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工具型网站,就只能找死、等死?

转载自http://zwchen.iteye.com/?page=1&show_full=true

这篇文章,是针对robbin的一个帖子回复:http://www.iteye.com/topic/231165?page=3

下面是他的核心观点。
我的不是想去反驳他,只是想和大家进一步探讨,因为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几个月。


robbin 写道

博客不是一种商业模式,而是一种互联网服务性工具,你想单纯的把博客做成一种商业模式去赚钱不现实,他有点类似于电子邮件,是基础工具,博客发展到现在仍然在快速上升阶段,迟早会全民普及,因此机会还很多。

但博客毕竟只是基础工具,因此本身不直接产生价值,他应该依附于某一个网站,起到推动网站内容创作、增加用户黏性、构建网站社区这样的基础性工 作。所以不管是新浪、搜狐这样的门户网站,腾迅这样的交友网站,还是类似JavaEye这样的垂直社区网站,只要上了博客功能,就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但 是单纯的BSP网站却越活越艰难。


我的思考主题:难道工具型网站就只能找死,等死?


工具型网站是否盈利?在Web2.0里,是近两年讨论最激烈的话题之一,譬如“互联网冬天”、“Web2.0创业终结”,因为烧钱烧了三四年后,很多该类型网站已经到了燃尽的时候,再找不到盈利模式或拉不到VC投资,它们就不得不退出这个舞台。从《赢在中国》06年到08年的参赛项目来看,这个趋势非常明显,06年36强一半都是互联网项目,而08年就两三个,并且,06年的那些参赛的互联网项目,到现在也都是惨兮兮的。

而在这轮Web2.0热潮中,最流行的几类服务,大多数是一些工具型网站,如Wiki、Blog、网摘、RSS聚合、视频、网络硬盘、SNS平台,这类网站中很多都是alexa全球排名前500,再加上以前的一些互联网工具,如IM、Email。这类服务,也许是消耗我们上网时间的第一killer。
但是,除了youtube和facebook等少数几个被VC认可其商业价值外,其它都看不到盈利的曙光。即使facebook这类SNS工具被看好,但它的盈利模式并没有被市场验证过。facebook将来可能是靠托管各厂商的app盈利,这个暂不讨论。

何谓工具型网站?我的肤浅理解,就是帮助我们完成一件事情所依赖的辅助性工具,就像分割木板,你用的手动锯,但是,你可以用电锯,还可以用菜刀,当然,你力气够大,也可以用双手掰。你的目标是将木板分成两块,工具只是协助你更高效完成这一目标。

在互联网领域,网摘是帮助我们记载下次会参考的网页,Blog工具是帮我们宣传自己的思想,以及和读者的沟通。但是,我可以不用网摘,因为我喜欢将下次会参考的网页url copy到记事本,或者干脆将全文复制到我的笔记本,如EverNote、OneNote。我也可以不用BSP,我可以购买一个虚拟空间,然后将我的文章整理成html,ftp上传上去。 当然了,我对目前的BSP不满意,我也可以换成另外一家。

本质上,工具型网站不是我们的目标,而只是帮助我们完成目标的载体或途径。就像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随身听,也不是mp3播放器,而是音乐。

从这个意义上看,robbin的“博客不是一种盈利模式”,我是认同的。

但是,工具型网站就真的不能盈利吗?


robbin 写道
博客毕竟只是基础工具,因此本身不直接产生价值。

从这句话,我是否可以这么认为:互联网基础工具 = 不能盈利或是不能直接盈利。

我认为,robbin说的是一种规律,而不是一种本质。规律和本质有什么区别呢? 打个比方吧,撒谎者一般都会脸红,但这是规律,由于撒谎而引起当事人的恐惧、焦虑、自责才是本质,是它们导致了脸红。
所以,我并不认为互联网基础工具就不能直接盈利。
当然,这样未免太学究和武断。

大家都知道,互联网市场可以分成两块,一块是消费者市场、大众市场,也就是终端市场,上面说道的Web2.0工具网站几乎都是属于这类范畴,在国外叫lifestream类网站;
另外一块就是生产者市场、企业市场,也就是中间市场。这个市场我们一般都不熟悉,就像电视或报纸上我们很少看见过晶体二极管的广告。

对于后者,工具型服务是可以盈利的。(Note: 为了便于举例,我将工具型网站说成是工具型服务)
譬如企业wiki类的Confluence, 163 VIP邮箱,企业协同平台Jive ClearSpace(相当于企业内部的myspace)。而且,如果我是一个企业老板,我是愿意掏钱来买的,也许我买的是一种保障,一种服务,而不是这些工具本身。就像现在普遍采用的软件个人版免费,企业版收费,如金山的WPS。

但是,我认为即使是大众市场,也是可以收费的,现在BlogBus主要的收入可能就是其VIP博客用户。我想,对于一个用户来说,如果其BSP的搜索引擎高排名高,并且对其服务很满意,每年100人民币还是可以接受的。
像我,对gmail的依赖和满意,即使google向我每月收取10人民币,我还是会掏的
1、我在各网站的注册邮箱都是它,而且网上银行和支付网站的认证都是用它
2、我的msn是用它,msn上有一堆最具价值的联系人
3、我的gmail邮箱是我的全名,而这种ID在知名网站都被别人占用了。它也许是终生网络ID,就像我的姓名一样。

像我这样在互联网混了多年的人,并且有一个唯一、固定的email地址的人很多很多,他们对该email提供商是很依赖的,就像我们绝不会轻易换自己的手机号码一样。应该说,混互联网的,从初级过渡到资深后,都是这样。

但是,对于一个不怎么上网,刚刚进入的用户,可能email这类基础服务对它的替换成本很低,所以,如果这类SP向它们收费,就会遇到以前263邮箱的下场。
对于刚工作的人来说,换手机号码也是很平常的,这才是移动和联通真正去竞争的客户。

我是否可以这么认为,当一种互联网工具服务,被它的使用者依赖,并且不可替代或替换成本太高时,这种互联网服务盈利是可行的。

大家都知道,在传统行业,最暴利的就是提供基础服务的,如电、煤气、煤、石油、公路、铁路、通讯设施。之所以最暴利,当然我们会说是因为垄断。但从用户角度考虑,其本质是:它们的不可替代性和被使用的强迫性。猪肉不可能涨到100块一斤,因为那时候我会考虑鸡肉和鱼(替代性),但所有的肉类都涨到100时,我可能还会去吃(强迫性),除非我成了一个素食者。

我是否也可以这么认为,一种互联网工具服务,如果它的用户,比所有其它的同类工具服务都满意,其本身就有可能盈利,譬如专业的BSP。只是,目前只有几岁的互联网web2.0婴儿,还没有达到能够自食其力的临界点。要么知名度不够,要么其本身的服务还不够完美,要么老用户还没有产生过度依赖。

当然,我们可以把互联网基础服务当成基础设施,然后通过增值或其它途径盈利。
譬如,个人知识管理(笔记本)提供商EverNote,对手机终端用户收费,其它免费;网摘上添加社会性功能digg;Web地图上推广本地商家。

但是,
robbin 写道
它应该依附于某一个网站,起到推动网站内容创作、增加用户黏性、构建网站社区这样的基础性工作。

上面的观点我也不太认同。

为什么它只能是一个依附品,而不能成为主角?这似乎又是一个规律和本质的区别问题。
我上面的论述,应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资源包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ASP项目源码:每个资源包中都包含完整的ASP项目源码,这些源码采用了经典的ASP技术开发,结构清晰、注释详细,帮助用户轻松理解整个项目的逻辑和实现方式。通过这些源码,用户可以学习到ASP的基本语法、服务器端脚本编写方法、数据库操作、用户权限管理等关键技术。 数据库设计文件:为了方便用户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后台逻辑,每个项目中都附带了完整的数据库设计文件。这些文件通常包括数据库结构图、数据表设计文档,以及示例数据SQL脚本。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文件快速搭建项目所需的数据库环境,并了解各个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详细的开发文档:每个资源包都附有详细的开发文档,文档内容包括项目背景介绍、功能模块说明、系统流程图、用户界面设计以及关键代码解析等。这些文档为用户提供了深入的学习材料,使得即便是从零开始的开发者也能逐步掌握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项目演示与使用指南:为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ASP项目,每个资源包中都包含项目的演示文件和使用指南。演示文件通常以视频或图文形式展示项目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流程,使用指南则详细说明了如何配置开发环境、部署项目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毕业设计参考:对于正在准备毕业设计的学生来说,这些资源包是绝佳的参考材料。每个项目不仅功能完善、结构清晰,还符合常见的毕业设计要求和标准。通过这些项目,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完整的Web系统,并积累丰富的项目经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