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的道理

  本文转载自一位资深软件开发工程师(曾在美国Google工作,现不详)撰写的对软件测试的理解,文章的观点很独特,和软件测试业界非常普遍的看法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非常值得软件开发和测试人员阅读,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进行相应的思考和评论。
  
  原文出自以下链接:
http://www.jianshu.com/p/d6ff2e433590

  原文内容我没修改,只是做了一些必要的章节区分,以便于更直观地看出文章的脉络。以下是原文内容:

1. 前言:

  在长期的程序语言研究和实际工作中,我摸索出了一些关于测试的道理。然而在我工作过的每一个公司,我发现绝大多数人都不明白这些道理,很多团队集体性的采用错误的做法而不自知。很多人把测试当成一种主义和教条,进行过度的测试,不必要的测试,不可靠的测试,并且把这些错误的做法传授给新手,造成恶性循环。本来目的是提高代码质量,结果不但没能达到目的,反而降低了代码质量,增大了工作量,大幅度延缓工程进度。

  我也写测试,但我的测试方式比“测试教条主义者”们的方式聪明很多。在我心目中,代码本身的地位大大的高于测试。我不忽视测试,但我不会本末倒置,过分强调测试,我并不推崇测试驱动开发(TDD)。我知道该测试什么,不该测试什么,什么时候该写测试,什么时候不该写,什么时候应该推迟测试,什么时候完全不需要测试。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高强的编程能力,我多次完成别人认为在短时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且制造出质量非常高的代码。

2. 测试的道理

  现在我就把这些自己领悟到的关于测试的道理总结一下,其中有一些是鲜为人知或者被误解的。

2.1 不要以为你处处显示出“重视代码质量”的态度,就能提高代码质量。

  总有些人,以为自己知道“单元测试”(unit test),“集成测试”(integration test)这样的名词,就很懂编程,就可以教育其他人。可惜,光有态度和口号是不解决问题的,你还必须有实战的技巧,深入的见解和智慧,必须切实地知道应该怎么做。
  代码的质量不会因为你重视它就得到提升,也不会因为你采取了措施(比如测试,静态分析)就一定会得到改善。你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该写测试,什么时候不该写测试,需要写测试的时候,要写什么样的测试。
  其实,提高代码质量唯一可行的手段不是写测试,而是反复的提炼自己的思维,写简单清晰的代码。如果你想真的提高代码质量,我的文章『编程的智慧』是一个不错的出发点。

(《编程的智慧》链接:http://www.jianshu.com/p/7645a5ea7f46

2.2 真正的编程高手不会被测试捆住手脚。

  是的,你身边那个你认为“不很在乎测试”的家伙,也许是个比你更好的程序员。我喜欢把编程比喻成开赛车,而测试就是放在路边用来防撞的轮胎护栏……

这里写图片描述

  护栏有时候是很有用,可以救命的,然而一个合格的车手,绝对不会一心想着有护栏保护,测试在编程活动中的地位也应该就是这样。优秀的车手会很快看见优雅而简单的路径,恰到好处地掌握速度和时机,直奔终点而去。护栏只是放在最危险的地段,让你出了意外不要死得太惨。护栏并不能让你成为好的车手,不能让你取得冠军。绝大多数时候,你的安全只有靠自己的技术,而不是护栏,你永远有办法可以撞死自己。测试的作用也是一样,即使有了很多的测试,代码的安全仍然只掌握在你的手里。你永远可以制造出新的 bug,而没有测试可以检测到它……

  通常情况下,一个合格的车手是根本碰不到这些护栏的,他们心里想的是更高的目标:快点到达终点。相比之下,一个不合格的车手,他经常撞到赛道外面去,所以在他的心里,护栏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他总是跟别人宣扬护栏的重要性。他开车的时候为了防止犯错,要在他经过的路径两边密密麻麻摆上护栏,甚至把护栏摆到赛道中间,以确保自己的转弯幅度正确。他在护栏之间跌跌撞撞,最后只能算是勉强到达终点。鼓吹测试驱动开发的人,就是这种三流车手,这种人写再多的测试也不可能倒腾出可靠的代码来。

2.3 在程序和算法定型之前,不要写测试。

  TDD (Test Drive Develop, 测试驱动开发)的教条者喜欢跟你说,在写程序之前就应该先写测试。为什么写代码之前要写测试呢?这只是一种教条。这些人其实没有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过这个问题,而只是人云亦云,觉得这样“很酷”,符合潮流,或者以为这样做了别人就会认为自己是高手。实际上在程序框架完成,算法定型之前,你都不需要写测试。如果你想知道代码是否正确,用人工方式运行代码,看看结果足以。

  如果你发现编程初期需要保证的性质纷繁复杂,如此之多,不写测试你就没信心的话,那你还是想办法先提高下基本的编程技术吧:多做练习,简化代码,让代码更加模块化,看看我的『编程的智慧』或者『SICP』一类的东西。写测试并不能提高你的水平,正好相反,过早的写测试会捆住你的手脚,让你无法自由的修改代码和算法。如果你不能很快的修改代码,不能用直觉感觉到它的变化和结构,而是因为测试而处处卡顿,你的头脑里就不能产生所谓“flow)”,就不能写出优雅的代码来,结果到最后你什么也没学会。只有在程序不再需要大幅度的改动之后,才是逐渐加入测试的时候。

2.4 不要为了写测试而改变本来清晰的编程方式。

  很多人为了满足“覆盖”(coverage)的要求,为了可以测试到某些模块,或者为了使用 mock,而把本来简单清晰地代码改成更加复杂而混淆的形式,甚至采用大量 reflection。这样一来其实降低了代码的质量。本来很简单的代码,一眼看去就知道是否正确,可是现在你一眼看过去,到处都是为了方便测试而加进去的各种转接插头,再也无法感觉到代码。这些用来辅助测试的代码,阻碍了你对代码进行直觉思维,而如果你不能把代码的逻辑完全映射在头脑里(进而产生直觉),你是很难写出真正可靠的代码的。

  有些 C# 程序员,为了测试而加入大量的 interface 和 reflection,因为这样可以在测试的时候很方便的把一片代码替换成 mock。结果你就发现这程序里每个类都有一个配套的 interface,还需要写另外一个 mock 类,去实现这个 interface。这样一来,不但代码变得复杂难以理解,而且还损失了 Visual Studio 的协助功能:你不再能按一个键(F12)就直接跳转到方法的定义,而需要先跳到对应的 interface 方法,然后再找到正确的实现。所以你不再能够在代码里面快速的跳转浏览。这种方便性的损失,会大幅度降低头脑产生整体理解的机会。而且为了 mock,每一个构造函数调用都得换成一个含有 reflection 的构造,使得编译器的静态类型检查无法确保类型正确,增加运行时出错的可能性,出错信息还难以理解,得不偿失的后果。

2.5 不要测试“实现细节”,因为那等同于把代码写两遍。

  测试应该只描述程序需要满足的“基本性质”(比如 sqrt(4) 应该等于 2),而不是去描述“实现细节”(比如具体的开平方算法的步骤)。有些人的测试过于详细,甚至把代码的每个实现步骤都兢兢业业的进行测试:第一步必须做A,第二步必须做B,第三步必须做C…… 还有些人喜欢给 UI 写测试,他们的测试里经常这样写:如果你浏览到这个页面,那么你应该在标题栏看见这行字……

  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种作法本质上不过是把代码(或者UI)写了两遍而已。本来代码里面明白写着:先做A,再做B,再做C。UI 描述文件里面明白写着:标题栏里面是这些内容。你有什么必要在测试里把它们全都再检查一遍呢?这根本没有增加任何可靠性:你在代码里会犯错,你把同样的逻辑换种形式再写一遍,难道就不会错了吗?

  这就像某些脑子秀逗的人,他出门时总是担心门没锁好,关门之后要推推拉拉好几次,确认门是锁上了的。还没走几步,他仍然在怀疑门没锁好,又走回去推推拉拉好几次,却始终不能放心 :P 这种做法非但不能保证代码的正确,反而给修改代码制造了障碍。理所当然,你把同一段代码写了两遍,每当要修改代码,你就得修改两次!这样的测试就像紧箍咒一样,把代码压得密不透风。每一次修改代码,都会导致很多测试失败,以至于这些测试都不得不重写。本质上就是把代码修改了两遍,只不过更加痛苦一些。

2.6 并不是每修复一个 bug 都需要写测试。

  很多公司都流传一个常见的教条,就是认为每修复一个 bug,都需要为它写测试,用于确保这个 bug 不再发生。甚至有人要求你这样修复一个 bug:先写一个测试,重现这个 bug,然后修复它,确保测试通过。这种思维其实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它会严重的减慢工程的进度,而代码的质量却不会得到提高。写测试之前,你应该仔细的思考一个问题:这个 bug 有多大可能会在同一个地方再次发生?很多低级错误一旦被看出来之后,它就不大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再次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你只需手工验证一下 bug 消失了就可以。

  为不可能再出现的 bug 大费周折,写 reproducer,构造各种数据结构去验证它,保证它下次不会再出现,其实是多此一举。同样的低级错误就算再出现,也很可能不在同一个地方。写测试不但不能保证它不再发生,而且浪费你很多时间。这测试在每次 build 的时候都会消耗时间,每次编译都因为这些测试多花几分钟,累积起来之后,你就发现工程进度明显减慢。只有当发现已有的测试没有抓住程序必须满足的重要性质时,你才应该写新的测试。你不应该是为这个 bug 而写测试,而是为代码的性质而写测试。这个测试的内容不应该只是防止这个 bug 再次发生,而是要确保 bug 所反映出来的,之前缺失的“性质”得到保证。

2.7 避免使用 mock,特别是多层的 mock。

  很多人写测试都喜欢用很多 mock,堆积很多层,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测试到路径比较深的模块。其实这样不但非常繁琐费事,而且多层的 mock 往往不能产生足够多样化的输入,不能覆盖各种边界情况。如果你发现测试需要进行多层的 mock,那你应该考虑一下,也许你需要的不是 mock,而是改写代码,让它更加模块化。如果你的代码足够模块化,你不应该需要多层的 mock 来测试它。你只需要为每一个模块准备一些输入(包括边界情况),确保它们的输出符合要求。然后你把这些模块像管道一样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模块,测试它也符合输入输出要求,以此类推。

2. 8 不要过分重视“测试自动化”,人工测试也是测试。

  写测试,这个词往往隐含了“自动运行”的含义,也就是假设了要不经人工操作,完全自动的测试。打一个命令,它过一会就会告诉你哪些地方有问题。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人工测试”。他们没有意识到,人工去试验,去观察,也是一种测试。所以你就发现这样的情况,由于自动测试在很多时候非常难以构造(比如,如果你要测试一段复杂的交互式GUI代码的响应),很多人花了很多时间,利用各种测试框架和工具,甚至遥控 WEB 浏览器去做一些自动操作,花太多时间却发现各种不可靠,没法测到很多东西。

  其实换一个思路,他们只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用人工的方式观察到很多深入的问题。过分的重视测试自动化的原因,往往在于一个不切实际的假设,他们假设错误会频繁的再次发生,所以自动化了可以省下人的力气。但是其实,一旦一个 bug 被修好,它反复出现的机会不会很大的。过分的要求测试自动化,不但延缓了工程进度,让程序员恼火,效率低下,而且失去了人工测试的精确性。

2.9 避免写太长,太耗时的测试。

  很多人写测试,叽里呱啦很长一串,到后来再看的时候,他已经不记得自己当时想测什么了。有些人本来用很小的输入就可以测试到需要的性质,他却总喜欢给一个很大的输入,下意识的以为这样更加靠谱,结果这测试每次都会消耗大量的 build 时间,而其实达到的效果跟很小的输入没有任何区别。

2.10 一个测试只测试一个方面,避免重复测试。

  有些人一个测试测很多内容,结果每次那个测试失败,都搞不清楚到底是哪个部件出了问题。有些人为了“放心”,喜欢在多个测试里面“附带”测某些他认为相关的部件,结果每次那个部件出问题,就发现好多个测试失败。如果一个测试只测一个方面,不重复测同一个部件,那么你就可以很快的根据失败的测试,发现出问题的部件和位置。

2.11 避免通过比较字符串来进行测试。

  很多人写测试的时候,喜欢通过打印出一些东西,然后使用字符串比较的方式来决定输出是否符合要求。一个常见的做法是把输出打印成格式化的 JSON,然后对比两个文本。甚至有人 JSON 都不用,直接就比较 printf 输出的结果。这种测试是非常脆弱的。因为字符串输出的格式往往会发生微小的变化,比如有人在里面加了一个空格之类的。把这种字符串作为标准输出,进行字符串比较,很容易因为微小的改动而使大量测试失败,导致很多的测试需要做不必要的修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进行结构化的比较,如果你要把标准结果存成 JSON,那么你应该先 parse 出 JSON 所表示的对象,然后再进行结构化的对比。PySonar2 的测试就是这样的做法,所以相当的稳定。

2.12 “测试能帮助后来人”的误区。

  每当指出测试教条主义的错误,就会有人出来说:“测试不是为了你自己,而是为了你走了以后,以后进来的人不犯错误。” 首先,这种人根本没有看清楚我在说什么,因为我从来没有反对过合理的测试。其次,这种“测试能帮助后来人”,其实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站不住脚的说法。如果你的代码写得很乱,就算你测试再多,后来人也无法理解,反倒被莫名其妙的测试失败给弄得更糊涂,不知道是自己错了还是测试错了。我已经说过了,测试不能完全保证代码不被改错,实际上它们防止代码被改错的作用是非常弱的。无论如何,后来人都必须理解原来的代码的逻辑,知道它在做什么,否则他们不可能做出正确的修改,就算你有再严密的测试也一样。

  举一个亲身的例子。我在 Google 做出 PySonar 之后,最后一个测试都没写。第二次我回到 Google,我的上司 Steve Yegge 对我说:“你走了之后,我改了一些你的代码,真是太清晰,太好把握了,修改你的代码是一种快乐!”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我并不是说你可以不写测试,但这个例子说明,测试对于后来人的作用,并不是你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大。创造清晰的代码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这种怕人突然走了,代码无法维护的想法,导致了一些人对测试过分的重视,但测试却不能解决这种问题。相反,如果测试太繁琐,做不必要的测试,反而容易让员工不满,容易走人,去加入在这方面更加有见地的公司。有些公司以为有了测试,就可以随便打发人走,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你需要明白的一个事情是,代码永远是属于写出它的那个人的,就算有测试也一样。如果核心人物真的走了,就算你有再多的测试也没用的,所以解决的方法就是把他们留住!一个有远见的公司总是通过其他的手段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优待和尊重员工,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得他们没那么快想走。另外,公司必须注意知识的传承,防止某些代码只有一个人理解。

……

总结:

  由于绝大多数人对测试的误解如此之深,测试教条主义的流毒如此之广,导致许许多多优秀的程序员沉沦在繁琐的测试驱动开发中,无法舒展自己的长处。为了大家有一个轻松,顺利又可靠的工作环境,我希望大家多多转发这篇文章,改变这个行业的陋习。我希望大家在工程中理性的对待测试,而不是盲目的写测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项目。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