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系统枢纽手册

系统枢纽(Systems Hub)

系统枢纽致力于建设整合离散科技的研究平台,并在系统层面实现功能融合集成,开拓科学新知、提供工程方案、解决融合学科议题,启发创新思维及培养远见卓识的人才。

系统枢纽下设四个融合学科学域,包括: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机器人与自主系统、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等前沿领域,旨在透过工业自动化的规划与执行、智能交通管理与运输网络设计、个人机器人助手及人机交互的发展,以及再生医学与健康老龄化研究等议题,研究工业和社会层面的应用。

在香港科大广州校园非传统的枢纽架构模式下,系统枢纽将与其他三大枢纽(功能枢纽、信息枢纽和社会枢纽),以及香港科大清水湾校园进行合作,探索融合学科前沿研究及其创新领域,创造学科教育、科研与知识转移的最大协同效应。

先进材料和物联网为智能制造打下坚实基础;数据科学及分析、城市治理及设计二者共为智能交通的基本要素;人工智能和微电子技术则构成了机器人与自主系统的基石;而当今的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不仅涵盖基础的生命科学和生物学,更应用了许多前述核心领域的技术。秉承香港科大(广州)“突破传统学科边界”的核心理念,系统枢纽着力促进融合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并积极探索科研成果在相关工业及社会领域的应用。我们欢迎来自不同研究兴趣和学术背景同学的加入!

(系统枢纽四大学域相互关联并与其他枢纽协同运作)

01

生命科学将生物学和生理学原理应用于临床实践,其重点是经由研究证据确认,以建立标准化循证治疗。生物医学工程将工程学原理和设计构思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旨在弥合工程和医学两个学科之间的差距,通过工程学的知识和技术以解决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难题,从而促进医疗保健的发展。

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课程提供全面严格的教学与研究指导,以使学生能够精通其专业领域的知识,将其研究有效地应用于解决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中的问题;哲学博士课程的毕业生还有能力并在其专注的研究领域内进行原创研究,创造新知识,得出有价值的洞见,促进产业的发展。

  (机械应力作用下的MDCK细胞)

(无线巩膜电刺激植入装置)

融合学科重点领域

  • 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

  • 精准医疗

  • 合成生物学

  • 植物生物学与中医药

  • 健康老龄化

  • 生物信息学与数据挖掘

  • 植入装置

  • 生物力学与生物微机电系统

课程示例

面向健康与疾病的分子与细胞机械生物学

生物和生物医学影像学

生物医学信号与系统识别

生物力学导论

基因组学与基因组技术

生命科学专题

生物医学工程专题

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

生物医学与生物技术研究的专业规范

分子与发育神经生物学

面向疾病的生物化学与分子学导论

细胞调节

核酸研究前沿

宏观分子分析

生物信息学算法导论

微流控技术与生物传感器

关于哲学硕士/ 哲学博士(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 项目的详情请参考:

https://prog-crs.ust.hk/pgprog/2021-22/mphil-phd-BSBE

02

智能交通的研究领域在为各种模式的交通管理提供创新服务,让驾驶们能更好地掌握交通情况,以便更安全、更协调、更高效地使用交通网络。

智能交通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课程将专注于前沿的研究领域,包括计算建模、浮动汽车及蜂窝数据、感应环路、视频车辆及蓝牙检测、多传感数据融合、防撞系统,无人机安全性能、绿色航空技术;以及联网汽车(CV),自动驾驶汽车(AV)等。毕业生能展示交通管理及运输工程与技术的广泛知识,将融合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应⽤于运输系统以及开发新技术;哲学博士课程的毕业生还能独立进行高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创造新的知识,在该学科领域作出科学贡献。

  (交通网络模拟)

(无人机噪音所造成的城市环境影响)

融合学科重点领域

  • 以道路模拟仿真验证计算机建模

  • 车流分析/网络数据

  • 感应迴路/视讯车辆/蓝牙检测

  • 多模态交通传感讯号的信息融合

  • 交通工具防撞系统

  • 无人机的防护与安保措施

  • 绿色航空科技

课程示例

交通流量理论

智能交通系统

运输政策与规划

可持续航空及基础设施

铁路规划、运营与管理

智能交通专题

城市交通网络分析

运输市场需求分析

交通控制原理

航空运输系统概论

空中交通管理概论

导航系统

运筹学:确定性模型

机器学习

运筹学与最佳化技术

网络传感、评估及控制导论

关于哲学硕士/ 哲学博士(智能交通)项目的详情请参考:

https://prog-crs.ust.hk/pgprog/2021-22/mphil-phd-INTR

03

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包括与设计、构造、操作相关的集成系统,以及用于传感、反馈和数据处理的控制单元;而自主系统则让机器人无需人为操作就能独立自主地执行任务。这些先进技术,能有助于人们开发那些可替代人类和复制人类行为的机器人。

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课程涵盖机器人工程的广泛领域,令毕业生具备优异才能,深入掌握机器人中使用的编程和相关算法、电子和传感器技术、数字技术、控制系统及其机理等,展现适应未来科技发展需求的技能与素养;哲学博士课程的毕业生还能独立设计和进行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原创性研究,并创造新的知识和发表有价值的见解,对学术界和业界产生切实的影响。

(自动驾驶系统的算法结构图)

融合学科重点领域

  • 机器人操作与抓取

  • 个人辅助机器人与人机互动

  • 面向建筑与农业的机器人与自主系统

  • 机器人集群

  • 无人机系统

  •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集成

  • 面向艺术应用的机器人

课程示例

机器人学导论

自主移动机器人

云机器人与自主多机器人系统

人机交互

机电一体化设计

机器人学专题

自主系统专题

线性系统理论

机器人操作

网络传感、评估与控制导论

航空机器人导论

机器人感知与学习

先进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

机器人技术:力学与控制

运筹学:确定性模型

关于哲学硕士/ 哲学博士(机器人与自主系统)项目的详情请参考:

https://prog-crs.ust.hk/pgprog/2021-22/mphil-phd-ROAS

04

智能制造是一门范畴广阔的学域,采用具有高度自适应性、并能灵敏改善设计的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结合数码化信息和数据分析,以促进更具弹性的技术生产力。

智能制造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以协助学生克服各种不同的研究难题,使他们能获取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可转移知识的技能,从而快速应对新的制造业环境。本课程的毕业生能运用适当的建模方法将制造系统完善地表征,展示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将融合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数据分析、实时感测和优化生产设计方案,从而提升制造过程的能力;哲学博士课程的毕业生还能建立优化模型以制定各种制造系统的最佳解决方案,独立进行制造和系统工程相关的原创性研究,并在该学科领域作出科学贡献。

(利用三维打印增材制造的香港科大红鸟日晷)

(香港科大学生正操作三维打印机器人)

融合学科重点领域

  • 工业4.0

  • 工业物联网

  • 嵌入式系统整合

  • 先进人机界面

  • 智能传感器、自动光学检测、位置检测技

  • 三维打印及快速成型

  • 工业数据分析

课程示例

工业4.0及工业物联网导论

全球制造

人机系统模型

生物力学导论

微系统封装原理

智能制造专题

微电子制造技术

先进生产计划和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程的理论与实践

精密加工

制造系统工艺

智能制造研讨会

关于哲学硕士/ 哲学博士(智能制造)项目的详情请参考:

https://prog-crs.ust.hk/pgprog/2021-22/mphil-phd-SMMG

-end-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