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我们欣喜地看着小狮子辛巴成长为英勇的狮子王。
20多年后,这个故事依然是百老汇最卖座的剧目,几乎所有的纽约游客都会来看这个show,这么多年过去,为何狮子王Lion King热度依旧不减?
百老汇音乐剧《狮子王》
百老汇音乐剧王者之作《狮子王》灵感来源于同名奥斯卡获奖动画电影,讲述的是小狮子辛巴如何在众多热情朋友的陪伴下,不但经历了生命荣耀时刻,也度过了人生低谷和挑战,最终成为森林之王的故事。
自1997年音乐剧《狮子王》首登百老汇舞台至今,这位“音乐剧之王”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长盛不衰,迄今已被翻译成8种语言,有25个国际制作版本,吸引全球超过1亿观众观赏,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音乐剧作品。
舞台艺术堪称史诗级制作
音乐剧《狮子王》的最大魅力就在于,魔法般的舞台设计,不采用任何炫酷的黑科技,而把非洲大草原的广袤无垠、造型各异的原始动物,用舞台艺术手段栩栩如生的为观众们呈现出来,简直太魔幻了。
在这部舞台音乐剧中,由先锋艺术家茱莉·泰默(Julie Taymor)担任导演,同时作为舞台服装设计、木偶设计,与理查德·哈德森的舞美设计结合得浑然一体,充满了想象力。
主创团队充分运用“二元性”的美学理念,通过200多种动物造型的偶具与人类演员天衣无缝的配合,再辅以具有浓郁非洲风情的音乐、语言及风俗展示,让观众仿佛亲历非洲大草原壮美世界的同时,也感动于人类灵魂的坚韧和生命轮回的哲学闪光。
下面一起来看看该剧在舞台艺术呈现上有哪些亮点?
亮点一:人偶结合
《狮子王》是唯一一部有木偶部门的音乐剧制作。导演朱丽·泰莫用这种最朴素的舞台表现形式,通过人偶结合,为动物赋予了喜怒哀乐,更加活灵活现的去重塑塞伦盖蒂大草原。
剧中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高达4.26米,需要接受过专业高跷训练的演员,爬1.82米的梯子钻进木偶,再踩上高跷。
剧中最活泼的动物是瞪羚,一个演员可以操控3只瞪羚,双臂各穿一套瞪羚布偶服,头上再固定一套。
亮点二:面具
《狮子王》的面具很特别,它不是覆盖在脸上,而是戴在头上。它们的原型,均由导演朱丽·泰莫和全球顶级木偶设计师麦可·科利手工雕刻并绘制。
为了雕刻出有“灵性”的面具,最终选择了硅橡胶(用来刻出面具形状)和填充碳纤维(常用来制作飞机的耐用材料)作为材料,它们不仅让面具看起来非常有质感,而且特别轻。
木法沙的面具仅311克,刀疤的面具198克(和3颗鸡蛋差不多重),而整部戏使用了超过680斤硅橡胶。
这些面具,既保留了动物们的模样,也加入了非洲面具的元素,从而更抽象,更风格化。
音乐剧《狮子王》设计的「面具」
亮点三:服装
《狮子王》的服装也大有看头。蚁冢女士服装上共有100只蚂蚁;疣猪的服装是最重的,大约40斤,穿上像背了一只大包。
每只母狮子的胸衣上都有为他们单独挑选的小珠子,没有两个是相同的,而且每只母狮子服装上的丝都是手绘的。
亮点四:机关设计
《狮子王》最具戏剧性的一幕,是令木法沙身亡的角马狂奔。当成千上万的动物冲向辛巴——同时也是冲向观众,这种效果怎么在舞台上实现?答案是,不停轮转的卷轴+画布。
动物被画在画布上,而每个卷轴都立起了多个动物雕像,相邻卷轴的动物雕像逐渐变大,直到最靠近观众的舞者有节奏地移动巨大的牛羚面具。
当卷轴及画布滚动时,观众似乎看到了成群结队的牛群狂奔的混乱场景。
亮点五:人物造型
《狮子王》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经典之作,它在人物造型上取得的突破与造型之美,直到今天仍无可取代。
两代狮王,国王木法沙和儿时辛巴。
王与后。
木法沙的胞弟,辛巴的叔父,刀疤。
忠义、睿智的老法师——狒狒拉菲奇。
忠心不二的老臣子——犀鸟沙祖。
鬣狗三人组。
国王与刀疤的终极对决。
除了摄人心魄的舞蹈设计、惟妙惟肖的角色造型以及美轮美奂的舞台装饰外,跌宕起伏的音乐和扣人心弦的情节等,也是成就这台史诗级历史舞台剧的关键。
《狮子王》音乐剧足迹遍布全球,已在100多个城市、20个国家演出过。2020年狮子王将再次来到中国巡演,生动的表演,动人的剧情,非洲草原与中国元素的碰撞,着实令人期待不已!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文资料来源于© Disney、THE LION KING,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