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意愿阶段是GROW模型的行动落点
-
Will(意愿)的核心任务是将选择转化为具体行动,并通过强化责任归属确保承诺落地。
-
关键逻辑:没有明确的行动计划与责任感,目标与选择将停留在理论层面。
-
-
意愿的双重维度
-
行动承诺:明确“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
-
内在动机:连接行动与个人价值观(如“为什么这个行动对你重要?”)。
-
意愿强化的关键原则
-
责任归属清晰
-
通过提问将被教练者置于责任主体位置(如“你决定采取哪种方案?”),而非被动接受建议。
-
错误示范:“我觉得你应该这样做。”(教练越俎代庖)
-
正确提问:“你选择哪个方案?如何确保它被执行?”
-
-
具体化行动计划
-
行动需符合SMART原则:
-
具体(如“每天花30分钟复盘”而非“提高效率”);
-
可衡量(如“本周完成3次客户拜访”);
-
有时限(如“周五前提交初稿”)。
-
-
-
预见障碍与支持需求
-
引导被教练者提前预见挑战并规划应对策略:
-
“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碍?如何解决?”
-
“你需要谁的支持?如何获取这些支持?”
-
-
实践方法与工具
-
强化承诺的提问技术
-
确认行动:
-
“你决定首先采取哪一步?”
-
“你计划何时开始?第一步具体是什么?”
-
-
增强动机:
-
“这个行动对你实现目标的意义是什么?”
-
“如果成功执行,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
-
-
责任绑定策略
-
公开承诺:鼓励被教练者向他人宣告计划(如“你愿意将计划分享给团队吗?”)。
-
进度追踪:约定反馈机制(如“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复盘进展如何?”)。
-
-
应对拖延与阻力
-
场景:被教练者犹豫是否执行高难度行动。
-
教练提问:
-
“如果暂不行动,可能带来什么后果?”
-
“如何将行动分解为更小的步骤,降低难度?”
-
-
常见误区与教练应对
误区 | 教练应对策略 |
---|---|
行动模糊(如“我会努力”) | 提问细化:“具体哪些行动?何时开始?” |
责任外推(如“如果领导支持我就做”) | 转向可控因素:“你能主动争取哪些支持?” |
过度乐观(如“没问题”) | 挑战风险意识:“如果遇到意外障碍,备用方案是什么?” |
案例示范
场景:员工计划提升客户满意度
-
教练对话:
-
确认行动:
-
“你选择优先优化售后服务流程,具体包括哪些步骤?”
-
“第一步何时启动?需要哪些部门配合?”
-
-
强化承诺:
-
“如果流程优化成功,对客户和团队的意义是什么?”
-
“如果过程中遇到阻力,你准备如何应对?”
-
-
关键启示
-
行动是目标与现实的桥梁:没有落地的行动,再完美的计划都是空谈。
-
责任感无法被赋予,只能被唤醒:通过提问让被教练者自主承诺,而非被动接受任务。
-
从“计划”到“结果”的中间变量是“执行”:教练需帮助对方预见障碍、规划路径并强化决心。
约翰·惠特默的核心理念:
“真正的改变始于一个清晰的‘是’——当人们发自内心地说‘我将会做’时,高绩效便已悄然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