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种嵌入式,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等需求使得电子系统设计也日益复杂,不管是MCU ARM FPGA都在走向多核多任务多功能处理的道路,单主芯片系统化管理方便设计者不修改硬件的前提下发挥软件的可能性。若不是成本,IP等限制,FPGA—SOC是一个不错的选择,zynq-7000的成功把FPGA引入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随着半导体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国内FPGA厂家也开始布局,就SOC型的FPGA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复旦微的SOC ZYNQ/A7/K7系列,复旦微FMQL没有开发自家的IDE,因此使用的是IAR这个开发环境,再配合上简配“vivado软件”——Procise。总体接近XILINX ZYNQ 但有些许不足吗,ARM核较老四核A7满足一般应用。紫光同创也推出了自己的SOC,Kosmo-2多核异构架构SOC,集成 双核ARM Cortex-A53 、FPGA、DSP、丰富片上RAM和多种常用高低速外设接口等。集成度高、设计更灵活、高性价比、低功耗;同时支持多路硬核MIPI、硬核SERDES、硬核PCIE Gen3,还有其他国产FPGA-SOC不在一一介绍。三家集成ARM横向对比A7,A9,A53如下图所示:
另外PL部分FPGA开发也是一大重点,IP集成度,开发环境成熟度等等也要考虑进去。PL部分主要开发一些特殊时序接口或视频通信高速接口等,基本都是通过AXI的不同类型总线和ARM桥接,也可以生成FPGA自己软核MCU,形成多核控制运行。
针对不同级别的应用,可选择低端和中高端FPGA-SOC或成本更低的纯ARM芯片,如果需要处理复杂及复杂高速应用,尤其是视频网络AI等应用可以考虑中高端SOC,如Zynq UltraScale+ MPSoC,芯片介绍如下:
芯片的应用开发可以参考官方的开发板:
也对国产FPGA寄予厚望,共同努力提升生态和技术,提高IP集成度,方便开发者更友好开发,创造财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