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选择阶段是GROW模型的创新引擎
-
Options(选择)的核心任务是激发被教练者的创造力,探索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而非直接提供答案。
-
关键逻辑:选择越多,行动路径越灵活;自主提出的方案更易落地执行。
-
-
教练的核心使命
-
通过开放式提问打破思维定式,帮助被教练者从“我不知道”转向“我可以尝试……”。
-
原则:不评判、不设限,先发散(脑暴所有可能)再收敛(筛选可行方案)。
-
选择阶段的三大原则
-
开放性与包容性
-
鼓励任何想法,无论看似多不现实(如“如果资源无限,你会怎么做?”)。
-
错误示范:“这个方案成本太高,不可能实现。”(扼杀创造力)
-
正确提问:“这个方案的独特价值是什么?如何优化以降低成本?”
-
-
聚焦未来而非过去
-
避免追问“为什么之前没做好”,转向“未来有哪些可能性?”(如“你可以尝试哪些新方法?”)。
-
-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
-
通过提问引导被教练者从“等待答案”转向“生成答案”(如“你认为哪些方法能突破现状?”)。
-
实践方法与工具
-
脑暴提问技术
-
基础提问:
-
“你能想到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
“如果换一个人(如你的同事/竞争对手)来处理,他们会怎么做?”
-
-
进阶提问:
-
“如果没有任何限制,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如何将这个问题拆解成更小的部分,逐个突破?”
-
-
-
突破思维限制的技巧
-
逆向思考:“如果想让问题更严重,你会做什么?”(反向激发灵感)
-
类比迁移:“你在其他领域成功过的方法,能否用在这里?”
-
假设挑战:“如果必须三天内解决,你会如何调整方案?”
-
-
筛选与优化方案
-
引导被教练者自主评估可行性:
-
“这些选项中,哪些最符合你的目标?”
-
“每个方案的潜在风险和收益是什么?”
-
“哪些方案可以组合使用?”
-
-
常见障碍与教练应对策略
障碍类型 | 教练应对策略 |
---|---|
思维固化(“只能这样”) | 提问拓展:“如果换一种视角,你会看到哪些新机会?” |
资源限制(“没条件做”) | 脑暴优化:“如何用现有资源实现类似效果?” |
害怕失败(“不敢尝试”) | 降低风险:“可以先小范围试点吗?如何控制风险?” |
案例示范
场景:团队因沟通低效导致项目延期
-
教练对话:
-
脑暴阶段:
-
“你们能想到哪些方法改善沟通?”
-
“其他高效团队用了哪些工具或流程?”
-
-
筛选阶段:
-
“这些方法中,哪些最容易落地?哪些对目标影响最大?”
-
“如果选择每日站会,需要哪些支持?”
-
-
关键启示
-
创造力是被教练者的隐形资源:教练的任务是激活它,而非替代它。
-
不评判是信任的基石:任何想法都有价值,评判会关闭探索之门。
-
从“可能”到“可行”:先充分发散,再理性收敛,避免过早否定。
约翰·惠特默的核心理念:
“选择的本质是解放思维。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拥有多种可能性时,责任感与行动力会自然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