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挂号管理介绍
- 挂号方式管理窗口挂号:在医院的挂号窗口,工作人员通过医院信息系统为患者办理挂号手续,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并根据患者需求选择科室和医生,打印挂号单。自助挂号:医院设置自助挂号机,患者可以在机器上自行操作,按照屏幕提示完成挂号流程,包括选择科室、医生、就诊时间等,可通过现金、银行卡、医保卡等多种方式支付挂号费用。线上挂号:患者通过医院的官方网站、手机 APP、微信公众号或第三方挂号平台等进行挂号。在这些平台上,患者可以查看科室排班信息和医生出诊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医生进行预约挂号,并完成在线支付。
- 号源管理号源设置:医院管理人员根据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出诊安排,在系统中设置不同科室、不同医生的号源数量和出诊时间,可根据患者就诊量的变化,灵活调整号源分配。号源释放: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号源分时段释放到挂号系统中,供患者预约。例如,提前一周或几天释放下一周的号源,以满足患者提前规划就诊时间的需求。号源调整:当医生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停诊或调整出诊时间时,系统能够及时对号源进行调整,并通知已预约的患者,同时为患者提供改约或退号的服务。
- 挂号信息管理信息录入与存储:无论是哪种挂号方式,患者的挂号信息都会被准确录入到医院信息系统中,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挂号科室、医生、就诊时间、挂号费用等,并进行安全存储,以便后续查询和使用。信息查询与修改: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患者的挂号信息,如查看某个科室当天的挂号情况、某个患者的挂号详情等。如果挂号信息有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修改。
- 挂号费用管理费用计算:系统根据不同科室、不同级别的医生以及不同的挂号类型(普通号、专家号等),自动计算挂号费用,并在患者挂号时进行显示和收取。费用支付: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如现金、银行卡、医保卡、移动支付(微信、支付宝)等。系统能够准确记录每笔挂号费用的支付情况,并与财务系统进行对接,方便进行财务核算和统计。费用退费:当患者需要退号时,系统能够按照规定的退费流程,将挂号费用退还给患者,退还方式与支付方式相对应。
二:门诊分诊功能介绍
- 患者信息收集: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以及症状、病史、过敏史等医疗信息,为后续的分诊和诊疗提供依据。
- 智能分诊:根据患者输入的症状和病史等信息,结合医学知识库和算法,自动推荐合适的科室和医生,提高分诊的准确性和效率。
- 排队叫号管理:对患者进行排队管理,生成排队号码,并在候诊区的显示屏上显示患者的排队信息和预计等待时间。同时,系统会根据医生的诊疗进度,自动呼叫患者前往诊室就诊,确保患者能够按照顺序依次就诊,避免混乱和插队现象。
- 候诊区管理:提供候诊区的座位管理、呼叫管理等功能,方便患者在候诊区等待就诊。同时,系统还可以在候诊区的显示屏上播放医院的宣传资料、健康知识等信息,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服务。
- 医生排班管理:对医生的排班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出诊时间、出诊科室、出诊医生等信息。系统会根据医生的排班信息,自动分配患者到相应的医生诊室就诊,确保医生能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量。
- 统计分析:对门诊分诊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患者流量、科室就诊情况、医生工作量等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医院可以了解门诊的运行情况,优化门诊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门诊收费介绍
- 费用结算项目录入:收费人员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检查单、治疗单等,将患者接受的各项诊疗服务项目准确录入到医院收费系统中,系统会自动根据预设的收费标准计算出每项费用,包括药品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等。费用核算:对患者本次就诊的所有费用进行汇总核算,生成详细的费用清单,清晰展示各项费用的明细和总计金额。对于使用医保的患者,系统会自动区分医保报销部分和患者自付部分,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标识。
- 费用收取支付方式处理:为患者提供多种支付方式,如现金、银行卡、医保卡、微信、支付宝等。收费人员需熟练操作各种支付设备,确保款项准确收取,并为患者提供支付凭证。对于现金支付,要进行真伪鉴别和找零;对于电子支付,要确保支付成功并记录相关交易信息。特殊情况处理: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如患者欠费、医保账户异常等,收费人员需要按照医院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理。例如,对于欠费患者,可能需要与患者沟通协商缴费方式和期限;对于医保问题,要协助患者与医保部门沟通解决,确保患者能够享受应有的医保待遇。
- 票据管理票据打印:在完成费用收取后,为患者打印正式的收费票据,票据上应包含医院名称、患者姓名、就诊科室、费用项目、金额、支付方式等详细信息,作为患者缴费的凭证和报销依据。票据存档:对已打印的票据存根进行妥善保管,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整理、归档,以便日后查询和审计。同时,要确保票据的使用符合财务和税务规定,防止票据丢失、损坏或滥用。
四:药房管理
- 处方审核:药师收到医生开具的处方后,会对处方的合法性、规范性和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包括审核患者信息、药品名称、剂型、剂量、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对于存在疑问或不合理的处方,及时与医生沟通协调,进行修改或调整。
- 药品调配:按照审核通过的处方,准确调配药品。药师在调配过程中,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仔细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等,确保调配无误。同时,对特殊药品(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的调配,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 药品发放:将调配好的药品发放给患者,并向患者详细交代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信息,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品。对于一些特殊药品或需要特殊用药指导的患者,还会提供更详细的用药教育和咨询服务。
五:药库管理介绍
- 采购计划核对:药库管理人员根据医院的采购计划,核对到货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批号等信息,确保与采购订单一致。同时,检查药品的供应商资质、药品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保证药品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 验收检查:对到货药品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检查药品的外观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受潮、变质等情况。对于特殊药品,如冷藏药品、生物制品等,还需检查其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记录等相关数据,确保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符合储存条件。
- 入库登记:验收合格的药品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将药品的详细信息录入药库管理系统,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入库日期、入库数量等。同时,为药品分配唯一的库存编号,以便后续的管理和查询。
- 出库审核:根据各药房、临床科室的药品请领单,审核请领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等信息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医院的用药规定。对于特殊药品,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还需审核请领人员的资质和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 药品发放:按照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为各药房、临床科室发放药品。发放过程中,认真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批号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同时,要求领用人在出库单上签字确认,记录药品的发放时间、领用人等信息。
- 退库管理:对于因特殊原因需要退库的药品,如药品质量问题、临床科室剩余药品等,药库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退库处理。对退库药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认无误后办理退库手续,将药品重新入库,并调整库存信息。
六:门诊医生站
- 病历管理新建病历:医生可以在门诊医生站为初诊患者快速创建电子病历,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过敏史等,还能采集患者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信息,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依据。病历查看与修改:对于复诊患者,医生可随时调阅其既往电子病历,查看历史诊断、检查检验结果、用药记录等。同时,在诊疗过程中若发现病历信息有误或需要补充,可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 电子处方开具药品选择与录入:医生可通过系统的药品目录,快速查找所需药品,根据患者病情准确选择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用法用量等信息,直接开具电子处方,避免了手写处方可能出现的字迹潦草、错误等问题。处方审核与修改:系统会对开具的处方进行实时审核,如药品配伍禁忌、剂量合理性、医保政策限制等。若处方存在问题,系统会及时提醒医生,医生可根据提示进行修改,确保处方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检查检验申请申请开具: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医生可在门诊医生站直接开具各种检查、检验申请单,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CT 等。系统会自动生成申请单编号,并将申请信息传输至相应的检查检验科室。结果查询:检查检验科室完成检查后,结果会自动返回至门诊医生站,医生可及时查看并分析结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七:门诊护士站
- 患者接待与分诊接待引导:负责接待前来就诊的患者,以热情、耐心的态度解答患者的初步咨询,为患者提供就医指引,帮助患者熟悉门诊环境,如告知挂号处、诊室、检查科室等的具体位置。病情评估与分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自述等,按照轻重缓急和疾病类型进行合理分诊,确保危急重症患者能够得到优先救治,同时将普通患者准确引导至相应的专科诊室。
- 患者信息管理信息登记:负责采集和录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过敏史等,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为后续的诊疗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病历管理:对患者的纸质病历或电子病历进行管理,包括病历的整理、归档、检索和传递等工作,保证病历的完整性和可及性,方便医生随时查阅。
- 医嘱执行与护理操作医嘱执行:严格执行医生开具的医嘱,包括为患者进行注射、输液、换药等护理操作,确保治疗措施准确、及时地实施,在执行医嘱过程中,严格遵守 “三查七对” 制度,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观察与记录: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反应,如生命体征、面色、意识状态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同时做好护理记录,为医疗团队提供准确的病情信息。
八:住院管理
入院管理
- 入院登记:患者在办理入院手续时,工作人员会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医保类型等,同时录入患者的病情诊断、住院科室、住院时间等信息,为患者建立住院档案。
- 床位分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科室床位使用情况,合理分配床位。对于急诊重症患者,会优先安排床位,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同时,会考虑患者的特殊需求,如是否需要单人病房等。
- 入院宣教:患者入住病房后,护士会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入院宣教,包括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如探视时间、就餐时间、作息时间等,以及讲解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生活。
住院期间管理
- 医疗服务管理医嘱执行: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开具医嘱。护士会严格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包括给药、输液、注射、护理操作等,确保治疗措施准确、及时地执行。病情监测:医护人员会定期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测,包括测量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并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检验,如血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等,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调整治疗方案。会诊与讨论:对于病情复杂、疑难的患者,医院会组织多学科会诊,邀请不同科室的专家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 护理服务管理基础护理:护士会为患者提供生活护理,如协助患者洗漱、进食、排泄等,保持患者身体清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专科护理: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提供相应的专科护理服务。如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心内科患者的心脏护理等,促进患者康复。健康指导:护士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阶段,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指导,包括饮食指导、康复训练方法、用药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 费用管理费用核算:住院期间,医院会对患者的各项医疗费用进行实时核算,包括药品费、检查费、治疗费、护理费等,确保费用记录准确无误。费用查询与告知:患者及家属可以通过医院的自助查询系统或向护士站咨询,了解住院费用的使用情况。医院也会定期向患者及家属发放费用清单,让患者清楚了解每一笔费用的明细。医保结算管理:对于参加医保的患者,医院会按照医保政策进行费用结算,确保患者能够享受到相应的医保报销待遇。工作人员会核对患者的医保信息,办理医保报销手续,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出院管理
- 出院评估: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判断患者是否达到出院标准。如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生命体征稳定、各项检查指标基本正常等,确定可以出院后,开具出院医嘱。
- 出院手续办理:患者或家属在接到出院通知后,到住院处办理出院手续,包括结清住院费用、领取出院小结、诊断证明等相关资料。对于医保患者,会进行医保结算,患者只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的费用。
- 出院指导:护士会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的饮食、休息、用药、康复锻炼等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复诊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出现不适症状时的应对方法,确保患者出院后能够正确进行自我护理和康复。
九:住院医生站
- 病历管理病历书写与编辑:医生可在住院医生站方便地创建、书写和编辑患者的电子病历,涵盖入院记录、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小结等各类病历文档,系统通常提供丰富的模板和快捷输入方式,以提高书写效率和规范性。病历查询与浏览:能快速查询和浏览患者的历史病历资料,包括既往住院病历、门诊病历等,便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诊疗过程,为当前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病历打印与归档:支持病历的打印功能,满足医疗文书存档和患者复印病历等需求,同时可将电子病历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格式进行归档,确保病历资料的安全存储和便捷检索。
- 医嘱管理医嘱开具:医生可以直接在系统中开具医嘱,包括药物医嘱、检查医嘱、检验医嘱、治疗医嘱等,系统会对医嘱进行合理性校验,如药物剂量、配伍禁忌等,避免错误医嘱的下达。医嘱执行与跟踪:能实时查看医嘱的执行状态,了解护士是否已执行医嘱,以及执行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对于需要长期执行的医嘱,可设置医嘱的执行周期和停止时间等。医嘱修改与撤销: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医生可随时对已开具的医嘱进行修改或撤销,系统会自动记录医嘱的修改历史,方便追溯和查询。
- 患者信息管理基本信息查看:集中展示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位号、过敏史等,使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能够快速获取患者的关键信息。病情信息汇总:整合患者的各项检查检验结果、生命体征数据、护理记录等信息,以图表、列表等形式呈现,帮助医生直观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动态,为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 医疗决策支持临床知识库:集成了丰富的临床知识资源,如疾病诊断标准、治疗指南、药物说明书等,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可随时查阅相关知识,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辅助诊断工具:部分住院医生站还具备一些辅助诊断功能,如根据患者的症状、检查结果等进行智能诊断推荐,帮助医生拓宽诊断思路,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性。
十:住院护士站
- 患者接待与入院安排:当新患者入院时,护士在护士站热情接待,为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安排床位,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等信息,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紧张情绪。
- 医嘱执行与护理操作:护士站是医嘱执行的枢纽,护士接收医生开具的医嘱后,会严格按照医嘱内容为患者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包括给药、输液、注射、换药、吸氧等,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 病情观察与记录:护士定时对患者进行巡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情况,并将观察结果准确记录在护理病历上。如发现患者病情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和治疗。
- 护理协调与沟通:护士站是医护人员之间、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之间沟通的桥梁。护士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患者的病情变化,协调各项医疗工作的开展。同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 concerns,提供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解答疑问,增强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 出院指导与随访:在患者出院前,护士在护士站为患者提供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用药方法、饮食注意事项、康复锻炼要点、复诊时间等信息。出院后,部分科室的护士还会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健康建议。
十一:采购管理介绍
1.收费管理
- 门诊收费:支持门诊患者的挂号费、检查费、药品费等费用的结算。
- 住院收费:管理住院患者的预交金、每日费用、出院结算等。
- 退费管理:处理患者退费申请,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 多渠道支付:支持现金、银行卡、医保、移动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
2.医保结算
- 医保对接:与医保系统实时对接,完成医保费用的结算和报销。
- 医保对账:生成医保对账报表,确保医保资金的准确性。
- 医保控费:根据医保政策,实时监控费用,避免超额收费。
3.财务核算
- 总账管理:记录医院所有财务往来,生成总账报表。
- 明细账管理:详细记录每一笔财务收支情况。
- 凭证管理:支持财务凭证的录入、审核和归档。
- 财务报表:自动生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
4.成本管理
- 科室成本核算:按科室核算成本,分析各科室的运营效率。
- 项目成本核算:核算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为定价提供依据。
- 物资成本管理:监控药品、耗材等物资的采购、使用和库存成本。
5.预算管理
- 预算编制:支持医院年度预算的编制和调整。
- 预算执行监控:实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防止超支。
- 预算分析: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6.收入管理
- 收入分类统计:按门诊收入、住院收入、药品收入等分类统计。
- 收入对账:与收费系统、医保系统对账,确保收入数据的准确性。
- 收入分析:分析收入结构,为医院运营决策提供支持。
7.支出管理
- 采购支出:记录药品、耗材、设备等采购支出。
- 人员支出:管理员工工资、奖金、福利等支出。
- 日常运营支出:记录水电费、维修费、办公费等日常开支。
8.固定资产管理
- 资产登记:记录医院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报废情况。
- 折旧管理:自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生成折旧报表。
- 资产盘点:支持定期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9.应收应付管理
- 应收款管理:管理患者的欠费、医保未结算款项等。
- 应付款管理:管理药品、耗材供应商的应付款项。
- 账龄分析:分析应收应付账款的账龄,防范财务风险。
10.绩效管理
- 科室绩效核算:根据收入、成本等数据核算科室绩效。
- 个人绩效核算:核算医生、护士等个人的绩效奖金。
- 绩效分析:分析绩效数据,优化资源配置。
11.财务审计
- 内部审计:支持医院内部财务审计,确保财务数据的合规性。
- 外部审计对接:为外部审计提供财务数据和报表。
12.税务管理
- 税务申报:自动生成税务报表,支持税务申报。
- 税务政策对接:根据国家税务政策调整财务核算规则。
13.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
- 财务数据分析:对收入、成本、利润等数据进行分析。
- 财务预警:设置财务指标预警,防范财务风险。
- 决策支持:为医院管理层提供财务数据支持,辅助决策。
14.接口管理
- 与HIS系统对接: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实时同步财务数据。
- 与医保系统对接:实现医保费用的实时结算和对账。
- 与银行系统对接:支持银行转账、对账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