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看了一些书,讲致幻剂在疾病治疗的一些作用。致幻剂包括毒蘑菇等这类东西,有精神疾病或其他心里疾病的患者在吸食或注射(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会忘记或减轻身体的痛苦,忘记死亡,相信永生,治疗后有一段时间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当然,我这里不是推荐或说明相关研究。在CIM领域,其实我们很多人可能也忽略了其本质,追求或重视一些表上的东西。如果认真分析CIM的问题,还是会让人感觉路漫漫其修远。
1、为啥有些人会重视效果
有人会非常重视效果,有人说是他们是希望给领导更好的宣传。我认为重视效果是人之常情。人会天生的怀疑长得不好看,认为他们没有价值,甚至会产生敌意。更信任那些光鲜的、连贯的、错落有致的事物。
比如这幅高仿真的场景,你第一眼肯定是认为他是真实还原现场的,但其实是伪造的。
再如下面这个建筑退线分析,你第一肯定认为他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你看不到道路路牙,分不清楚建筑是否在真实的地理位置。你甚至没有兴趣去看第二眼。
因此,重视效果还是有必要的,但没必要耗费太多精力去伪造、去除“不干净”的内容。有条件的,应该尽可能的在一个场景表达全貌,而不是展示一部分数据。
2、核心技术之一渲染效果
从技术角度而言,在当前的3D渲染引擎中,着色器技术应该占据起关键技术的半壁江山。着色器技术充满了创意和灵感,在这上面发力的公司或个人做出来的效果大半不会太差。因此好的效果直接体现了他的核心技术实力。
3、交叉信息信任
CIM在一定时间很难取得大家信任的第二个问题是数据可信度问题。现在很多的CIM平台并没有标记数据的采集时间、采集人,不清楚现实数据是否与场景一致。这些都使得CIM当前只能作为基础的参考意义。在专业分析上,仍需要专业数据来进行支撑,并有专门部门进行验证。
我有时候使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的时候,也经常要思考是否信任的问题。我担心其规划的路线是否真实拥堵,因为有时候开过去的时候发现是部分车道拥堵。我也担心目的地景区是否值得去,因为地图上并未告知相关的讯息。
4、我们并没有把CIM平台当做一个公共平台
如果是公共平台,我可以分享我发现的问题,可以为某个功能、某个数据进行评价。在公共平台里,各类数据都会汇聚在一起,共同提升数据质量和数据可信度。如果没有这些,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即我们不知道某个地方数据是否齐备、不知道某个地方的数据是否实时、不知道某个分析结果是否可靠。
公共平台不单单是用的问题,是“用”、”评”、“改”的三面问题,“用”带来流量、“评”带来质量,“改”带来互动即循环,三者相互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