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TML5的Hybrid App成为企业移动开发首选

11 篇文章 0 订阅

        Hybrid App、Web App、Native App,哪一种模式会成为App开发主流的争论由来已久。随着HTML5被过度热炒和实际开发中遇到的性能以及体验问题,Web App逐渐势弱。但是Native App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突出,特别是App不断推陈出新,开发一个App的成本或许可以接受,但是维护一个Native App更新的成本则成了跨不过的悬崖。最终开发者和企业发现Hybrid App,这种既有跨平台开发周期短、成本低的基因,又能发挥Native App体验和性能的优势,Hybrid App混合式移动应用开发逐渐成为企业移动开发的首选。

 

Native App之困


       移动应用的潮流最先由互联网公司引领,互联网公司通常选择Native App作为开发模式,在移动应用向企业普及的过程中,Native App的趋势传导给了企业。因此企业移动信息化通常先会尝试传统的Native App原生移动应用开发模式。但是企业很快发现,用Native App作为App开发模式的路子很难继续走下去。


      最主要的原因是Native App开发、更新、维护的周期太长,企业移动信息化大都处于尝试和摸索期,企业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推出不同的功能、产品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但是Native App对于有专业开发团队的互联网公司而言推陈出新都是个难题,更不要说在企业中的应用。无论是企业自己开发还是外包都会面临时间成本、稳定性、体验不能满足要求的巨大压力。


      其次Native App开发需要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团队作为保障,通常企业会花几十万通过外包的形式开发一两款App,但是企业不会想到还需要做几十万的预算来维护和更新自己的App。不更新的App不但很难满足用户持续发展的需求,甚至会被用户抛弃。所以应用更新成了企业移动信息化的瓶颈和难题。不更新,之前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更新,又要面对无法承受的长期投入压力。


      因此时间成本和资金投入成了Native App这种开发模式给企业移动信息化带来的巨大负面因素。真正想开展移动信息化的企业纷纷放弃Native App这种开发模式,而另寻别路。

 

Web App只是企业的试验品


      HTML5技术的兴起给Web App注入了新的生机。Web App具有开发成本低、周期短、使用方便、维护简单等特点,听起来非常适合企业移动信息化的需求。特别是上一轮的企业信息化在PC端大多选择了B/S架构,这也和Web App通过手机浏览器访问的方式无缝过渡。可是Web App目前的本质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功能不但无法和Native App媲美,用户体验更是众所周知的弊端。中国很多企业进行了Web App 的尝试,包括世界500强的航空、金融公司,但是投入和回报不成比例,用户也不买账。在当前iOS、Android系统主导的桌面入口的形态下,让用户打开浏览器,再访问某个网址,体验还不好,不人性化的体验与流程导致大量用户流失。所以2012年下半年开始,企业逐渐也放弃了Web App的尝试。

 

Hybrid App成为企业移动开发首选模式


       Hybrid App(混合模式移动应用)兼具“Native App良好用户交互体验的优势”和“Web App跨平台开发的优势”。很多人不知道市场上一些主流移动应用都是基于Hybrid App的方式开发,比如工商银行、百度搜索、街旁、东方航空等。



        Hybrid App通常是基于第三方跨平台移动应用引擎框架进行开发,在国内开发者中比较知名的有PhoneGap、AppCan和Titanium。这些引擎框架一般使用HTML5和Javascript作为编程语言,调用引擎封装的底层功能如照相机、传感器、通讯录、二维码等。HTML5和Javascript只是作为一种解析语言,真正调用的都是Native App一样封装的底层功能,这是和Web App的最大区别和不同。因为使用了浏览器技术,所以Hybrid App通常具有跨平台的特性,并且开发成本和Web App接近,开发效率也远高于Native App。


       很多企业采用Hybrid App技术开发移动应用,一方面是开发简单,另外一方面可以形成一种开发的标准。企业封装大量的Native Plugin(原生插件如支付功能插件)供Javascript调用,并且可以在今后的项目中尽可能的复用,从而大幅降低开发时间和成本。Hybrid App的标准化给企业移动应用开发、维护、更新都带来了极高的便捷性。



        Hybrid App开发已经成为企业移动开发的趋势,眼前还有很多企业在为移动信息化的途径和方向而苦恼。在投入、用户体验、维护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Hybrid App已经被众多企业所认可。甚至在企业移动信息化平台整体解决方案商提供的方案中,几乎全部都以Hybrid App为首选的移动应用开发模式,包括IBM的worklight、AppCan的MEAP和SAP的SUP平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