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06.16 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去世

   1977年6月16日,德国出生的火箭专家,美国宇航工程技术领导人沃纳·冯·布劳恩由于癌症在弗吉尼亚州的亚历山大里亚去世,享年65岁。
    

    韦纳·冯·布劳恩(1912年——1977年),德国工程师,在火箭技术和太空探测等方面都有光辉的成就。他先后为著名的V—1、V—2飞弹的诞生、美国第一颗卫星的发射成功,以及第一艘载人飞船“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作出突出贡献,而美国航天飞机的研制也是自他手中发端。

    1912年3月23日,韦纳·冯·布劳恩出生于德国维尔西茨的一个贵族家庭,后随全家移居柏林。冯·布劳恩的母亲是一位出色的业余天文学爱好者。她循循善诱地培养小韦纳的好奇心。她送给儿子的一架望远镜,激发了布劳恩对宇宙空间的兴趣,成了一个大科学家成长历程的开端。学生时代的韦纳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探险精神。13岁时,他在柏林豪华的使馆区进行了他的第一次火箭实验,也因此被警察抓住,但这并未影响年轻的韦纳对火箭发射的兴趣。他的好奇心使他不断地实验自制火箭。然而也因此耽误了复习功课,使他在一次考试中,数学、物理都不及格。一天,韦纳读到一本名为《通向星际空间之路》的书,正是这本书,使他毫不犹豫地选定了自己的终身事业:为人类征服宇宙空间贡献一切力量。也正是这个远大的理想,使顽皮的韦纳开始专心刻苦地学习数学、物理等一切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功课。不久,他便成了班上功课最好的学生。后来,他考入了夏洛滕堡工学院,再后来,布劳恩转入柏林大学继续学习,同时在那里建立起了自己的实验小组。1934年,这位22岁的学生科学家以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他写的毕业论文论述了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理论和实验的各个方面。柏林大学把这篇论文评为最高等级——特优。这虽只是一篇毕业论文,但它对航天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甚至在大约30年后,德国宇宙飞行协会还将该文作为其正式期刊的特刊重新出版。就这样,冯·布劳恩为自己的学生时代画上了一个闪光的句号,并开始迎接崭新的工作历程。

    飞向宇宙是布劳恩毕生的理想。他为之所做的第一步努力就是研制大功率的液体推进剂V—2型火箭。工程是巨大的,难题堆积如山,亟待解决。冯·布劳恩以其对独创性工程的巨大热情,领导他的技术班子,最终使V—2成为现实。V—2诞生的意义可以与航空领域内赖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相提并论。

    希特勒曾对火箭技术发生兴趣。在1939年希特勒参观发射试验台的时候,布劳恩被指定给元首讲述技术原理。布劳恩以他一贯的认真严谨态度为希特勒讲解火箭的基本构造,正如他后来为美国总统肯尼迪分析月球接轨方案优劣时一样的认真。但他很快发现,希特勒对他的介绍几乎是一耳进一耳出,只有提及V—2可能具有的军事用途时,元首的眼睛才闪闪发亮。布劳恩开始隐隐感到他的航天梦的前途将是不平坦的。

    1944年3月,冯·布劳恩被盖世太保抓进了监狱。记录在案的逮捕原因是:他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声明,他们从来没有打算把火箭发展成为战争武器。他们在政府压力之下从事的全部研制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赚钱去做他们的实验,证实他们的理论。他们的目的始终是宇宙旅行。因此布劳恩可能被判为叛国罪并被枪毙。最终由于朋友们的多方营救和叛国罪名理由不充分,布劳恩被释放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不可逆转的局势向前推进着。美国在意识到V—2破坏性的同时,也深知它的价值,所以他们将韦纳·冯·布劳恩的名字列入战后所需搜罗的科学家名单之中。而与此同时,布劳恩正被党卫队监视着。他也在设法与美国人取得联系。他认为“把我们的‘婴儿’交给妥当的人,这是我们对人类应尽的责任”。当布劳恩最终顺利到达美军营地的时候,美国士兵不敢相信这个30刚出头的年轻人,是著名V—2型火箭的主要发明者。一个步兵说:“我们如果不是抓到了第三帝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就一定是抓到了个最大的骗子。”

    这个第三帝国的大科学家到达美国后,以他的卓越才智和工作热情,继续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战后的和平,可以使布劳恩大胆地憧憬他理想中的星际空间旅行了。他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对宇宙的向往,与人合作出版了一本科幻小说《火星计划》,引起轰动。当许多人认为布劳恩所提出的人造卫星、航天站、月球飞船等建议是遥不可及的时候,他已经在为他的梦想努力工作了。

    在布劳恩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中,由他命名的“探险者1号”卫星的发射成功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1958年1月31日,美国发射了它的第一颗卫星“探险者1号”,是布劳恩领导研制的五辟特火箭将它送入预定轨道的。整个发射过程持续了八分钟,坐在五角大楼指挥中心的布劳恩觉得这八分钟的等待比八年还长。发射终于成功了。许多荣誉随之而来,而他也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杂志编辑拼命地赶写一篇详尽的,以冯·布劳恩为封面图片的报道。白宫举行了盛大仪式。在这个仪式上,艾森豪威尔总统向布劳恩颁发了美国公司服务奖。巨大成功之后的工作依旧是繁忙的,这一切都是在为下一个辉煌做准备。

    美国建立国家航空航天局后,布劳恩成为该局亨茨维尔中心的主任。他常被要求出席国会听证会,回答议员们提出的各类问题,从而协助议会讨论决定美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方向。议员们喜欢布劳恩无与伦比的学识、智慧和魅力。一位参议员曾说:“听冯·布劳恩博士讲话,就像过去听电台广播科学幻想节目一样。”如果这位议员去掉“幻想”这个词,他的比拟就会显得更恰当。因为他们很快开始认识到,布劳恩告诉他们或预言的一切,通常不久就会成为现实,例如:登月飞行。

    布劳恩领导的研究班子一开始就投入了这一人类伟大计划。他主持研制的“土星5号”火箭是准备将美国人送上月球的运载工具。这是一个庞然大物,整个系统及地面辅助设备零件有九百万个之多。这些部件都必须精确的工作配合,经过四次点火,才将飞船送上月球,然后还要返回地球,进行回收利用。“土星5号”应是“完美”的代名词,因为它不仅成功地将载着阿姆斯特朗的“阿波罗11号”送上月球,而且以后还被用于阿波罗6号、7号、9号至17号的飞行,每次运载性能都几乎毫无瑕疵。这简直可以说是奇迹。这是布劳恩及其领导的科学家们用他们的才智创造的奇迹。

    70年代初,任职于航空航天局的布劳恩开始着手航天飞机的研制工作。他为这一计划的出台、成形作出了不少贡献。

    1975年,布劳恩患肠癌住院,不久出院。他虽然病得很重,但仍继续快乐地工作。布劳恩称自己是世所罕见的真正心满意足的人之一。

    1977年6月16日,韦纳·冯·布劳恩因患肠癌在美国华盛顿逝世,终年65岁。人类的航天事业将永远与布劳恩这个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COMSOL进行三相电力变压器温度场与流体场耦合计算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首先讨论了变压器温升问题的重要性和现有仿真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偏差,接着阐述了电磁--流三场耦合建模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文中提供了关键的材料属性设置代码,如变压器油的密度和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表达式,并强调了网格划分、求解器配置以及后处理阶段需要注意的技术细节。此外,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技巧,例如采用分离式步进求解策略、优化网格划分方式等,确保模型能够顺利收敛并获得精确的结果。最后,作者推荐了几种常用的湍流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参数设置建议。 适用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设计、变压器制造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特别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COMSOL软件在复杂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方面应用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变压器内部温度分布和油流情况进行精确模拟的研究或工程项目。主要目的是提高仿真精度,使仿真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况,从而指导产品设计和优化运行参数。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包含了详细的理论解释和技术指导,还提供了一些实际案例供读者参考。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从简单的单相变压器开始练习,逐步掌握复杂的三相变压器建模技能。同时,作者提醒读者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和材料属性的准确性,这是避免许多常见错误的关键所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