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主要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类型,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一)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适用于新的、非显而易见的发明,强调新颖性、非显而易见性和可工业应用性。新颖性意味着发明必须是全新的,不得与已有技术或产品相重叠。例如,新药物的发现往往可以申请发明专利,因为它是全新的研究成果。非显而易见性要求发明必须超越现有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是显而易见的改进。可工业应用性则确保发明具有实际应用的可能性,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概念。发明专利通常拥有相对较长的有效期,为 20 年。
(二)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适用于产品的新型构造或结构,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改进。新型构造或结构必须与已有技术明显不同,且要改善产品的实际使用性能。相对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更适合产品的改进和优化。实用新型专利的有效期通常较短,一般在 10 年左右。比如改进的家用电器设计、新型工具等都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三)外观设计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关注产品的外观、形状、装饰和图案等方面。产品的外观必须是独特的、新颖的,而且不显而易见。外观设计专利的有效期通常在 15 年左右。独特的手机外壳设计、时尚品牌的标志性服装设计等都是外观设计专利的例子。这种类型的专利保护的是产品的外观特征,而不涉及其功能或结构。
二、专利申请条件探秘
(一)主体适格
申请人须为专利权人或经其授权之人,这包括发明者、企事业单位等受让发明人专利申请之人。申请人必须具备合法的身份和资格,能够承担专利申请所带来的权利和义务。例如,企业作为申请人时,需具有合法的经营资质,能够在获得专利权后,有效地实施和维护专利。个人发明者也需要有明确的身份证明,以确保其在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合法性。
(二)材料齐全
申请专利需要提交完整的申请文件,且格式需符合相关规定。对于不同类型的专利,申请文件有所不同。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需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权利要求书等。外观设计专利需提交请求书、该外观设计的图片或照片以及对该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等。以发明专利为例,请求书应当写明发明的名称、发明人的姓名、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等事项;说明书应对发明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必要的时候,应当有附图;摘要应当简要说明发明的技术要点;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三)时间合适
一般来说,应在发明创造完成后尽快提交专利申请,以避免因公开或使用而导致的新颖性丧失。例如,在我国,就同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申请,要求本国或者外国优先权期限是十二个月,外观设计是六个月。提交第一次提出的专利申请文件的副本的时间为提出申请之日起十六个月内。对于享有优先权的专利申请,也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否则可能失去优先权的保护。
(四)客体适格
专利需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新颖性指在申请日之前未曾有相同发明或实用新型被公之于众或实际使用。对于外观设计专利,新颖性同样要求该设计在申请日前未被公开。创造性方面,发明或实用新型相较现有技术需具有显著进步;外观设计则需与现有设计或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相比具有明显区别。实用性要求发明或实用新型可实现生产或使用,并产生实际效益。外观设计专利则不要求实用性,但需满足美观性、适用性及独特性的要求。
同时,法律明确规定不得授予专利权的对象包括: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动物和植物品种(但对其生产方法可以授予专利权);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三、专利申请流程详解
(一)确定专利类型
申请者在进行专利申请前,首先需要根据自身创新的性质和特点来确定专利类型。如果创新是针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那么可能适合申请发明专利;若是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则实用新型专利更为合适;而对于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应考虑外观设计专利。例如,企业研发出一种全新的生产工艺,可申请发明专利;对现有工具进行了结构上的优化,使其使用更加便捷,可考虑实用新型专利;独特的手机外壳图案设计,适合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二)搜索相关专利
进行专利搜索至关重要。通过专利检索,申请者可以确定是否已有类似专利存在,避免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重复创新却无法获得专利保护。在进行专利检索时,首先需要确定关键词和领域范围,然后利用专业的检索工具和数据库进行搜索。例如,可以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平台以及一些国际专利数据库进行检索。通过分析已有专利信息,可以了解相关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竞争状况,为自己的申请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准备申请材料
不同国家的专利局对申请材料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申请专利需要准备专利申请书、图纸或图表(根据专利类型而定)、摘要以及可能的附加材料。以中国为例,申请发明专利要提交请求书、说明书、说明书摘要及权利要求书等文件;实用新型专利需提交请求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说明书摘要及摘要附图;外观设计专利需提交请求书、外观设计的图片或照片,以及外观设计简要说明。对于国际专利申请,如 PCT 国际申请,申请人需要提交满足 PCT 形式要求的国际申请,并缴纳一组费用,同时提交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如有必要)、摘要、委托书等材料。
(四)提交申请
提交申请时,申请者需支付相应费用。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费全额为人民币 900 元,个人申请人可申请减缓 85%,减缓后应缴人民币 135 元;单位申请人可申请减缓 70%,减缓后应缴人民币 270 元。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费全额为人民币 500 元,个人申请人可申请减缓 85%,应缴人民币 75 元;单位申请人可申请减缓 70%,减缓后应缴人民币 150 元。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费全额为人民币 500 元,个人申请人可申请减缓 85%,减缓后为 75 元;公司申请可减缓 70%,减缓后为 150 元。专利局在收到申请后,会分配审查员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五)专利审查
专利审查是一个关键步骤,包括审查员对申请材料的合规性和创新性进行审查。对于发明专利,审查程序包括初步审查、公布专利申请、请求实质审查、实质审查等环节。初步审查主要是对专利申请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形式要求以及明显的实质性缺陷进行审查。实质审查主要是对专利申请是否符合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所进行的审查,判断其是否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在审批中不进行早期公布和实质审查,只有受理、初审和授权三个阶段。申请者在审查过程中需与审查员积极合作,及时回应审查意见,提供必要的补充材料和解释。
(六)专利授权
若审查合格,申请者将收到专利授权通知。以中国为例,对于发明专利申请,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自行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如果审查通过,专利局会发出授权通知书,并公告授权。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在初审通过后,直接进行公告和授权。获得专利权后,申请者需定期支付维持费用。例如,对于发明专利,1 - 3 年每年 900 元,4 - 6 年每年 1200 元,7 - 9 年每年 2000 元,10 - 12 年每年 4000 元,13 - 15 年每年 6000 元,16 - 20 年每年 8000 元。
(七)维持和保护专利权
获得专利权后,申请者需积极维护和保护专利权。这包括监视市场侵权行为,一旦发现侵权行为,应及时采取法律行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如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同时,申请者也应遵守专利法规,按时缴纳维持费用,确保专利权的有效性。例如,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或委托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对专利权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