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缓存及实现原理

缓存的种类

  1. 浏览器缓存

缓存存在的意义就是当用户点击back按钮或是再次去访问某个页面的时候能够更快的响应。尤其是在多页应用的网站中,如果你在多个页面使用了一张相同的图片,那么缓存这张图片就变得特别的有用。浏览器先向代理服务器发起Web请求,再将请求转发到源服务器。其中浏览器缓存包括强缓存和协商缓存。

  1. CDN缓存

CDN缓存一般是由网站管理员自己部署,为了让他们的网站更容易扩展并获得更好的性能。通常情况下,浏览器先向CDN网关发起Web请求,网关服务器后面对应着一台或多台负载均衡源服务器,会根据它们的负载请求,动态将请求转发到合适的源服务器上。从浏览器角度来看,整个CDN就是一个源服务器,从这个层面来说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缓存机制,在这种架构下同样适用。

  1. 代理服务器缓存

代理服务器是浏览器和源服务器之间的中间服务器,代理转发响应时,缓存代理会预先将资源的副本(缓存)保存到代理服务器上。当代理再次接收到对相同资源的请求时,就可以不从源服务器那里获取资源,而是将之前缓存的资源作为响应返回。

  1. 数据库缓存

数据库缓存是指,当web应用的关系比较复杂,数据库中的表很多的时候,如果频繁进行数据库查询,很容易导致数据库不堪重荷。为了提供查询的性能,将查询后的数据放到内存中进行缓存,下次查询时,直接从内存缓存直接返回,提供响应效率。

  1. 应用层缓存

应用层缓存是指我们在代码层面上做的缓存。通过代码逻辑,把曾经请求过的数据或资源等,缓存起来,再次需要数据时通过逻辑上的处理选择可用的缓存的数据。

浏览器缓存机制

浏览器缓存机制,其实主要就是HTTP协议定义的缓存机制(如: Expires; Cache-control等)。但是也有非HTTP协议定义的缓存机制,如使用HTML Meta 标签,Web开发者可以在HTML页面的节点中加入标签,代码如下:

<META HTTP-EQUIV="Pragma" CONTENT="no-cache">

上述代码的作用是告诉浏览器当前页面不被缓存,每次访问都需要去服务器拉取。使用上很简单,但只有部分浏览器可以支持,而且所有缓存代理服务器都不支持,因为代理不解析HTML内容本身。

Expires策略

Expires是Web服务器响应消息头字段,在响应http请求时告诉浏览器在过期时间前浏览器可以直接从浏览器缓存取数据,而无需再次请求。

Web服务器告诉浏览器在2012-11-28 03:30:01这个时间点之前,可以使用缓存文件。发送请求的时间是2012-11-28 03:25:01,即缓存5分钟。

不过Expires 是HTTP 1.0的东西,现在默认浏览器均默认使用HTTP 1.1,所以它的作用基本忽略。

Cache-control策略(重点关注)

Cache-Control与Expires的作用一致,都是指明当前资源的有效期,控制浏览器是否直接从浏览器缓存取数据还是重新发请求到服务器取数据。只不过Cache-Control的选择更多,设置更细致,如果同时设置的话,其优先级高于Expires。
值可以是public、private、no-cache、no- store、no-transform、must-revalidate、proxy-revalidate、max-age

各个消息中的指令含义如下:

Public指示响应可被任何缓存区缓存。
Private指示对于单个用户的整个或部分响应消息,不能被共享缓存处理。这允许服务器仅仅描述当用户的部分响应消息,此响应消息对于其他用户的请求无效。
no-cache指示请求或响应消息不能缓存
no-store用于防止重要的信息被无意的发布。在请求消息中发送将使得请求和响应消息都不使用缓存。
max-age指示客户机可以接收生存期不大于指定时间(以秒为单位)的响应。
min-fresh指示客户机可以接收响应时间小于当前时间加上指定时间的响应。
max-stale指示客户机可以接收超出超时期间的响应消息。如果指定max-stale消息的值,那么客户机可以接收超出超时期指定值之内的响应消息。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要配合Cache-Control使用。

  1. Last-Modified:标示这个响应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web服务器在响应请求时,告诉浏览器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
  2. If-Modified-Since:当资源过期时(使用Cache-Control标识的max-age),发现资源具有Last-Modified声明,则再次向web服务器请求时带上头If-Modified-Since,表示请求时间。web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现有头If-Modified-Since
    则与被请求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进行比对。若最后修改时间较新,说明资源又被改动过,则响应整片资源内容(写在响应消息包体内),HTTP 200;若最后修改时间较旧,说明资源无新修改,则响应HTTP 304 (无需包体,节省浏览),告知浏览器继续使用所保存的cache。

Etag/If-None-Match

Etag/If-None-Match也要配合Cache-Control使用。

  1. Etag:web服务器响应请求时,告诉浏览器当前资源在服务器的唯一标识(生成规则由服务器觉得)。Apache中,ETag的值,默认是对文件的索引节(INode),大小(Size)和最后修改时间(MTime)进行Hash后得到的。
  2. If-None-Match:当资源过期时(使用Cache-Control标识的max-age),发现资源具有Etage声明,则再次向web服务器请求时带上头If-None-Match(Etag的值)。web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现有头If-None-Match 则与被请求资源的相应校验串进行比对,决定返回200或304。

既生Last-Modified何生Etag?

你可能会觉得使用Last-Modified已经足以让浏览器知道本地的缓存副本是否足够新,为什么还需要Etag(实体标识)呢?HTTP1.1中Etag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几个Last-Modified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1. Last-Modified标注的最后修改只能精确到秒级,如果某些文件在1秒钟以内,被修改多次的话,它将不能准确标注文件的修改时间
  2. 如果某些文件会被定期生成,当有时内容并没有任何变化,但Last-Modified却改变了,导致文件没法使用缓存
  3. 有可能存在服务器没有准确获取文件修改时间,或者与代理服务器时间不一致等情形

Etag是服务器自动生成或者由开发者生成的对应资源在服务器端的唯一标识符,能够更加准确的控制缓存。Last-Modified与ETag是可以一起使用的,服务器会优先验证ETag,一致的情况下,才会继续比对Last-Modified,最后才决定是否返回304。

http请求过程中缓存的逻辑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户行为与缓存

浏览器缓存行为还有用户的行为有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缓存位置

缓存的位置按照获取资源请求优先级,缓存位置依次如下:

  • Memory Cache(内存缓存)
  • Service Worker(离线缓存)
  • Disk Cache(磁盘缓存)
  • Push Cache(推送缓存)

(1) Memory Cache

Memory 为内存缓存,是浏览器最先尝试命中的缓存,也是响应最快的缓存。但是存活时间最短的,当进程结束后,tab 标签关闭后,缓存就不存在了。
因为内存空间比较小,通常较小的资源放在内存缓存中,比如 base64 图片等资源。

(2) Service Worker

Service Worker 是一种独立于主线程之外的 Javascript 线程。它脱离于浏览器窗体,因此无法直接访问 DOM。

可以帮我们实现离线缓存、消息推送和网络代理等功能。

(3) Disk Cache

内存的优先性,导致大文件不能缓存到内存中,那么磁盘缓存则不同。虽然存储效率比内存缓存慢,但是存储容量和存储市场有优势。

(4) Push Cache

它是最后一道缓存命中,属于 HTTP2 的内容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