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烧钱,还有其他很多特征。例如,公司不盈利就上市,这是典型的泡沫表现,不但不盈利,2000年的时候,很多美国公司怎么估值呢?Yahoo的流量可能价值1000亿,你这个公司流量是Yahoo的千分之一,所以你就值1亿。这情形跟今天中国的泡沫对比下来是一模一样。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2日
主办方:天下网商杂志社、贝塔咖啡
活动内容:
1、吴军先生做《透过现象看本质:喧闹的中国电子商务》主题演讲,剖析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现状和格局,预测未来行业趋势,并针对传统企业、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给出一些策略上的建议。
2、吴军先生与现场观众互动,回答大家的问题
以下是吴军先生的现场演讲实录: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好时代:接下来的20年是中国的好时机,更是两千年以来未有的好时机。
现在很多人在说中国房地产泡沫,很多人问我,这个时候该不该买房子?房价会不会下跌60%?我说不会的,还没到泡沫破灭的时候。等你付不起房钱,需要你儿子接着付房钱的时候,泡沫才真的到顶了,房价才会往下跌。
既然这样,那么,面对未来20年的好时机,我们要做什么事,怎么发展?
专注做自己懂的事
几天前,我跟段永平(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编者注)聊天。他曾经花70万(据媒体报道为62.01万,编者注)美元跟巴菲特吃了一顿饭。他说,花这么多钱跟巴菲特吃这顿饭很值,在吃饭中学到的东西让他避免了之后的很多错误。
巴菲特的原话是:“你们都非常聪明,做什么事自己都知道,我只告诉你不要做什么事。”巴菲特说的第一条:不要借钱去炒股,也即不要把股票抵押出去再去炒;第二条:股票不要做空,因为股市总体来讲一直上升,做空是投机行为,只能一时赚钱。这两条跟投资行为有关,第三条跟在座各位都有关系:不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事,要专注于自己非常懂的事。做事要成功,一定是原则放中间,利益放两边,反过来就麻烦了。
巴菲特还说,有件事一辈子都要干,就是少犯错误。举个例子,对于成功人士来说,一定不要富两次。什么叫富两次?刚开始赚1000万,后来赚一亿,这是富一次;刚开始赚1000万,之后犯了错误,变成穷光蛋,后来东山再起赚5000万,这叫富两次。富两次的后果是你这一辈子就会很难受,身体也不会好。
另外,要集中精力做自己懂的事。我去腾讯任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七、八十个项目砍掉了三分之一,因为有些项目没必要。人一辈子的精力,能做几件大事就很好了。
那么,什么是大事?用了比喻来说,我们做的事情有芝麻,也有西瓜,而且,捡芝麻和捡西瓜的不是一种人。一旦有了捡芝麻习惯的人是一辈子都捡不着西瓜的。我经常会说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王妈妈的女儿与郭台铭的工厂:王妈妈生了一个女儿,一个月能挣1200块钱,王妈妈再想挣1200块钱怎么办?再生一个女儿——芝麻一个一个捡。那一辈子王妈妈能生多少孩子?撑死了生10个。郭台铭就很聪明:每个工人赚100块钱的剩余价值,看上去比王妈妈少,王妈妈的女儿一年赚1万8千块,但是,郭台铭最终的财产是360亿。这就是捡芝麻和捡西瓜的差别。
做几个产品,然后从每个中国人手里边赚一点,这就是郭台铭的做法。如果今天做一个手机的应用,有了5000元收入,明天又做一个应用,再赚5000块钱,回头再做别的产品如手机配件等等,这都属于捡芝麻。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专注做自己懂的事,然后捡西瓜。
专注于积累
1970年大阪世博会是日本发展的转折点,自那以后,日本出现了很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跨国公司。参照日本的历史,中国的发展也还有20年的机会。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的转折点,中国接下来20年一定也是这样:不但像日本那样有全世界的跨国公司出现,而且很多小公司也会进入到一些很大的细分市场。
企业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难处。大企业努力提高市场份额,从60%增加到65%,外界并不会有太高的评价。但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如果从1%提高到10%,这就是很好的事情。当大企业市场份额占到70-80%的时候,最容易发生窝里斗。不是说只有中国人窝里斗,美国人照样也会窝里斗。
但大公司有大公司占便宜的地方:人力资源是小公司的一百倍,钱是小公司的一千倍,市场、品牌资源是小公司的一万倍,小公司打大公司就像一个婴儿和一个巨人打。
婴儿要怎么才能打败巨人?小公司有小公司的优势,其优势在于管理机制比较灵活,另外小公司还容易给员工归属感。小公司要起来,就一定要给员工归属感。如果小公司员工认为自己是“打工的”,那就麻烦了——给小公司打工还不如给大公司打工呢。管理方式、生产关系都有了,先进的生产关系一定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再赶上一个好的大环境,小公司的成功希望就大了。
中国要怎么才会出现世界级的跨国公司?首先,要解决专业人才稀缺的问题。中国目前不缺管理的人,缺的反而是专业人才。要成为一个好的专业人士,智力首先要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就靠个人的努力——专注在一个地方练习1万小时。
比尔·盖茨、乔布斯这两个人为什么能成功?他们俩都出生在1950年代,在年富力强的时候——70年代打下了基础。这两个人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捣鼓东西,乔布斯用现在的话来说是“黑客”,而比尔盖茨是程序员。他们虽然都从大学退学,但我精确地计算过,他们20岁时的专业训练已经超过1万小时了。
现在这个阶段,招一个总监很容易,招一个训练过1万小时的程序员很难。我后来甚至发现招这样的程序员比招总监还贵,因为这样的程序员是稀缺品。专业人才稀缺的问题不解决,中国公司不要希望赶上世界上其他跨国公司。
我们要专注于积累,现在有中国发展这个好的机会,有不可避免的往海外拓展的机会,将来商机一定是大把大把的。
专注给用户带去新价值
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最后都会有老大,甚至会出现一群老大。
电商就不用说了,淘宝就是老大,不但现在是老大,再过10年还是老大。老二是谁现在谁也不知道,因为这一领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公司和模式,还有很多在一些细分领域能够把东西做好的企业。
根据美国的数据,2000年电子商务只占零售的1%,但是今天占4.9%,将近5%。而且,这条增长的曲线并不是随着经济危机就往下走,而是仿佛跟经济危机无关,到了2007、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也还是直线往上走。中国的增长曲线也是这样,所以,今后在中国,电子商务占零售的百分比也肯定往上走。
但是,据我了解,大的电商公司真正挣钱的只有3家——Ebay、亚马逊和中国的淘宝。原因在哪呢?
让我们来对比一下模式相似的当当和亚马逊,看看为什么亚马逊能够做起来而当当不能:
第一,美国书卖得很贵,一本书100美元很正常。虽然亚马逊的书卖得比较便宜,但是利润仍然相当大。当当学的是亚马逊,但是两者的条件不一样,因为中美的书价不一样,中国的书价太便宜,毛利很低。
第二,亚马逊做的事情当当没做成——开放平台。亚马逊说,我光卖书不成啊,我要卖其他东西,但是如果亚马逊自己一家家跟商店去订货,亚马逊也做不到。亚马逊干脆跟商店说,你来卖,我只收一点钱。
另外,亚马逊的机制也很灵活。它允许商家卖书,商家甚至卖得比亚马逊还便宜。但是,亚马逊通过收费机制对品类进行调节。亚马逊自己有的品类,比如书,它就多收钱;对于电器这个它没有的品类,亚马逊就少收钱。这样,一些电器商家就在亚马逊上发展起来了,慢慢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但是在当当这里就变成:我要卖电器,但是我自己去跟步步高、TCL一家一家去谈。这个事情就变得很麻烦,就不会有亚马逊那样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特性。
我们还可以再比较一下京东和凡客的模式。
京东卖3C,手机的价格大家门儿清:如果京东今天手机价格便宜5%~10%,苏宁也可以、国美也可以,京东没有优势。而且京东卖手机没有自己的品牌,三星的手机不可能贴上京东牌,三星肯定不干。相比之下,凡客卖服装就很好,打的是自己的品牌,而且凡客从男装切入,男装说实在就管领子、袖口的尺码——非常简单。
所以,同样做电商,你就要找到这个点:看一个产品最终给用户带来了什么新的价值。如果用户已经满足于现在的产品,而且你的东西没有给用户带来任何新的价值,我的建议就是这个项目可做可不做,做了可能就是对人类资源的浪费。
做电商的,这一点非常重要,生意大小没关系,只要提供了新的价值,就一定会发展起来。举淘宝为例,淘宝做的事情是:你们来开店,我不掺合,我只帮你解决问题。比如做电商,线上支付的问题比较大,马云就用支付宝帮助用户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不光解决了淘宝的问题,也解决了其他电子交易的支付问题,这就给用户带来了新的价值。当时卖给Ebay的易趣,就没有给用户提供这样新的价值,因此衰落了。
价值来自于解决问题
中国现在的零售流通渠道非常长,这很不正常——中国的同类商品普遍比美国卖的贵,美国的商品还是中国制造的。不管电商有没有泡沫,有没有其他问题,电商把这个中美价格差异的问题解决了,就能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价值,称得上是功德无量。
泡沫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烧钱,还有其他很多特征。例如,公司不盈利就上市,这是典型的泡沫表现,不但不盈利,2000年的时候,很多美国公司怎么估值呢?Yahoo的流量可能价值1000亿,你这个公司流量是Yahoo的千分之一,所以你就值1亿。这情形跟今天中国的泡沫对比下来是一模一样。接下来你会看到,泡沫过去以后,什么都剩不下来,尸横遍野。像现在很多团购网站打价格战,用烧钱来补贴用户,却没有一个核心的价值和利益来保障用户的消费体验。
说一句不客气的话,中国除了四大发明加一个高铁,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零。你搞个小米手机,其实只是在Android上包了一层壳,这就叫创新?很难讲。模仿得有模仿的水平。苹果这些产品,原创都不是它的,但没人说乔布斯山寨,原因是什么?境界不一样,乔布斯把模仿升华了,创新很大程度上说就来源于模仿。
中国现在缺的就是踏踏实实把这个模仿的事儿做细的人。腾讯做的产品,说实话,质量差得我都不忍看,我对此非常不满意,特别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不像样。别人的原始产品可以打80分,但是我们模仿出来只能打30分,因此挨骂了,只能说活该。你要是模仿出100分的产品,很少有人会说你不行。我现在负责管理的员工有1000人,其中将近600个工程师,但是能满足1万小时编程训练的工程师却不到20人。为什么?浮躁,总觉得自己了不起。
我曾经跟清华的副校长说,清华对工程、对GDP的贡献,大的不得了,但对世界科技的贡献却是个零蛋。我还说,解放以后北大的整个贡献不如费正清一个人,因为费正清发明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历史的方法。
如果大家有志向把产品做好并走向世界,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这点上我更喜欢浙江的商人,浙江的商人比较低调,创造了价值,外面还不知道。我不喜欢北京的互联网概念企业——炒作概念,烧钱,还说自己是创新——创什么新?!
腾讯电商:赶上浪潮做防御
腾讯为什么要布局电商?
第一,中国电子商务现在70%的交易额都直接间接地由淘宝发生,这个格局很难改变;第二,过去腾讯的盈利模式是从每个用户身上挣钱,这一模式有其上限,中国每个人在网上的时间也就这么多,人不能不吃饭不睡觉,从每个用户身上能挣到的钱就这么多,更重要的是腾讯面向用户的模式拿不到中国互联网每年20%复合增长的红利。
我们看看过去的互联网公司,尤其是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怎么赚钱——由商家掏钱。淘宝为什么发展得这么顺利?我个人觉得,淘宝的能力是排第二位的,它只是不小心站在了浪潮之巅,接下来只要顺着这个趋势走就可以了。只要中国的互联网每年发展20%,中国的电子商务每年发展20%,淘宝就能跟着赚钱。
这就是为什么腾讯要在电商上投入的原因:我即使不能做得更好,我也要跟上这个大盘。这是最基本的防御策略。
腾讯自己来做电商公司很难做成。原来腾讯就是to C的公司,让它半转型成为to B的公司,这是很困难的事情。腾讯能做的最快捷的事情,就是投资。腾讯会去研究和投资一些今后发展比较快的公司,乃至很多淘宝没有投资的领域,比如旅游等等。
说到我个人,我到腾讯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腾讯很早就来找过我,那时候谷歌还没有退出中国,腾讯希望我帮腾讯做好搜索业务,我当时的反应是:腾讯做搜索,这事没必要。
另外,腾讯公司虽然盈利情况很好,但从单位用户、流量来讲,腾讯做搜索不会挣钱。
后来为什么又要加入腾讯?我的初衷和想法是:如果一家中国公司将来有志向成为索尼这样的公司,那么我愿意一起来做事。
我把中国互联网公司分成前三大、后三大,前三大就是新浪、网易和搜狐,后三大就是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在我看来,未来中国一定会有一家索尼这样的企业出现。我如果加入其中一家,最后一起实现这个目标,这会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转自: http://i.wshang.com/?p=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