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与OpenStack从相杀到相爱

转载地址:http://xcodest.me/containerize-openstack.html

OpenStack 项目开始于 2010 年 , 由 Rackspace 和 NASA 合作发起的 , 旨在为公共及私有云的建设与管理提供软件的开源项目 。2012 年的发布的 OpenStack Essex 和 Folsom 算是真正意义上被广泛使用的版本 。 很多公司最早使用或改造的版本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

现在我们提到容器 , 一般就是指 Docker 公司的 Docker 产品 。 Docker 项目始于 2013 年 。 由于其简单易用 , 性能无损耗及沙箱机制 , 很快就流行了起来 。 当时就有一种声音 , 容器会取代虚拟机 , 因此 OpenStack 面对着巨大的压力 。 为了应对这种快速的技术革新 ,OpenStack 基金会后来将项目管理变成了 “Big Tent” 模式 。 从此 OpenStack 的子项目数量发了质的飞跃 , 也促进了大量优秀 OpenStack 子项目的诞生 。

现在看来 , 虚拟机技术和容器技术各有自己的使用场景 。 两者不是相杀 , 而是相爱关系 。 近几年 OpenStack 社区涌现了大量与容器相关的项目 :

  • nova-docker,Nova 的 docker 驱动
  • Magnum, 在 OpenStack 上面管理容器编排引擎 , 包括 Docker Swarm,Kubernetes,Apache Mesos 等
  • Kolla, 利用容器来简化 OpenStack 部署
  • Zun, 在 OpenStack 上统一管理容器
  • Kuryr,Docker 的网络插件 , 可以让 Docker 使用 Neutron 的网络

OpenStack 容器化的必要性

在容器化部署 OpenStack 项目开始之前 , 已经有大量 OpenStack 部署方案存在 , 包括当时整个社区主流的老牌部署工具 Puppet, 新兴的工具例如 SaltStack, Ansible, Chef 都有相关的部署模块 。 然而这些部署方案并没有简化 OpenStack 的部署 , 只是实现了过程的自动化 。 本质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 有些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 , 例如包的依赖关系 , 升级困难等 。

吃自己的狗食 , 这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 。 都说这东西好 , 自己都不用 , 怎么推给用户 ? 大家都知道容器好 , 各个厂商也都在积极的推广 , 但是你自己的产品容器化了么 ? 如果没有 , 怎么能说服客户呢 ? Kolla 的诞生就是吃自己狗食的结果 , 真正的利用容器来简化提升 OpenStack 的部署 。

与此同时 , 容器化还带来许多好处 。

  • 简化安装流程 , 提升部署效率 。 容器化后 , 把整个安装过程简化成了生成配置文件 、 启动容器这么简单的两个步骤 。 宿主机上只依赖 Docker Engine 和 Docker-py , 不用安装其它任何二进制包 。 同时也提升了安装的效率 。 现在安装 100 个节点半小时左右就可以部署成功 。 如果使用传统的安装方式的话 , 最少要花一天的时间 。
  • 环境隔离 。 容器化后 , 每个服务都是运行在单独的容器里面 , 运行环境是相互隔离的 , 这也就避免了包依赖导致的问题 。 同时 , 也使得单服务升级成为可能 。 例如使用 Ocata 版本的 Horizon 对接 Newton 版本的 Nova。
  • 升级和回滚 。 由于 OpenStack 模块众多 , 传统的部署方案很难来做 OpenStack 的升级 , 而且一旦升级失败 , 也无法做回滚操作 。 但是容器化后就不同了 , 升级就是用新的容器替换旧的容器 。 回滚就是用旧容器替换新的容器 。 一切都变的简单自然 。
  • OpenStack 很多很有潜力的项目 , 以前因为发行版没有打包 , 导致用户测试 、 验证都很困难 , 用户投入生产使用 , 也面临重重的困难 。 这其实也是导致目前为止 , 用户还是停留在几个核心项目使用的主要障碍 。kolla 支持以源代码的方式进行镜像构建 , 可以把大量对用户有价值的项目放到 Kolla 里 , 加快项目成熟的速度和开发周期 。
  • 加快创新的速度 ,OpenStack 的完善单靠自身还是不够的 , 需要依赖外面很多项目 。 例如 skydive, 现在很多项目都是用容器进行发布 , 集成 kolla 的代价和周期就非常短 。 集成到 kolla, 不需要考虑 OpenStack 版本 、 环境依赖甚至操作系统版本 。

OpenStack 容器化技术难点

由于 Docker 一直在成长 , 因此必然面临不成熟的问题 。 在这也给整个容器化过程带来了许多困难 。

镜像构建

由于 OpenStack 部署涉及到的模块相当多 , 这其中既包括基础服务 , 如 RabbitMQ,MySQL 等 , 也包括 OpenStack 本身的众多服务 , 如 Keyston,Nova 等 。 同时 Dockerfile 本身的描述能力又很有限 。 这些服务如何快速构建 , 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

利用 Jinja2 模板 , 动态生成 Dockerfile 的文件 , 有效的简化了 Dockerfile 的内容并增强了 Dockerfile 的描述能力 。 利用 Dockerfile 的镜像依赖功能 , 将公共数据安装到基础镜像中 , 私有数据安装在最终的镜像中 , 有效的提升了构建的速度 , 降低了所有镜像的总大小 。 现在一共有 200 多个镜像 , 总大小不超过 4GB。

同时支持 binary 和 source 两种构建方案 , 而且支持 CentOS, Ubuntu, OracleLinux 做为基础镜像 , 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

同时也支持在不修改代码的情况下 , 对镜像进行定制 。

PID 1 进程

容器里面的第一个进程的进程号是 1, 由于 Linux 内核中会对 pid 1 有特殊的意义 , 所以很多情况下会造成容器不能正常停止或大量僵尸进程的存在 。 一般情况下 , 当给一个进程发送信号时 , 内核会先检查是否有用户定义的处理函数 , 如果没有 , 就会回退到默认行为 。 例如使用 SIGTERM 直接杀死进程 。 然而 , 如果进程的 PID 是 1, 内核会特殊对待它 : 如果没有注册用户处理函数 , 内核不会回退到默认行为 , 也就什么也不做 。 多数的应用程序都不会注册 SIGTERM 的处理函数 , 当他接收 SIGTERM 信号时 , 什么也不会发生 。 最后只能通过 SIGKILL 杀死进程 。 同时 , PID 1 进程还应该要负责容器内所有孤儿进程的资源回收 。 否则就会出现僵尸进程 。

解决方案在 Docker 1.13 之前 , 可能通过手动加入一个的 init 管理程序 ( 例如 tini )。 如下

# Add Tini
ENV TINI_VERSION v0.15.0
ADD https://github.com/krallin/tini/releases/download/${TINI_VERSION}/tini /tini
RUN chmod +x /tini
ENTRYPOINT ["/tini", "--"]

Docker 1.13 之后 , 已经内置了一个 init 管理程序 , 使用如下 :

docker run --init -d centos <command>

容器初始化

某些容器在启动之前 , 是要进行一定的初始化操作的 , 比方说 MySQL 服务 ,MySQL 的数据文件 /var/lib/mysql 目录肯定要放到一个单独的 docker volume 上面的 。 然而 docker volume 里面本身是空的 , 需要通过 mysql_install 命令初始化基础表 , 同时配置好 root 密码 。 这类操作只是在第一次启动 MySQL 之前是需要的 , 之后就没有必要了 。 所以解决方案是在真正启动 MySQL 之前 , 创建一个 bootstrap_mysql 的容器来进行初始化 , 初始化完成后就删除掉 。 之后在启动真正的 MySQL 容器 。 多数的有状态的服务都有类似需求 , 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案来解决 。

配置文件

Docker 一直没有把配置文件的管理处理好 。 它推崇通过环境变量来处理 ,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应用都可以适应这种要求 。 尤其是像 RabbitMQ 这种已经成熟的应用 , 和 OpenStack 这种有好上千个配置项的项目 。 如果配置文件固定死 , 镜像本身就很难做到通用 。

Kolla 的解决方案是 : 当容器启动的时候 , 需要通过 volume 的方式把配置文件加载到容器中的特殊位置 ,Kolla 在所有的镜像里内置一个脚本 , 通过读取加载进来的 config.json 文件 , 把配置文件拷贝到真正的目标位置 。

这么做的好处是 , 配置文件可以依据真正的部署环境 , 动态的增加或减少 。 比方说开启 ceph 的时候 , 就需要把 ceph.conf 的配置文件放到 /etc/ceph/ceph.conf 位置 。

Namespace

Kolla 的一个实现原则就是单容器单进程 。 然而在 Docker 1.10 版本之前 , 并不支持修改挂载点的挂载模式 。 所以之前的实现是单容器里面 , 通过 supervisord 把 neutron 的几个 agent 启动到同一个容器里面 。 这样几个 agents 创建的 namespace 才可以相互访问 。 从 Docker 1.10 版本起 , 支持了全部的挂载模式 。 通过利用 shared 的挂载方式 , 使得创建的 namespace 可以共享 , 从而可以把全部的 agent 运行到各自的容器里面 。 这一升级彻底实现了单容器单进程的目标 , 大大简化了部署结构 。

容器化 OpenStack 现状

现在有好几个厂商都在做容器化解决方案 , 其中包括 openstack-ansible,stackanetes,fuel-ccp, Kolla 等 。 但是只有 Kolla 最活跃 , 使用的最多 , 而且已经有了大量生产环境的案例 。

下图是 2017 年 OpenStack 用户调查的结果 , 可以看出 Kolla 的关注度已经跃居首位 , 有了很大的提升 , 有超过 10% 用户在测试环境使用 Kolla, 其中 4% 的用户已经用于生产环境 。

user survey 2017 deployment tool

Kolla 项目现在已经拆分成了三个子项目 , 包括解决镜像构建的 kolla, 利用 Ansible 编排部署的 kolla-ansible 项目 , 以及把 OpenStack 部署在 kubernetes 上面的 kolla-kubernetes 项目 。 后两者都是统一使用前者构建的镜像 。

现在 kolla-ansible 已经支持了所有 OpenStack big tent 项目 , 及大部分主流项目 , 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 同时 kolla-kubernetes 项目也很快会发布 1.0 的版本 。

Kolla 的成功

从立项开始 ,Kolla 项目的活跃度就一直保持在前几名 , 参与公司也是非常多的 。 包括 Redhat,Mirantis,Cisco,Intel,IBM 这些老牌大公司都在里面有大量贡献 。 反观有些项目 , 活跃度低不说 , 参与的公司也少 , 没有新鲜的血液 , 很难走的长久 。 值的一提的是 , 中国有多家公司在 Kolla 项目中均有大量的贡献 。

kolla commits

Kolla 项目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技术的革新和正确的选择 , 包括 :

  • 立项的时间 :Kolla 项目开始于 2013 年 9 月 , 是所有容器化部署 OpenStack 项目中最早启动的 。
  • 部署工具采用了 Ansible 无疑是相当正确的选择 。 一是功能强大而且简单易用 , 不像 puppet 那么复杂 , 很快就可以上手 。 二是后来 Ansible 被 Redhat 收购后 , 发展相当迅猛 , 在 OpenStack 社区的使用率已经超过了 puppet。
  • Docker 1.10 版本的发布 。 这个版本发布于 2016 年 2 月份 , 修复了大量问题 , 并增加了上面提到的挂载点模式的支持 。 当时 Kolla 也正在做大规模重构工作 , 正好利用版本发布的最后两个月时间把整体架构定了下来 。 从此 Kolla 的部署架构没有太大规模的调整 , 而且有些生产环境就是使用的 2016 年 4 月份发布的 Mitaka 版本 。 如果当时 Docker 的版本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或晚一个月发布 ,Kolla 的成熟肯定要晚半年时间 。
  • 适时的放弃 kolla-mesos 转向 kolla-kubernetes 项目 。 2016 年初 kubernetes 1.2 版本发布让社区看到了 kubernetes 将来的发展 , 并立即中止了才开始半年时间的 kolla-mesos 项目 , 开始了 kolla-kubernets 项目 。 现在看来 , 这也是相当正确的选择 。

所以 Kolla 的成功占据了天时 、 地利及人和 。 成功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

未来

Kolla 基本进入了一个成熟稳定的时期 , 在 Pike 这个周期内 , 虽然没有太大的架构变动 , 不过依然会增加很多新功能 , 比如支持 Debian 系统 , 支持 DPDK, 支持 ARM 和 Power 服务器 , 支持 VMware 和 HyperV 虚拟化以及更加全面的集成测试等 。 同时 kolla-kubernetes 也同样值得期待 。

容器化 OpenStack 大大的简化了整个部署流程 , 真正实现了一键部署 , 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 可以预见 , 随着 OpenStack 安装的简化 , 将会吸引更过的用户部署和使用 OpenStack, 而随着一键升级 、 一键维护等功能的逐步完善 , 相信用户对 OpenStack 的使用将会更加普遍 , 更加得心应手 。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