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ESB 产品之间的比较及应用场景

94 篇文章 1 订阅
66 篇文章 0 订阅
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级应用程序的发展以及 ESB 的定义;随后,分析了 ESB 在 SOA 解决方案中所起的作用,并比较介绍了三款 ESB 产品在支持实现一个 ESB 解决方案中所起的作用。

企业服务总线 ESB 的介绍

企业应用的发展概述

在介绍企业服务总线之前,有必要花一些笔墨来介绍企业应用架构的发展和变迁。企业级应用架构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独立应用系统
  2. EAI 阶段
  3. SOA 阶段

独立应用阶段

20 世纪 60 到 70 年代,企业应用处于独立应用系统阶段,当时的企业应用是一种用来替代重复性劳动的简单设计,其目的是用计算机代替孤立的,体力性质的工作环节,将相关联的企业信息或数据管理起来。这些系统大部分是独立的系统——有独立的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用户界面。因此有时候这类应用也叫“竖井型”的应用。

但是,随着业务和信息的不断扩展,独立应用系统渐渐不能满足企业对 IT 的需求,表现在大量的信息冗余,因为在建立一个新的应用的时候需要重新建立一套数据库;功能的重新设计,相似的功能存在于多个系统中;例如,客户信息在一个公司中可能有多个拷贝分别存在于多个数据库中,不同时期建立的应用系统所使用的技术也会不同。对于获取客户资料这样的功能,必然存在于多个系统中,而且在不同的系统中其实现方式可能是 Java/J2EE、Delphi、C/C++。

EAI 阶段

20 世纪 80 到 90 年代,一些公司或集成商意识到应用集成的价值和必要性。EAI 是一种将多个不同平台、用不同方案建立的异构的应用集成的一种技术和方法。它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各个分离的系统间的相互通讯,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共享。从功能的角度来看,EAI 包括信息接收、转换、翻译、路由、传播和业务流程管理。从架构上看有两种方式:Hub/Spoke 方式和 Bus 方式。

图 1 所示的 Hub/Spoke 结构使用一个中心代理(Hub)和多个适配器(Spoke)将 Hub 和应用连接起来。适配器负责将应用的数据格式转换成 Hub 可以理解的格式,Hub 将数据再转换成目标系统可以理解的格式,并执行消息的路由。Hub/Spoke 方式的弊端在于只有一个代理中心,当连接的应用种类增加或者消息量增大时,代理中心的性能将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在可扩展性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图 1 . Hub/Spoke 结构的 EAI 集成

图 2 所示的 Bus 结构使用一个中心总线,应用程序通过 Adapter 将消息发送给总线,总线负责消息的路由,接受方的应用程序也有自己的 Adapter 来转换接受到的消息。Bus 结构和 Hub/Spoke 结构的最大区别在于在 Bus 结构中,Adapter 位于应用程序中,而 Hub/Spoke 结构中,Adapter 由 Hub 来统一管理。这样在 Bus 结构中,加入一个新的应用变得很简单,可扩展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应用程序方的负担加重了。


图 2. Bus 结构的 EAI 集成




本文转自IBM Developerworks中国

      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