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我是一个机械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对于我来说,YOLO是一个跨度非常大的领域。我唯一在学校学过的有关计算机的课程只有一个C语言,甚至连训练YOLO最常用的Python都没有学过。因此,能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学会数据集制作、环境配置、训练模型、优化模型以及论文写作与发表,是十分不容易也是比较幸运的。
二、SCI三区分享
发表SCI的道路其实并不顺利,一开始,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和我的合著者认为小小SCI不在话下,肯定没问题。于是在一些一二区之间反复横跳,不断被拒(好在没有用我的账号)。这也是我第一点想分享的:
1、做好定位,事半功倍
写的文章能发什么样的期刊是最需要确定的,这取决于你做的是否是开拓性的工作。作为机械专业本科生的我,暂时是没能力去做太大的改进,因此自然做的是某一个垂直领域的应用。这实际就基本限制了上限在二区这个水平,又由于是第一次写,三区是比较正常的。当时把中心放在一二区上属实是不知天高地厚。
2、边学边写边想
学得越多,错误越多,这是我在经历数次拒稿之后决心认真学习YOLO后最大的感悟之一。在今年2月,我投稿了Sensors,是MDPI旗下的三区期刊。本以为胜券在握,却没想到Pending review整整拖了我一个月不给我结果。
在此期间,我又另起炉灶,新开了一篇水下目标检测YOLOv10的文章,对标ICIC会议。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各类原理的认识都更加地深刻了,也慢慢认识到了之前那篇频频被拒的文章写的是有多么烂了,也意识到自己过去是多么无知了。
于是,在Sensors拒稿之后,我立马开展了修改工作,最终在拼命改了一个月后,投稿Symmetry进入审查。目前三个审稿人14个yes,1个can,基本锁定胜局。这个也是MDPI旗下一个综合性的中科院三区期刊。
3、投稿时间线
2025.3.28 pending review
3.28半夜 分配助理编辑
3.29 收到APC邮件
3.31 18:35 under review
4.21 12:25 收到审稿意见,大修
4.27 resubmit
4.28 小修
4.29 再次resubmit
4.30 pending decision
……
论文见刊基本上在夏令营之间可以完成!
三、CCF-C会分享
1、简介
ICIC会议全称是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也是个毕业神会,很多研究生依靠投这个会议取得毕业资格。这个会议的综合录用率在40%以上,oral也就是regular的录用率大概30%,官方的数据,有人认为比这要多些。
2、投稿时间线
投稿ICIC到中稿的过程也是非常drama,出了一系列的幺蛾子。
2025.3.21 submit
4.23 15:28 大修(被通知7天内修改)
4.25 7:22 又被通知两天内修改
4.25 改了一整天,晚上发现提交通道被关闭,官方说静等裁决,poster起步
4.28 20:47 accept,好在最后还是被录用了
4.30 缴费注册
四、总结
在我的研究之旅中,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我依然成功地完成了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尤其是对于YOLO技术的深入学习和应用。这一过程让我深刻领悟到论文定位的重要性和持续学习的必要性。在经历拒稿和反复修改后,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研究能力,还对自己之前的不足有了清醒的认识。最终,我顺利将论文提交至多个期刊和会议,并获批,证明了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