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即将步入尾声,我国新材料产业亮点纷呈!随着 12 月工信部“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发布会的召开,其强劲发展态势尽显无遗,今天就和长沙屿一起,详细总结剖析一下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在“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介绍了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在产业规模上,2024年1至11月,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预计全年将超过8万亿元,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超硬材料等一大批新材料规模居世界前列。新材料规上企业数量超过2万家,同时培育一大批新材料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建设了生产应用验证、测试评价、资源共享等30余个新材料重点平台,今年印发了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和中试平台建设指南,平台累计服务企业17.2万家,提供超过2000次关键材料应用验证、100万次测试评价服务。部分领域科技成果率先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全球首次应用于商业化运营地铁列车关键承载部件,高温超导材料支撑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连续稳定供电超1000天。这些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新材料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
(信息来源于工信部、亿欧智库)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新材料研发、制造、应用完整的创新链、产业链,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呈现出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显著发展趋势。在高端化方面,市场对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新材料需求日益旺盛。例如,在电子信息领域,对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等高端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我国在相关领域加大研发投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智能化则体现在新材料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材料能够感知环境变化并做出相应响应,如形状记忆合金、智能高分子材料等,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绿色化发展已成为全球新材料产业的必然选择,我国在环保政策的推动下,市场对绿色环保型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攀升,如生物基材料、可降解材料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我国新材料产业仍存在原创能力不足、研发主要处于跟跑、创新源动力不足等问题。我国新材科专利成果转化率也较低,中国专利效量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是新材料专利成果的转化率仅为10%,中国关键材科领域32%为空白市场,52%是依赖进口。中国依旧是材料大国而不是材料强国,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展望未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了下一轮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将从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具创新力的方向迈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加快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方面,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领域关键材料,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二、增强“货架产品”供给能力方面,加强技术优势材料迭代升级,提升市场优势材料核心竞争力,前瞻布局前沿材料,实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持续优化创新平台体系方面,在完善提升已布局平台公共服务能力基础上,组织实施新材料重点平台二期工程,推进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新材料中试平台。四、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方面,实施新版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政策,加强新材料标准统筹协调,强化新材料产融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4年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成就斐然,而面对市场的新挑战与新趋势,长沙屿相信,在政府的有力引导与企业的积极创新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必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勇立潮头,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