化”,我们最终得到的还是打着深深的厂商烙印的东西。

关于繁多的新老标准互相竞争,一个例子是业务流程建模标准,也就是所谓的BPM标准。这些标准展现出的完全是互相竞争,错综复杂的局面。Web Service也是一个不错的例子。虽然基础的Web Services标准即不算多,也不算太复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3个不同的标准化组织(W3C, OASISWS-I)制订出了超过50Web Services规范,遵循哪个标准的哪个版本已经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所以WS-I才搞了一个所谓的“配套资料”(它是一整套标准,每一个标准都指定了特定的版本,再加上使用这些标准的指南和约定)。这些东西听起来都头疼!

上述例子充分表现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玩家的增加,针对同样的一个领域,所谓的“标准化”可以复杂和混乱到怎样的程度。

我觉得云计算也会出现同样的状况。至少现在鼓吹云计算的大公司就有好几家,而且还没有看到他们联合起来行动的迹象。相反,正如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我们经历了很多次的“标准化”过程一样,各家都在争先恐后地宣传自己的云理念,打概念基础,其背后的目的往往是制订自己的游戏规则,树立别人进入的障碍,同时力争让自己与别人不兼容。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是一个大蛋糕,每个玩家都想自己多切一块。所以,可以预料的是,未来的云一定不只一朵。这就有趣了,如果有好几朵云(好几个公司提供的),而不同设备由不同的云提供服务会如何?这些云之间的数据格式会一致吗?如果不一致(从厂商利益,以及我们的经验来看,不一致的可能性很大),云计算所承诺的的统一标准,数据互联就很有点问题了。

 

难以推进繁荣的云

这里说的推进繁荣,第一层意思是提高其他产业的IT化程度,从而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第二层意思是推动IT产业自身的发展。

 

首先,云并不是企业的基本IT需求,云只是满足企业IT需求的手段之一。在企业应用领域,云宣称自己可以让企业通过购买服务而非购买软硬件来搭建系统,从而节约IT建设成本。要做到这样,当然一方面要有技术(能提供可供购买的企业级应用服务),另一方面要有商业模式(企业愿意购买服务,也就是愿意使用现在所鼓吹的SAAS模式)。有趣的是,云计算宣传者们很少提及的是,这两方面其实都不是什么新概念,基本上是对历史上失败了概念进行重新包装。

要想买服务,先要有可供购买的服务,并且让大家能够找到服务。在IT业不久之前的历史上,为完成这个任务,产生过一个叫做UDDIUnified Description, Discover and Integration,通用描述、发现和集成业务注册中心)的东西。UDDI的想法是搞一个所有服务商的注册中心,所有需要服务的消费者都可以到这个服务中心来寻找自己需要的服务,也就是搞一个Web Sevice的全球黄页。UDDI业务注册中心于2006年宣布停止运行。

至于商业模式,大约在2001IT界炒作过“ASP”商业模式,这可不是编写网站的ASP语言,而是“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基本上就是现在说的“SAAS”(软件即服务)。总之不要自己买硬件、软件了,买我的服务就好。当然,ASP中买的服务以Web方式提供,和现在的服务概念略有区别。

上述不能算作成功的尝试反映出“可供购买的服务”和企业所需要的东西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企业的核心业务、核心系统来说,安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成本节约是好事,但要看为成本节约付出的安全代价值不值。也许在非核心业务、非核心系统上,云计算的模式有其市场。但是,即便在这些非核心系统上云计算取得了胜利,企业的系统又面临着在“非云”和“云”之间的整合,这也许又是一件麻烦事。

总之,要想真正依靠云计算提升其他产业的IT水平,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恐怕还要多多借鉴以前的失败,认真考虑企业的需求,着力依靠宣传些新瓶装旧酒的概念诱使企业上钩,恐怕难以如愿。

 

云能够带给IT工业下一个繁荣吗?想来云很难带动硬件的繁荣,因为云计算的宗旨和硬件厂商的繁荣定律——摩尔定律不太相符。云服务商再强大的计算网络,其对硬件的需求都无法与个人市场、企业市场对硬件不断升级的需求相比较,个人总是容易被广告和销售手段鼓动的,而云服务商肯定要理性得多,尤其是一家拥有至高控制权的“云服务商”想必更是如此。这样说来,目前仍然被摩尔定律驱动的硬件工业、芯片工业未来在“云”中将如何自处,恐怕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有趣的是,在热炒云计算的队伍中,不太容易看见芯片、板卡厂商的身影。

云是否可以带来软件工业的繁荣还是未知之数。目前软件工业的繁荣模式与硬件是一致的。“开放的PC平台”,“开放的互联网络”造就了IT软件行业的两次繁荣,到目前为止,这两点都还是软件工业背后的驱动力,而这两次繁荣都是以“增强个人的在信息方面的权力,促进产业的开放”为背景。在垄断经营为主的“云服务”的模式下,软件工业是否能够繁荣发展,恐怕是个未知之数。

当然,云也许会带来服务的繁荣——最后胜出的那几个云服务商会繁荣,因为他们将是真正的寡头,真正的垄断者。不过这样的繁荣有代价——捆绑个人用户。这是下面要谈的东西。

 

无法提升自由的云

云计算承诺带给用户更多的自由。这些自由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无限的计算能力;二是消费云服务的自由自在。

 

云承诺的自由之一:无限的计算能力。

 

问题:个人需要云提供的无限的计算能力吗?(云与PC发电机的悖论)

虽然我是做软件开发的,然而,每天回家之后,我用电脑干的事情无非是几样:1,上网;2,文字处理;3,看片。干这些事情需要无限的计算能力吗?当然,游戏需要的计算能力会多些,或者你有某些特殊需要,所用的计算能力也会多一些。但是,无论特殊的处理如何,总没有达到需要“无限的计算能力”的地步。

云计算的倡导者给我们讲的故事是:你不需要自己拥有一台发电机,只需要购买电。无疑,PC被打上了“发电机”的标记。既然PC都是一台发电机,有点过剩了,那个人还需要云提供的“无限的计算能力”吗?

 

问题:云能提供无限的计算能力吗?(云与网格的悖论)

云理论鼓吹的就是我们不需要PC这台“发电机”,向云服务提供商买电就好。这里有个问题:如果个人没有硬件足够强有力,达到了能力过剩地步的PC,云要提供的无限的计算能力如何才能存在?这当然就要求云服务商组建无限强大的计算网络。但是,云计算服务商组建的单一计算网络,规模再大也无法和互联网相比,从而也就无法提供云计算中网格理论基于互联网所能提供的真正接近无限的计算能力。如果按照云鼓吹者的说法,个人不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有一台类似于NC这样的设备就可以,那网格计算的强有力后盾也就失去了。也就是说,云服务提供商所鼓吹的无限的计算能力也没有基础了。

看到云计算把网格计算理论也作为自己的一部分,让人感到很矛盾。网格计算,其出发点是个人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通过分布式计算,充分利用闲置的计算能力。而云计算的出发点是个人不需要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刚刚够用就好。

 

总之,云计算所鼓吹的无限的计算能力,我们既没有必要拥有,也无法靠云计算所鼓吹的模式真正拥有。

 

云承诺的自由之二:不再花钱买发电机,享受自由自在的服务

云计算模式一再强调,没有必要拥有PC这台发电机,向云计算服务商买电就好。

 

问题:PC能否和发电机划等号?

就真正的发电机来说,个人之所以无法拥有它,其原因主要有二:1,占地庞大,个人没有这样多的空间;2,设备价格高昂,个人无法拥有。所以,只能由财力庞大者购买、安置、运营,个人再购买服务。PC的情况是这样吗?在这里,云计算的推动者跟我们玩起了偷换概念的游戏,悄悄地把PC和发电机划上等号,而不去讨论这个等号是否划得合适。

 

问题:用户真能通过云服务获得所希望的自由自在吗?

虽然个人用计算机干的那点事确实不需要过份强大的计算能力,看起来确实有点浪费(所以微软要推出Vista,帮助我们消耗硬件的强大能力,呵呵),但是,希望“拥有”的人性在这里起着很大的作用。试想一下,生活中众多商品,尤其是个人电子消费品的销售,不都是基于这种人性吗?没有的人想要拥有,拥有的人想要更好的。如果人的消费如此理性,手机市场估计就完蛋了。假如发电机真的足够小,可以安放在家中;真的便宜到个人有能力购买,我估计这样的发电机会很有市场,因为我们都有“自己拥有,不再受制于人”的强烈愿望。“拥有迷你发电机,停电抛到脑后去”,估计会是“个人迷你型发电机”的广告词,言简意赅,击中要害。因为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某些关键的东西被强大的利益集团掌握,个人所谓的自由自在完全是一句空话。想像一下,个人一旦没有了自主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几家垄断性的云服务商再出于互相保障利益的需要,搞搞串谋,个人哪里还会有什么自由自在,个人只能成为服务商利益最大化的工具,正如全球金融市场都是华尔街赚黑心钱的工具一样。

反观云计算的宣传,这样混乱,这样暧昧,难以自圆其说,看起来主要原因不排除云计算本质是教导大家“放弃”,转由他人控制;而不是教导大家“拥有”,从而摆脱他人的控制。

 

总之,云计算没有提升我们的自由,它号召的其实是“放弃自己的能力”,其效果是帮助服务商捆绑用户。从保持自由的角度来看,不管是拥有PC还是别的什么,拥有“个人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至关重要。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云计算的承诺和它的实际目的之间看起来是有差别的。我努力想弄清楚的就是:为了云计算,作为用户的我们得到一些东西之后,将要失去些什么。

云是雨做的,其实质是水。但是,当云漂浮在空中,幻化出千变万化的造型时,我们都忘记了它实际上是雨,是水的事实。云的实质还是想捆绑我们,赚取最大的利润。在IT业发展的历史上,先后经历了“硬件为王”,“软件为王”的阶段,终于,在叫“服务”这个口号叫了不少日子之后,“服务”看起来要落到实处了。服务的目标是控制数据和计算能力,云计算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尝试。

我觉得云是一种垄断模式,而非自由的、鼓励竞争的模式。现在我们之所以还能用这软件那软件,在互联网上还能从一个网站容易地迁移到下一个网站,其基本原因是我们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是独立的。一旦失去这两种能力,我们恐怕很难不绑定在某个云服务商身上。而云服务商试图说服我们放弃的,刚好就是这两种能力。目前的IT产业生态链,其基础就是给个人提供不断增强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云服务商想要打破的,就是这种生态链。生态链一旦被破坏就很难重建,商业链条一旦被打断,硬件厂商就难以重新建立为“个人”模式进行研发的实力和动力,而我们在数据时代的自由,也许就彻底失去了。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5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