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笔记主要针对航天器飞行过程中运动与控制相关的理论问题,包括航天器动力学建模、航天器运动特性以及航天器运动控制等方面问题。
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包含轨道和姿态两个方面,本笔记主要针对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相关的理论与方法。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航天器姿态控制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研究航天器绕其质心的转动运动;
航天器姿态控制主要研究航天器姿态的确定和控制;
- 姿态确定是利用姿态敏感器的测量数据根据姿态确定模型计算航天器相对于某个基准或目标的方位。
- 姿态控制是把航天器姿态保持在给定方向或从原方向机动到另一要求方向的过程,它包括姿态稳定和姿态机动控制。
航天器姿态控制的作用与意义:
姿态就是指航天器相对于空间某参考坐标系的方位或指向。在轨运行的航天器都承担特定的探测、开发和利用空间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对航天器的姿态控制提出了各种要求:
第一类是要求将航天器上安装的有效载荷对空间的特定目标定向、跟踪或扫描。
第二类是要求航天器从一种姿态转变到另一种姿态,称为姿态机动或姿态再定向。
航天器姿态控制技术
在轨的航天器,受到内外力矩的作用,其姿态总是在变化。
外力矩和内力矩的定义
作用在卫星星体的外力矩是指由卫星与周围环境通过介质接触或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矩,主要有气动矩、太阳辐射压力矩、重力梯度力矩和磁力矩等;
轨道高度 | 主要外力矩 |
小于约500km | 气动力矩 |
中高轨道 | 重力梯度和磁力矩 |
高轨道(大约数千公里) | 太阳辐射压力矩 |
由航天器本身因素产生的力矩成为内力矩,包括用来控制航天器姿态的控制力矩,还有如推力偏心、航天器活动部件运动、航天器向外的电磁辐射和热辐射,以及漏气、漏液、升华等因素造成的干扰力矩。
航天器姿态控制技术的分类
被动控制
利用航天器本身的动力学特性,或航天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外力矩作为控制力矩源,几乎不消耗卫星能源而实现被动姿态控制。主要有:自旋稳定、重力梯度稳定、磁稳定、气动稳定、辐射压稳定。
主动姿态控制
利用星上能源,依靠直接或间接敏感到的姿态信息,按照一定控制率操纵控制力矩器实现姿态控制的方式。
半被动姿态稳定和半主动姿态控制
被动控制和主动姿态控制方法的融合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