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语中如何育人

作文评语中如何育人
2010年08月03日
  
一篇文章往往是作者当时感情、想法以及观点的体现。所谓“言为心志”、“无情不成文”是也。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有的坚忍不拔、有的软弱退缩,有人积极向上、有人消极庸俗……如何将这些不良的心理素质转化为良好健康的品德个性?我认为作文的批语是进行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为通情达理的评语、热情诚挚的字眼,既鼓励又善意的批评,往往更能将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叩击学生的心扉。别看只有巴掌大的评语,但里面的容量却是不可低估的呢。在八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作文评语的做法归纳成以下几点。
  一、引导法
  所谓引导法就是带领学生向看我们的教育目标行动的方法。古话说:与其阻塞不如疏导是也。在中学生中,常会暴露出自身的弱点,缺点以及不健康的思想。在作文中出现诸如喜欢打游戏机、喜欢寻求刺激、沉迷于武侠小说等内容。对此类隐含着堕落、消极、懒散的思想,教师不能一味地在评语中加以指责、批评,说什么“品行不端、行为不正、不走正道”等简单的评语。因为这样的评语,不但抑制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达到育人的目的。所以,对这样的文章要从正面加以引导,帮助他们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曾有一次,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最喜欢……》,在批改中我班的一个男生写了题为《我最喜欢的同学》,行文流畅,还引用了宋玉的“增一分则长,少一分则短,施朱则太赤,着粉则太白”的话。行文中道出了对异性“朋友”朦朦胧胧的感情纠葛,闯入了“禁地”。这令我始料不及,也惊讶万分,当时我真想大笔一挥:小小年纪就想当张拱、罗密欧,太那个了。但冷静一想,其实就初三学生而言,这种情感是符合其心理特点的,而且这种情感多半也是纯真美好的,再说学生敢在作文中表露自己的秘密,不正是对老师最大的信任吗?这怎么能妄下断语呢?想想,既不能当“红娘”,也不能当“法海”啊!――“压不如导”。于是我写下了如下批语:“你的作文很有文采,能道出你真挚之情,我真佩服你的‘文胆’!这里,我想赠你一句话: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想法让它冷却,让它烧,那就要把一颗心烧焦,可烧的不是时候啊!你认为呢?”第二次作文时,收到了他的回话:“老师理解了我,我也理解你的话,相信我,我会让它冷却的……”。此后的他感情转移了,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成绩进步了。试想:当时如果棒打鸳鸯,谁能保证不危及鸳鸯性命呢?
  由此可见,引导是为了获取被引导者的心理与我们产生共鸣,有了共鸣的前提,何愁学生不顺着我们的育人目标而行动呢?
  二、激励法
  所谓激励法,就是激发鼓励的方法。不激发不能触其向上,不鼓励不能增其自信和自尊。常常能发现有些基础差的学生作文:错别字太多,标点符号一逗到底,字迹潦草,行文象记流水帐,语句不通,用词不规范。对这类不合要求的作文,不能以“重写、另做”等评语简单了事,而是要多挖掘其优点,然后再写出要求,予以激励。如:你能将本次作文写好的,只须再慎重一些,再想一下,再仔细观察一遍。遇到内容空洞的地方,也不要用“空洞无物,象流水帐”这样的字眼,而是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你的观点是比较正确的,要是你在……地方补充一些,发挥一下,文章就会有血有风肉了。其实,从交上来的作文来看,每一篇都有其可取之处。只要我们认真挖掘其优点,在评语中用商量的口气指出该修改的地方,然后再要求他重写,我相信,即便是懒惰的学生也不好意思不写了。
  三、融情法
  所谓融情法,就是教师在批阅作文时能投入一定的感情,把真情注入学生心田,随学生喜而喜、悲而悲……,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沟通与共鸣,达到情感的融合。这样才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对自己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更愿将内心的真情实感告诉老师。应该讲,中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大多来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他往往会将真情流露于笔端,自然表白。对此类作文,批语就更要饱含感情,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下评语,以达到扬其善良、健康的感情,抑其不正的思想。有一次,我布置的一篇《父亲》作文中,有一个学生写道:她有一个爸爸,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那把锄头由锋利而变为迟钝,又由迟钝变为锋利,这把锄头象一把枷锁,套了父亲一生,透过窗外的瘦竹,又发现了父亲的身影。行文中饱含着对父亲为维持生计和子女读书而艰辛劳作的那种欲报恩而无力的痛苦心情。看完此文,我的心中不禁涌出了一股深深的酸楚和感动。于是我这样批语:“我为你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动,真是父爱无价啊!同时,我也更为你骄傲,因为你有这颗充满人性的心。不过你的责任更大了,努力吧!用你的实际行动为现在和未来去报答你的父亲”。这一评语她父亲看到了,当她父亲和我见面谈起女儿时,含着眼泪对我说:“谢谢你了,老师!”这样的评语,不但增进了父女的感情,还能让这学生感受到社会上的爱,为她的健康的心理创造良好的氛围,达到教育的效果。
  四、交心法
  所谓交心法,就是在作文评语中把学生当朋友对待,当作是学生促膝谈心,交换意见,交流感情,从而创造一种亲密融洽、平等和谐的氛围。有一个同学在《父亲》中,写他父亲那种好赌、好吃、不顾家的不良习性,最后还写道:“愿天下父母亲引以为鉴”。看完此文,我在深表同情之外,评道:“你的爸爸确有这些不良习惯,做子女的能否与他谈心呢?须知:一个坏习惯形成之后要改变是很难的,你能以实际行动帮他逐渐戒掉呢?然不管怎样,难为天下父母心,也难为天下子女心啊!人非完人,我深信你的真情会凑效的。我已故的爷爷就是因为好赌而毁了一生”。最后,我还建议他找个机会与父亲好好沟通一下,互相了解,消除隔膜。
  果不其然,这位学生通过对其父亲动之以情、言之以理,他父亲终于戒了不良习惯。而这位学生也终于处理好了与父亲的关系,在后来的作文中还感谢我帮助他重新找回了温暖,使他深切地体会到人间什么是真情。
  事实证明:心交心,可断金。可见,如能做到与学生交心,就会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样,教育何愁不成?
  五、探究法
  所谓探究法就是教师在批阅作文时,针对学生流露的思想感情、思想观念,帮助和鼓励学生探索出其中的思想根源、后果。在老师的点评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内心斗争,达到自己认识的过程。这样比直接说教更为有效,因为这毕竟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曾有一个学生在《我真后悔》的作文中,写到自己如何的助人为乐,结果被冤枉了。于是在篇末写道:“我真后悔!”结合实际,他文中所写的现象现实中也是经常发生的。对此,我们不能否认,但也不能迁就他的观点,我觉得此时用探究法最好了。因此,我评道:“你所写的内容属实,你做得好!但你是否再想一想:你为何被冤枉了?是不是事后你没讲清楚?或是其他原因?如你不帮他,你的良心会安吗?再说,如果社会上没人做好事了,这世界将会怎样?好好想想,只求问心无愧!你同意我的观点吗?”在一连串的问号中,他通过思考和探究,心理平衡了,终于成为学校做好事的积极分子。并跟我说:做好事真快乐!
  由此可见,学生的被动认识和强制性认识通过探究被自主性和自觉性替代了。这无疑在其心理上刻下了深刻的烙印,使我们的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
  综上所述,作文评语虽小,其容量却是不可忽视的。它不光可以沟通师生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做一个社会主义新人,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都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面对那么多的学生要逐一进行教育,在时间和精力方面都很难做到。因此,这片言只语的评语就有其用武之地了。以上仅是我个人的见解,同行们不妨试一试。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