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ID卡来源
IC(Integrated Circuit)卡是1970年由法国人Roland Moreno发明的,他第一次将可编程设置的IC芯片放于卡片中,使卡片具有更多功能。“IC卡”和“磁卡”都是从技术角度起的名字,不能将其和“信用卡”、“电话卡”等从应用角度命名的卡相混淆。自IC卡出现以后,国际上对它有多种叫法。英文名称有“Smart Card”、“IC Card”等;在亚洲特别是香港、台湾地区,多称为“聪明卡”、“智慧卡”、“智能卡”等;在我国,一般简称为“IC卡”。
(PS:在以前,那时叫ID卡(Identification Card))
2.IC卡简介
IC卡是集成电路卡,IC卡芯片具有写入数据和存储数据的能力,可对IC卡存储器中的内容进行判定。在卡上封装有符合ISO标准的芯片,有6~8个触点和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在IC卡上可以有彩色图案和说明性文字按ISO标准,IC卡的部分触点及其定义为:VCC:IC卡工作电源;GND:接地;VPP:存储器编程电源;CLK:有关信号的定时与同步;I/O:卡中串行数据的输入与输出;RST:复位信号。当IC卡插入IC卡读卡器后,各接点对应接通,IC卡上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就开始工作 。
3.ID卡简介
ID卡全称为身份识别卡(Identification Card),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含固定的编号,主要有台湾SYRIS的EM格式、美国HIDMOTOROLA等各类ID卡。ID卡与磁卡一样,都仅仅使用了“卡的号码”而已,卡内除了卡号外,无任何保密功能,其“卡号”是公开、裸露的。所以说ID卡就是“感应式磁卡”。 ISO标准ID卡的规格为:85.5x54x0.80±0.04mm(高/宽/厚),市场上也存在一些厚、薄卡或异型卡。
4.IC卡与ID卡的区别
- 主体不同
ic卡:是将一个微电子芯片嵌入符合ISO 7816标准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
ID卡: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含固定的编号。
- 特点不同
ic卡: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存储容量大、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保密性强安全性高等特点。
ID卡:卡内除了卡号外,无任何保密功能,其“卡号”是公开、裸露的。所以说ID卡就是“感应式磁卡”。
- 应用不同
ic卡:应用于金融、交通、医疗、身份证明等行业,将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人们工作、生活的现代化程度。
ID卡:作为门禁或停车场系统的使用者身份识别,由于其无须内置电源,使用时无接触且寿命长,因此在弱电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
5.IC、ID卡详细信息
卡类型 芯片名称 频率 重复擦写 备注说明 IC卡 M1卡 13.56MHZ ✘ 普通卡,0块(卡号块)出厂为锁定状态,不可用于复制,只能授权,物业卡为些卡,俗称授权卡 IC卡 UID卡 13.56MHZ ✔ 经典复制卡,可以反复擦写,无法穿防火墙 IC卡 CUID卡 13.56MHZ ✔ 穿防火墙IC复制卡,对于UID卡复制成功却刷卡无效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此卡复制 IC卡 FUID卡 13.56MHZ ✘ 一次性穿防火墙IC复制卡,对于CUID卡复制成功刷卡无效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此卡复制 IC卡 UFUID卡 13.56MHZ ✘ 一次性穿防火墙IC复制卡,但区别在于此卡支持手动锁卡,没有锁卡之前就是一张UID卡,锁卡之后不支持擦写 IC卡 GTU卡 13.56MHZ ✔ 可以自动复位数据的IC复制卡,用于滚动码防复制系统,支持反复擦写 IC卡 GDMIC卡 13.56MHZ ✔ 可以自动复位数据的IC复制卡,用于滚动码防复制系统,支持反复擦写,功能同GTU卡,生产厂商不同 ID卡 T5577卡 EM4305卡 5200卡 125KHZ ✔ 可擦写复制的ID卡 ID卡 F8268卡 125KHZ ✔ 穿防火墙ID复制卡,用于ID卡复制成功刷卡无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