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

该博客为个人学习清风建模的学习笔记,代码全部摘自清风老师,部分课程可以在B站:【强烈推荐】清风:数学建模算法、编程和写作培训的视频课程以及Matlab等软件教学_哔哩哔哩_bilibili 该博文可以与主成分分析一起看,博主的博客地址:主成分分析★★★★-CSDN博客

目录

1理论部分

1.1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区别

1.2因子分析实例

1.3因子分析原理

1.4因子分析性质

1.5因子载荷矩阵的统计意义

1.6参数估计的方法

1.7因子旋转的方法

1.8因子得分

2应用部分

2.1因子分析-统计 

2.2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

2.3初次计算和分析

2.4调整因子二次计算

2.5分析结果 

2.5.1公因子方差

2.5.2总方差

2.5.3成分矩阵

2.5.4旋转后的因子载荷散点图

2.5.5因子得分


名称重要性难度
因子分析★★★★★★★★★

1理论部分

1.1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区别

其他主要区别:
1. 主成分分析只是简单的数值计算,不需要构造一个模型,几乎没什么假定;而因子分析需要构造一个因子模型,并伴随几个关键性的假定。
2. 主成分的解是唯一的,而因子可有许多解。
因子解释成功的可能性要远大于主成分解释成功的可能性。

1.2因子分析实例

1.3因子分析原理

因子分析模型的假设: 

1.4因子分析性质

正是因为因子载荷矩阵 A不是唯一的,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常常利用这一点,通
过因子的变换,使得新的因子具有更容易解释的实际意义。
这就是因子分析往往比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更容易解释的原因。

1.5因子载荷矩阵的统计意义

1.6参数估计的方法

1.7因子旋转的方法

得到因子模型后,其中的公共因子不一定能反映问题的实质特征,为了能更好地解释每一个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且减少解释的主观性,可以通过因子旋转达到目的。
因子旋转分为正交旋转与斜交旋转,经过正交旋转而得到的新的公共因子仍然保持彼此独立的性质,而斜交旋转得到的公共因子是相关的( 违背了最初的假定,因此可以看作传统因子分析的拓展) ,其实际意义更容易解释。但 不论是正交旋转还是斜交旋转,都应当使新公共因子的载荷系数的 绝对值尽可能接近 0 1 (这里默认了我们从相关系数矩阵进行计算)。

SPSS中的方法: 

1.8因子得分

2应用部分

2.1因子分析-统计 

2.2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

2.3初次计算和分析

 2.4调整因子二次计算

2.5分析结果 

2.5.1公因子方差

2.5.2总方差

2.5.3成分矩阵

2.5.4旋转后的因子载荷散点图

2.5.5因子得分

  • 15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