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框架学习(1)—— 系统架构

        最近由于工作需要,开始接触Android 8.0架构,以前做过几款简单的Android应用,但是对于底层架构这方面的知识完全是小白,所以得从头学起,网络上对于Android 8.0架构的内容很多,但更多的是基于应用方面的内容,这里边学习边做些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开始吧。

一、整体架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ndroid系统架构分为五层:

  • 应用框架

        应用框架最常被应用开发者使用。并且很多此类 API 都可以直接映射到底层 HAL 接口,并可提供与实现驱动程序相关的实用信息。

  • Binder IPC

        Binder 进程间通信 (IPC) 机制允许应用框架跨越进程边界并调用 Android 系统服务代码,这使得高级框架 API 能与 Android 系统服务进行交互。在应用框架级别,开发者无法看到此类通信的过程,但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运行”。

  • 系统服务

        系统服务是专注于特定功能的模块化组件,例如窗口管理器、搜索服务或通知管理器。 应用框架 API 所提供的功能可与系统服务通信,以访问底层硬件。Android 包含两组服务:“系统”(诸如窗口管理器和通知管理器之类的服务)和“媒体”(与播放和录制媒体相关的服务)。

  • 硬件抽象层 (HAL)

        HAL 可定义一个标准接口以供硬件供应商实现,这可让 Android 忽略较低级别的驱动程序实现。借助 HAL,您可以顺利实现相关功能,而不会影响或更改更高级别的系统。HAL 实现会被封装成模块,并会由 Android 系统适时地加载。

  • Linux 内核

        开发设备驱动程序与开发典型的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类似。Android 使用的 Linux 内核版本包含几个特殊的补充功能,例如:Low Memory Killer(一种内存管理系统,可更主动地保留内存)、唤醒锁定(一种 PowerManager 系统服务)、Binder IPC 驱动程序以及对移动嵌入式平台来说非常重要的其他功能。这些补充功能主要用于增强系统功能,不会影响驱动程序开发。您可以使用任意版本的内核,只要它支持所需功能(如 Binder 驱动程序)即可。不过,建议使用 Android 内核的最新版本。

二、架构解析

        在一个大的项目里面,分层是非常重要的,处于最底层的接口最具有"通用性",接口颗粒度最细,越往上层通用性降低。理论上来说上面每一层都可以"开放"给开发者调用,例如开发者可以直接调用硬件抽象层的接口去操作硬件,或者直接调用系统服务层中的接口去直接操作系统服务,甚至像Windows开发一样,开发者可以在内核层写程序,运行在内核中。不过开放带来的问题就是开发者权利太大,对于系统的稳定性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一个病毒制作者搞一个内核层的病毒出来,系统可能就永远起不来。所以谷歌的做法是将开发者的权利收拢到"应用程序框架层",开发者只能调用这一层的接口。
        在上面的层次中,内核层与硬件抽象层均用C/C++实现,系统服务层是以Java实现,硬件抽象层编译为so文件,以JNI的形式供系统服务层使用。系统服务层中的服务随着系统启动而启动,只要不关机,就会一直运行。这些服务干什么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完成一个手机所有的核心功能如短信的收发、电话的接听、挂断以及应用程序的包管理、Activity的管理等等。每一个服务均运行在一个独立的进程中,因此是以Java实现,所以本质上来说是运行在一个独立进程的Dalvik虚拟机中。那么问题来了,开发者的App也运行在一个独立的进程空间中,如何调用到系统的服务层中的接口?答案是:进程间通信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它和远程过程调用RPC(Remote Procedure Call)是不一样的,实现原理也不一样。每一个系统服务在应用框架层都有一个Manager与之对应,方便开发者调用其相关功能,具体关系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总结

  • Android 从下而上分了内核层、硬件抽象层、系统服务层、Binder IPC 层、应用程序框架层。
  • Android 中"应用程序框架层"以 SDK 的形式开放给开发者使用,“系统服务层”
    中的核心服务随系统启动而运行,通过应用层序框架层提供的 Manager 实时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调用。系统服务层中每一个服务运行在自己独立的进程空间中,应用程序框架层中的 Manager 通过 Binder IPC 的方式调用系统服务层中的服务。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ActivityManager是Android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件,负责管理系统中所有Activity的生命周期、进程管理、任务管理等。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ActivityManager框架的实现原理。 ## Activity的启动过程 在Android系统中,Activity是应用程序中最基本的界面单元。当用户点击应用程序的图标时,ActivityManager会负责启动应用程序并启动相应的Activity。下面是Activity的启动过程: 1. 应用程序进程启动:ActivityManager会创建一个新的进程来运行应用程序。 2. 应用程序的Application对象创建:在应用程序进程启动之后,ActivityManager会负责创建应用程序的Application对象。 3. Activity对象创建:当用户点击应用程序的图标并选择启动Activity时,ActivityManager会负责创建相应的Activity对象。 4. Activity的onCreate方法调用:ActivityManager会调用Activity对象的onCreate方法,完成Activity的初始化工作。 5. Activity的onStart方法调用:ActivityManager会调用Activity对象的onStart方法,将Activity显示给用户。 6. Activity的onResume方法调用:ActivityManager会调用Activity对象的onResume方法,让Activity成为用户交互的焦点。 7. Activity的生命周期结束:当用户退出Activity时,ActivityManager会负责销毁Activity对象。 ## 进程管理 在Android系统中,每个应用程序都运行在一个独立的进程中。ActivityManager负责管理所有进程,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性能。 当应用程序被启动时,ActivityManager会为其创建一个新的进程并分配一定的内存资源。如果此时系统内存不足,ActivityManager会根据一定的策略来回收一些进程内存,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ActivityManager还负责监控进程的CPU使用情况和内存使用情况。如果一个进程的CPU使用率过高或者内存使用量过大,ActivityManager会考虑回收该进程的资源,以避免系统崩溃。 ## 任务管理 在Android系统中,任务是指一组相关的Activity。当用户启动一个应用程序时,ActivityManager会创建一个新的任务,并将应用程序的第一个Activity加入到该任务中。 当用户从一个Activity切换到另一个Activity时,ActivityManager会将前一个Activity加入到任务的后台,并将新的Activity显示给用户。当用户点击返回键时,ActivityManager会将当前Activity从任务中移除,并将前一个Activity重新显示给用户。 需要注意的是,当应用程序中的所有Activity都被销毁时,该应用程序的任务也会被销毁。这是因为Android系统中的Activity都是基于任务的,一个应用程序的所有Activity都属于同一个任务。 ## 总结 ActivityManager是Android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件,它负责管理系统中所有Activity的生命周期、进程管理、任务管理等。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深入了解了ActivityManager的实现原理。熟悉ActivityManager的工作原理对于开发高质量的Android应用程序非常重要。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