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实现的ARP缓存老化时间原理解析

一.问题

众所周知,ARP是一个链路层的地址解析协议,它以IP地址为键值,查询保有该IP地址主机的MAC地址。协议的详情就不详述了,你可以看RFC,也可以看教科书。这里写这么一篇文章,主要是为了做一点记录,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一点思路。具体呢,我遇到过两个问题:

1.使用keepalived进行热备份的系统需要一个虚拟的IP地址,然而该虚拟IP地址到底属于哪台机器是根据热备群的主备来决定的,因此主机器在获得该虚拟IP的时候,必须要广播一个免费的arp,起初人们认为这没有必要,理由是不这么做,热备群也工作的很好,然而事实证明,这是必须的;

2.ARP缓存表项都有一个老化时间,然而在linux系统中却没有给出具体如何来设置这个老化时间。那么到底怎么设置这个老化时间呢?

二.解答问题前的说明

ARP协议的规范只是阐述了地址解析的细节,然而并没有规定协议栈的实现如何去维护ARP缓存。ARP缓存需要有一个到期时间,这是必要的,因为ARP缓存并不维护映射的状态,也不进行认证,因此协议本身不能保证这种映射永远都是正确的,它只能保证该映射在得到arp应答之后的一定时间内是有效的。这也给了ARP欺骗以可乘之机,不过本文不讨论这种欺骗。
像Cisco或者基于VRP的华为设备都有明确的配置来配置arp缓存的到期时间,然而Linux系统中却没有这样的配置,起码可以说没有这样的直接配置。Linux用户都知道如果需要配置什么系统行为,那么使用sysctl工具配置procfs下的sys接口是一个方法,然而当我们google了好久,终于发现关于ARP的配置处在/proc/sys/net/ipv4/neigh/ethX的时候,我们最终又迷茫于该目录下的N多文件,即使去查询Linux内核的Documents也不能清晰的明了这些文件的具体含义。对于Linux这样的成熟系统,一定有办法来配置ARP缓存的到期时间,但是具体到操作上,到底怎么配置呢?这还得从Linux实现的ARP状态机说起。
如果你看过 《Understading Linux Networking Internals》并且真的做到深入理解的话,那么本文讲的基本就是废话,但是很多人是没有看过那本书的,因此本文的内容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Linux协议栈实现为ARP缓存维护了一个状态机,在理解具体的行为之前,先看一下下面的图(该图基于 《Understading Linux Networking Internals》里面的图26-13修改,在第二十六章):

在上图中,我们看到只有arp缓存项的reachable状态对于外发包是可用的,对于stale状态的arp缓存项而言,它实际上是不可用的。如果此时有人要发包,那么需要进行重新解析,对于常规的理解,重新解析意味着要重新发送arp请求,然后事实上却不一定这样,因为Linux为arp增加了一个“事件点”来“不用发送arp请求”而对arp协议生成的缓存维护的优化措施,事实上,这种措施十分有效。这就是arp的“确认”机制,也就是说,如果说从一个邻居主动发来一个数据包到本机,那么就可以确认该包的“上一跳”这个邻居
  • 1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