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显卡发展史

 在这里介绍一下nvidia显卡的发展历史,由于资料不是很详细,还请那位好心人帮我补充啊,在这里先谢过了。
文章所用资料部分转自电脑报和太平洋,并感谢~濠~仔兄提供的部分图片!

1997年8月,nvidia再次杀入3d图形芯片市场,继nv1后发布了全新的nv3,也就是Riva 128图形芯片,这是一款128bit的2d,3d加速图形核心,核心频率为60mhz,一条单材质处理单元的像素管线,他的最大像素填充率是60m Pixles/s,材质填充率也是60m Pixles/s,最大支持4mbsdran/sfram显存,显存带宽为1.6gb/s,支持agp 1x。其内置的硬件三角处理引擎每秒可以进行5亿次浮点运算,生成120万个三角形。虽然Riva 128的3d图形质量略逊于voodoo,而且最大只支持4mb的显存也就是说最大分辨率只有800*600,但是凭借在DirectX下的良好的2d/3d加速性能和低廉的造价使得nvidia在3d图形芯片市场上站稳了脚跟。1998年2月nvidia又发布了Riva 128的升级版本Riva 128ZX,不过这已经不大重要了,nvidia的新王者即将诞生。

1998年3月,继Riva128和Riva128ZX后nvidia发布了他们历史上的第一款传奇芯片-Riva TNT。TNT的核心技术TwinTexel引擎是一条双像素的32-bit渲染流水线,具有两条渲染管线,两个材质处理单元,允许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同时处理两个像素,其核心频率为90MHz,最大像素填充率达到了180M Pixles/s。不仅支持32位色深和24-bit Z-Buffer(8-bit stencil),更提供了对各向异性过滤和像素MIP贴图(可以很好的提高成像的清晰程度)的支持,最大支持显存也提升到了16MB。Riva TNT在DirectX下的游戏性能已能和Voodoo2抗衡,而ATI同时间推出的Rige 128由于工艺和驱动的不成熟还无法与其抗衡。

1999年3月发布的tnt2只是tnt的改进版本,但是nvidia却凭借它终结了3dfx的统治。
tnt2采用的是128位核心,支持agp 4x,支持32mb显存(是tnt的8倍!),支持32bit帧缓冲,最大像素填充率达到了250m Pixles/s,最大材质贴图也达到了2048*2048。后来nvidia又对其进行细分,推出tnt2 ultra,tnt2 m64,tnt2 pro和tnt2 vanta五个版本(好复杂啊,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nvidia的显卡型号这么多了吧?),在1999年抢占了80%的独立显卡市场!

还有一段历史是关于NV创始人黄仁勋的,1983~1985年曾供职于超微(AMD),呵呵。——详情见5月第二期的微型计算机。
NVIDIA在1995年推出了NV1显卡核心,它被用在Diamond Edge3D 显卡上。这款显卡的功能在当时非常令人感兴趣,除了它的性能外,它还集成了2D,音频,和mpeg视频解码器功能。尽管这些功能当今看来普普通通,但是在当时它远远走在其他显卡的前列。但是由于缺少API和相关驱动支持的原因,不久后,它就被判“死刑”。微软当时只提供Direct3D 1.0,而且由于刚刚进入显卡市场,它的技术支持并不想现在那样及时和高效,因此Direct3D在某些游戏中的表现非常糟糕。当时,许多DOS平台的游戏被陆续移植到Windows 95。Windows操作系统在当时并不是非常成熟,因此许多游戏运行非常缓慢和低效。
顺便提一下tnt2,这个系列里最有名的要数tnt2 m64了,相信很多p3,c3的老机器上还在用它,这个tnt2的精简版本活的最久,说明显卡市场里最有生命力的还是低端(个人意见哦)
tnt2获得成功后nvidia并没有因此满足,1999年8月31日GEFORCE256(NV10)的横空出世给了3dfx致命的一击!
GEFORCE256是一款256bit的图形芯片,而且是第一款集成了硬件T&L功能的图形芯片,可以用硬件来完成光阴处理、几何变换等特效,GEFORCE256得最大像素填充率达到480M Pixles/s,每秒生成15M个三角形。作为世界上第一款GPU,GEFORCE256可以承担部分本来由cpu承担的工作从而大大减轻了CPU的负担,增强了计算机的整体性能。
GEFORCE256是当时的顶级梦幻显卡,可以轻松击败Vooboo3 3500,G400 MAX等对手,只有ATI Rage FUBY MAXX的性能可以和它抗衡,但是双芯片的成本太高而且ATI的驱动对游戏的支持不好导致ATI Rage FUBY MAXX叫好不叫座,GEFORCE256顺理成章的坐上了当时的显卡王座。
2000年4月26号,在radeon256发布两天后,nvidia也推出了全球发烧友期待已久的nv15,即geforce256的后续产品-geforce2 gts。geforce2 gts最大支持128mb ddr,集成了2500万个晶体管,采用0.18微米工艺,核心频率达到200mhz,但其功率只有10w,明显少geforce256的18w,大大减小了发热量,提高了稳定性。geforce2 gts采用了nvidia shading rasterizer渲染引擎(nsr,nvidia明暗渲染引擎)。最大像素填充率达到了800m poxels/s,最大材质填充率达到了1.6g texels/s。geforce2 gts还采用了第二代T&L引擎,每秒产生2500万个多边形,而且还增加了硬件剪裁和单像素光照运算功能。不过geforce2 gts在fsaa(全屏抗锯齿)方面的效率不如3dfx的voodoo5(到现在也是不如ait-_-!.......)。
此外geforce2 gts还集成了hdvp(high definition video processor,高清晰视频处理器),支持ntsc/pal输出编码,支持完整的hdtv标准,能提供mpeg2数据流(dvd或hdtv信号)的硬件译码和回放(注意了,geforce2 gts就已经支持硬件dvd解码了哦)。
geforce2 gts的精简版geforce2 mx估计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显卡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型号(包括后来的mx100,mx200,mx400),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在用,对于经典的bx主板而言,geforce2 mx400是它升级的最佳选择。
geforce2 mx的技术特点和geforce2 gts大致相同,只是它只有两条双纹理渲染管线,最大像素填充率和最大材质填充率也下降为350m poxels/s和800m texels/s。而且它只支持64位的ddr或者128位的sdr。不过凭借其不错的性能和低廉的售价还是迅速抢占了中低端市场。
在geforce2 mx还有两种geforce2 gts没有的技术:twin view和数字振动控制,前者是一种双头输出技术,后者则可以让用户对图形芯片内部的图形系统传输到显示系统的数据进行详细的控制,从而使各种电脑图像更锐利、明亮和干净。
2001年2月22日,nvidia发布了geforce3图形芯片。与以往的产品不同,这款产品并不是对应pc平台的,而是一款对应苹果电脑的图形芯片,这是nvidia首次在非pc平台上推出新产品。2月27日,pc版的geforce3也终于发布了!
geforce3图形芯片的晶体管数目多达5700万个。nvidia的早期产品riva128不过才700万个,geforce2 gts也不过2500万个,ati radeon3000万个,就连intel的p4也只有4200万个而已。为了不让芯片面积过大,同时有更高的运行频率和更低的电压,geforce3采用了当时先进的0.15微米工艺。
geforce3是第一片真正意义上的GPU,因为它第一次实现了完全可编程的完整3d图形处理流程,其内置的nfinitefx引擎是业界首个完全可编程的3d图形芯片架构,nvidia为游戏开发者提供了完整的geforce架构开发工具,允许游戏开发者编制他们自己的程序来控制像素的效果,给游戏和应用开发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nfinitefx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就是vertex shader(顶点渲染)引擎,第二个是pixel shader(像素渲染)引擎。
顶点渲染可以说是geforce3最重要的新技术。通过顶点渲染引擎,程序设计师能够对特定物体,甚至整个画面的每一个顶点,指定特别的运算程序,而不需要CPU干预。通过顶点渲染,可以大大提升3d细节的效果,图像可以变得更加真实生动。
同顶点渲染引擎类似,geforce3的像素渲染引擎也是可编程的,拥有四条渲染引擎管线,每条管线每个周期同样可以处理2个纹理,最大像素填充率为1.6g texels/s。geforce3的像素引擎对贴图过程进行编程处理,用简单的贴图就可以做出复杂的表面效果。而且还可以使用根本不存在的材质表面来实现贴图。这种贴图方式可以针对所有的3d物体,免去了对各个物体逐一贴图的麻烦。除了效果方面的优势以外,geforce3的像素渲染引擎还可以大大简化3d编程,减轻开发人员的工量。nvidia在geforce3中还是用了全新的硬件hraa——高清晰度反锯齿技术来实现fsaa全屏反锯齿效果。牺牲较小的性能来达到和fsaa一样的反锯齿效果,大幅度节省了带宽。
为了解决在显存带宽方面的瓶颈,nvidia采用了lightspeed menory architecture(lma,光速交错显存架构),这种交错式显存控制器能更有效率地利用显卡内存带宽,最高时显存带宽利用率可提升3倍。同时,nvidia也采用了无损z轴数据压缩,z轴遮拦剪切等大量节省带宽的技术。另外,nvidia还首次在主流显卡中引入了实用化的高阶曲面,通过将许多的小三角形换成简单的曲面形式,geforce3大大简化了3d空间形状的表达方式和数据量,而且完全硬件处理的曲面也更加细腻,真实。
继GF3TI之后,NV接着又发布了NV25(GF4TI系列)和NV17(GF4MX系列)的产品,GF4TI是在GF3TI上稍加改进的产品,包括TI4200,TI4400,TI4600,集成了6300万晶体管,主要特性基本一样,但是频率和性能提升明显,而且成本大大降低,尤其是TI4200,性能比上一代的最高端显卡TI500稍强,和TI4600相比只是频率稍低,完全继承了NV25的全部特性,但是价格非常低廉,是一代性价比之王,现在的5900XT就是NV依样画葫芦推出的继承者。
NV17看成就知道是比GF3TI(NV20)还低端的产品,实际上也是这样,GF4MX只是GF2MX的DDR版本(个人意见!),基本特性和GF2差不多,只支持DX7,另外吸收了NV25的一些新特性,不过对性能提升的意义不大,就是这样一种产品,却横行低端市场数年之久,只能说是竞争对手的疏忽和大意了。
平心而论,NV25和NV17的性能比竞争对手R300和R200两个系列差一些,但是凭借低廉的成本和成熟的驱动支持还是占据了大半市场,可惜NV随后发布的NV30不争气,让ATI占了上风。
NV25和NV17后续版本NV28和NV18只是前者的AGP8X版本,性能提升不大。
最近NV发布的MX4000只是NV18的改进版,支持16M*16BIT的显存,性能上完全没有提高,实际上只是NV为了方便厂家而推出的(可不方便消费者哦!),说不好听点就是骗钱的东西!
NV在多次跳票后终于发布了NV30系列的显卡,旗舰版的5800系列采用了0.13微米工艺,集成了1.25亿个晶体管,并采用了诸多新技术,如改进的4*2架构等等,可是由于只支持128BIT的显存位宽,而被迫使用频率奇高价格昂贵发热惊人的DDR2显存,而DDR2显存当时的工艺还不成熟,致使NV30要装上十分夸张的散热器,从这时开始,后来的的NV高端显卡总是摆脱不了这种恐龙级别的散热器了-_-!....
NV30的精简版本NV31,NV34集成了NV30的高频低能,尤其是NV34,由于架构过于精简(实际只有一条DX9渲染线),整体表现还不如上一代的GF4MX,但是由于粘了NVFX的光,价格还不肯降多少,被广大DIY称之为垃圾!
GF5600ULTRA和5200ULTRA是5600和5200的高频版,由于架构问题,实际性能提升不多,反而大大增加了成本,后来的5700ULTRA也是如此。5600XT是5600的低频版,5500是5200略微提升频率的版本,意义不大,换汤不换药的东西,价格也不便宜,意义不大。
这一代的显卡是NV最失败的产品,高频低能,性能不高,还买的很贵,让ATI的R300系列抢尽了风头,第一次占了上风。
不过前一段时间NV把5800重新推出市场,价格很低廉,公开报价才1199,这个价格买到12层PCB版,2NS的DDR2显存,做工用料极其豪华而且散热系统经过改进的5800非常超值,也算是NV30给我们留下的一个不大遗憾的句号。(我们亲爱的YY就买了这款5800哦)
2003年5月12日,nv发布了新一代显卡-NV35(GEFORE FX 5900),采用0.13微米工艺,256bitDDR的显存位宽,带宽达到了27.2GB/S,比5800提高了70%,散热风扇也比5800小巧,噪音更小,ClneFX2.0的核心设计理论上比5800的1.0版本快两倍,整体性能超越了9800,终于让5900ULTRA夺回了性能之王的宝座(后来又被9800PRO和9800XT夺走.....)。但是最让人高兴的是5900的降频版5900XT(有5900 Value,5900SE等多个说法,最后统一为5900XT)的出现,完全继承NV35的全部特性,只是频率略低,但是4*2的架构,256bit的显存带宽足以傲视中高端显卡市场。
NV不久之后发布了NV38,NV36。其中NV38(5950ULTRA)只是5900的超频版,风扇又变回了那种电吹风-_-!.....NV36发布的意义更大一些,虽然是4*1的架构,但是继承了NV35核心的一些新特性,如ClneFX2.0等,再加上频率较高,性能比5600提升一大截,让NV在中端市场也有了足够的资本跟ATI较量。不过个人认为5700ULTRA是一大败笔,由于核心的限制,高频的DDR2,DDR3显存派不上用场,反而让成本直线上升,连最高端5950ULTRA都没有用上DDR2,DDR3显存(5950的显存控制器增加了对DDR2,DDR3的支持),5700ULTRA采用这种显存只能看作是一种技术展示,实际证明非公版的5700普通版在采用了高速的MBGA显存后性能完全可以达到ULTRA的水平。
5900和5700系列感觉又走上了GF4TI的路子,由于支持DX9上的先天不足,性能比ATI的同档次产品略差,但是凭借较好的性价比和稳定的游戏表现与之抗衡,等待新一代霸主NV40的出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