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识到竞争:芬兰造船业的变革之路
1. 行业背景与战略调整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多数左翼政党为了经济增长愿意接受裁员,这反映了政治光谱中对自由化和放松管制的普遍共识。造船公司将“Lex Wärtsilä Marine”视为国家支持造船业合理化的标志。
Wärtsilä Marine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Pekka Laine是一位专业的变革管理者。他拥有社会科学学位,有造纸行业的工作经验,以冷酷的产业合理化领导者而闻名,他的公开昵称“Black Peter”与他在回忆录中对自己作为坚定战略管理者的自我认知相符,他认为“不原地踏步,而是找到前进的道路并坚定地追随,这极为重要”。
新管理层制定了“超级灵活的商业战略”,旨在通过专注于专业船舶获得竞争优势,通过积极的营销在经济衰退中生存下来,并通过削减成本适应低价格水平。然而,这一商业计划虽大胆且面向未来,但面临诸多挑战。营销材料虽吹嘘竞争力,但价格接近盈亏平衡点,重要的苏联客户因经济困难减少新订单,组织重组也未能达到降低成本和缩短交付时间的目标。不过,积极的营销策略还是填满了订单簿。
1.1 船厂关闭与行业困境
为了削减成本,Wärtsilä Marine在1987年1月决定关闭Valmet的Vuosaari船厂。仅仅13年前该船厂为满足苏联需求而开设,如今关闭显示出对苏联贸易的不信任,不过苏联方面并未对此提出强烈反对。随后,Turku的Valmet Laivateollisuus船厂也在次年夏天关闭,合并两年后,Valmet的新造船船厂不复存在,有人认为这标志着芬兰国有造船业的结束。
Wärtsilä Marine运营第一年亏损,这被视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但组织变革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