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袁腾飞老师的《成吉思汗》序列,一直想找个时间写一下感受,因为铁木真这个男人的历史事迹给我的触动确实不小。但是也不知道开始要怎么去写,没什么思绪,直到看完老梁对成吉思汗的点评,我才有了一个描绘的方向感。
就从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发生在成吉思汗身上的事情来说吧
铁木真十岁杀弟,刚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我还是有点震惊的,然后抱着怀疑的态度,但是后来又消除了这种顾虑,毕竟袁腾飞老师是研究少数名族方面比较深入的历史学家,这段情节记载主要是基于蒙古史,蒙古人自己参与撰写的成分比较大一点,在自家的历史书里面记载这么一件让后人颤栗的事件,显然可信度要更高一点。按我的理解,一个十岁的小孩子就算再怎么顽皮,也不至于会将另一个小孩子杀死,更何况是自己的同父异母弟弟。但是经过老梁的点评之后,结合自己的看法,我觉得铁木真杀弟的原因,在大背景下不外乎有以下的原因:
丛林法则。相对来讲,那个历史背景下的蒙古草原处于一个民族分散的时代,相对文化水平不高,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各部落之间激烈的利益纷争。有可能为了几个奴隶、为了几批马匹就打群架甚至要人性命(铁木真的安达扎木合他的弟弟就是因为几匹马被铁木真的仆人一箭射死)。因此可见,当时季度分裂的蒙古民族实际上为争夺资源、争斗控制权是非常残酷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种大背景下也就自然而然造就了铁木真形成那种弱肉强食的人生观,再加上他年幼时候身为部落首领的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尔部落的人毒死,导致他们一家成了孤儿寡妇,之前追随他父亲的人也都纷纷弃他们而去,更是让铁木真深刻体会到,要想生存下来,必须要让自己强大起来,保护好自己的利益,决不能让任何人践踏他的资源跟利益。据史书记载,铁木真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小时候也是经常抢铁木真狩猎得来的猎物还有一些其他的资源,也就让铁木真心生怨念,最终怒而杀之。另外老梁提出另外一种看法,我觉得也是比较可以理解的。当时也速该被毒死之后,共留下两位妻子,四个孩子(不计后来包养另外两个)。这里面就类似于一个男人死了留下正室跟小妾两股势力,在这种环境下,作为长子的铁木真有必要去捍卫作为他母亲克尔伦的正统地位,让他另外一位母亲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知道,他跟他母亲才是一家之主,才是这个优秀民族部落的合理继承人,所以杀鸡儆猴。说到这我又想起一句话,就是伟大从来都不是道德标准的胜利者。如果我们用我们现代化的道德标准去衡量某一位历史英雄,那出来的结果肯定都是不客观的,成大事者都是不拘小节的,不应该被这种传统的眼光所束缚。你看后来成吉思汗东征西战,几乎每攻下一座新城都会把能打战的青壮年杀掉,美女、金银珠宝强光,但也不妨碍他成为历史上的战神。虽然毛泽东评论他只识弯弓射大雕,但我觉得他最让人佩服的一点是,刀起刀落,做事绝不含糊,英雄成大事不拘小节,也不管后人怎么评判他,就这样在历史长河上展现自己最原始最真实的个性。从来都是成王败寇,一生中面对如此之多强劲的对手,铁木真别无选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生活、工作竞争有时候也是如此,自古以来都是成王败寇,以成败论英雄。这是一条不变的人生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