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些行业,大资本的进入常常会毁掉一个行业。
有一些行业,其特点是适于小微企业,如教育培训,旅游业,餐饮业,强调的是个性化和人对于人的服务。大资本们觊觎这些行业的利润,而这些行业的最大成本就是人,资本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喜欢把一个行业中个性化的、需要人对人的服务,变成机人界面和标准化的东西,这样就可以少雇佣人和昂贵的优秀服务人员。
最近我去寄快递,快递收发点的人对我不理不睬,让我自己在网上填写快递单,业务知识业很差,询问许多问题都不知道,百度都懒得查,还要我自己去查。快递公司是降低管理成本了,可用户体验却越来越差。而我又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用这几家快递。
为什么呢?
因为前期资本使用不正当的竞争,低于成本价抢占市场,让其它竞争对手难以生存,后期再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运营方法,获取规模化的利润,消费者此时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通过价格战垄断市场,长期来说是有损消费者利益的,而消费者前期贪的小便宜,最终还是要还的。
在视频网站的竞争中我也看到了这一现象,腾讯利用其资本优势垄断的买入更多片源,并且经常打折促销。然而在线视频市场因为这样的大资本参与变得更好了吗?我们知道,腾讯的许多电视电影存在删减的现象,即使会员去广告仍会在暂停时显示广告。独家垄断了《权力的游戏》的播放权,许多网友因此充值会员,却又在最后一集断档。而且客户端App经常需要升级,对于做程序员的我们知道,升级通常是因为早期版本有缺陷,或想收集更多用户信息,而且每次升级就变的更慢,对设备要求更高。然而它让用户别无选择。
资本这种侵略方式,更大的破坏性还在于,会毁掉一个行业的高端人才,使行业中的人才劣币驱逐人才良币。拿餐饮业为例。体验中国饮食的魅力在于,有些如果不到当地的店里吃就吃不到,每一分小吃都是师傅用心做给客人的那种感觉,所谓人对于人的服务。然而这样的店,大资本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大资本需要的是黄焖鸡米饭连锁,煎饼连锁,西北肉夹馍连锁。结果就是,到处是千篇一律的连锁特色小吃,黄焖鸡米饭,过桥米线,日式拉面。是机器对于人的服务。资本盘下位置更有优势的店面,更多的广告向你轰炸,让你在机场,火车站,旅游景点别无选择。而制作美食的高手呢?你很难在资本制造的噪音中找到他们,也许因为店面太贵他们搬到了更偏远的角落,而少许的美味还不足以促使人们去寻觅。也许,最终美食高手改行做别的赚钱的生意去了,连锁店里只剩下了小时工。
类似的情况在其它行业也有吧,资本只关心把一个国家的行业变成它的赚钱机器,而并不关心对人民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
当然中国的消费者尚不成熟,大多会选择价低和方便的工业化服务,对于失去的人与人的服务虽然稍感不适,也似乎忘记自己失去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