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S Chen于1974年提出的实体—联系方法,即E-R方法,该方法能对现实世界的信息结构进行描述,该方法简单、实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体—来联系方法使用的工具为E-R图,它所描述的现实世界的信息结构称为企业模式,也把这种描述结果成为E-R模型(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s——实体-关系模型)。
一、ER图的三个要素
1.实体
实体是具有公共性质、并可以相互区分的现实世界的对象的集合或者是具有相同结构对象的集合。在ER图中用矩形表示,将实体名写在矩形内。

2 . 属性
每个实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和性质,我们才能根据实体的特征来区分一个个实例。属性就是描述实体或联系的性质或特征的数据项,属于一个实体的所有实例都有相同的属性。在ER图中属性用椭圆表示,属性名写在椭圆内,并用连线将属性和实体连接起来。

3 . 联系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内部或事物之间都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应为实体内部的联系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在ER图中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连线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连线旁标上联系的类型。

二、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
1) 一对一联系(1:1)
实体A中的每个实例在实体B中至多有有一个(或没有)实例与其关联,反之亦然,则称实体A和实体B为一对一关系。

2) 一对多联系(1:n)
实体A中的每个实例在实体B中有n个实例(n>=0)与之相关联,而实体B中的每个实例在实体A中最多只有一个实例与之关联,则称实体A和实体B为一对多关系

3) 多为多联系(n:m)
实体A中的每个实例在实体B中有n(m>0)个实例与之关联,实体b中的每个实例在实体A中有m(m>0)个实例与之关联,则成为实体A与实体B为多对多关系。

三、实例
一个学生可选修多门课,一门课有若干学生选修;
一个教师可讲授多门课,一门课只有一个教师讲授;
一个学生选修一门课,仅有一个成绩。
学生的属性有学号、学生姓名;教师的属性有教师编号,教师姓名;课程的属性有课程号、课程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