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EE简单示例——MyBatis的缓存机制

简单介绍:

缓存机制的存在,是为了当我们在执行重复的SQL代码的时候,不需要重新向数据库进行访问,而是将之前查询的结果存放在内存当中,从而减少我们重复的获取数据库连接进行查询时候消耗的资源,是一种加快查询速度,优化查询方式的一种方法。

在MyBatis中,缓存机制有两种,一种是默认的一级缓存,另一种是需要我们手动进行配置的二级缓存。一级缓存是SqlSession级别的缓存,当我们在使用同一个SqlSession多次执行相同的SQL查询语句之后,在第一次查询的时候,会将查询结果缓存到内存中。此后,如果程序不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那么当之后多次执行相同的查询语句的时候,都只会从内存中获取数据,并不会连接到数据库。

使用方法:

由于MyBatis默认情况下就是采用的一级缓存,所以我们不需要做任何关于缓存的相关配置。为了方便我们观察SQL语句的执行过程,我们需要条件一个log4j的依赖,并且添加相关的配置文件,这个组件会帮我们把日志打印到控制台,方便我们观察我们SQL语句的执行过程。

pom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log4j</groupId>
            <artifactId>log4j</artifactId>
            <version>1.2.17</version>
</dependency>

 log4j的配置文件,这是一个properties文件:此处需要注意,log4j的配置文件的命名必须写作:log4j.properties,这是log4j的使用规范之一


log4j.rootLogger=DEBUG,console


log4j.appender.console = org.apache.log4j.ConsoleAppender
log4j.appender.console.Target = System.out
log4j.appender.console.Threshold=DEBUG
log4j.appender.console.layout = org.apache.log4j.PatternLayout
log4j.appender.console.layout.ConversionPattern=[%c]-%m%n

代码实现:

在写好配置文件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代码的测试了,我们只需要写一个简单的从用户表查询数据即可:

映射文件: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DOCTYPE mapper
        PUBLIC "-//mybatis.org//DTD Mapper 3.0//EN"
        "http://mybatis.org/dtd/mybatis-3-mapper.dtd">
<!--        接口式开发有两个规范: -->
        <!--1.接口中方法的名称必须与SQL语句的唯一标识,也就是id的值保持一致,resultType就是接口中返回值的类型,parameterType就是接口中方法的参数的类型-->
<!-- 2.mapper标签的namespace属性必须是接口的全路径,否则在运行的时候会无法找到接口对象的SQL映射文件 -->
<mapper namespace="mappers.select">
<!--    根据id查询单条数据-->
    <select id="selectOne" resultType="User" parameterType="int">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 #{id};
    </select>
<!--    查询所有的数据-->
    <select id="selectAll" resultType="User">
        select * from user;
    </select>
<!--    增加一个数据-->
    <insert id="insertInto" parameterType="User">
        insert into user values (#{id} , #{name} , #{sex} , null , null);
    </insert>
<!--    删除一个数据-->
    <delete id="deleteFromUser" parameterType="int">
        delete from user where id = #{id};
    </delete>
</mapper>

测试类:

package mappers;

import com.mybatis.User;
import junit.framework.TestCase;
import org.apache.ibatis.io.Resources;
import org.apache.ibatis.session.SqlSession;
import org.apache.ibatis.session.SqlSessionFactory;
import org.apache.ibatis.session.SqlSessionFactoryBuilder;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selectTest extends TestCase {
    SqlSession session = null;
    select mapper = null;

    public void setUp() throws Exception {
        InputStream stream = Resources.getResourceAsStream("mybatis.xml");
        SqlSessionFactory build = new SqlSessionFactoryBuilder().build(stream);
        session = build.openSession(true);
        mapper = session.getMapper(select.class);
    }

    public void testSelectOne() {
        System.out.println("第一次查询:");
        Object o = session.selectOne("mappers.select.selectOne", 1);
        User u = (User)o;
        System.out.println(u.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第二次查询:");
        Object o2 = session.selectOne("mappers.select.selectOne", 1);
        User u2 = (User)o1;
        System.out.println(u2.toString());
    }

}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使用SqlSession对同一个SQL语句进行了两次查询, 重点在于我们接下来的运行结果在控制台的输出

运行结果:

红色框的内容是我们两次查询的执行过程,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蓝色框的SQL语句的查询只在第一次查询的时候出现过,第二次查询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的关系connection或者SQL语句之类的信息出现,说明这是直接从内存中获取到的上一次查询的缓存,这也就体现了我们MyBatis的一级缓存。 

或者我们可以查询两条不一样的SQL语句来看一下区别:

红色框里面的是两条不一样的SQL语句,SQL语句相同表示两条SQL语句必须是一摸一样,包括查询的参数。然后我们再来看控制台输出的信息:

 这里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第二次SQL语句的查询依然是传递并执行了SQL语句,与上一个演示的案例的区别就很明显了。 

注意点:

MyBatis的一级缓存是默认的,并且一级缓存是针对于SqlSession的缓存,也就是只有当我们使用SqlSession进行查询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一级缓存的作用,下一章我们会介绍针对于mapper的二级缓存机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