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博客网站的运营要素分析

 

博客:被淘汰还是无可取代?

      博客问世至今已逾十年了,这个曾经被认为最具有影响力的web2.0新媒体现在似乎在逐渐失去其不可取代的地位。随着SNS、微博客等等新的网络媒体的出现,博客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想继续通过这个已经略显过时的形式创造新的价值,那么必须对其重新定位和经营模式的转变。

      下面我将探讨的是如何使一个博客网站获得巨大的访问量以期产生较大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博客和现在其他web2.0新媒体的优缺点对比。

      首先,博客对于其他新型web2.0产品仍然保有其很多方面的优势,比如消息的权威性和对名人效应的利用方面,恐怕是很多社交类网站所无法比拟的。当然这方面微博也在挑战者博客的地位,微博和博客的共同特征就是相对于其他社交网络他们都具有更强的媒体属性,所以这类产品有时也被称作社会化广播,但是在深度表达一些名人的思想或者对于时事的权威分析方面,博客还是更胜一筹.

      另外博客文章的深度也远远强于SNS和微博类产品,140个字作为一个思想的容器显然有点小了.

      不过博客在很多方面现在已经远远落后于SNS和微博,而这些不足往往是近几年成为互联网消费新的核心力量的90后年轻人所最看重的.

      博客的互动性不足显然是一个致命缺点,热门的SNS能够提供方便的互访和互相评价的机制,而且消息的实时更新和分享也更加快捷.而博客由于其权威性导致声音集中度远远高于SNS,少数的博主占据了绝大多数访问量.而对于草根来说互相交流显然不是博客的长项.

      另外博客在信息的筛选方面也有很多不足.web2.0出现后,尤其是近几年,消息与受众的相关性是一个不断被提及并且要求改进的方面.而如何确定一个人感兴趣的内容呢?现在比较流行的两个手段是通过访问记录和朋友圈来确定.在后文中我们会详细讨论这两种方式的应用与利弊.

 

 

两难:话语权到底要不要更加分散?

 

      关于博客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其互动性,如前文所述,年轻人不那么喜欢博客,在国内对于学生网民尤其是90后来说,基本的偏好排名是SNS>微博>博客,而这在上班族中也基本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这很大程度上与年轻一代的信息消费(information consumption)观念有关。请各位学生读者或者年轻的白领读者对比一下自己和父母,对于政治经济问题的关注度究竟谁比较高?

      8090后的网络使用者更多地关注其社交性,而对于其上面接近于大众媒体的各类应用则表现出强烈的漠不关心的倾向。诸如门户网站等网络产品起主要用户群年龄会明显大于SNS类产品。从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互联网赋予使用者权力的变化,缺乏创造信息习惯的老一代互联网使用者更多地扮演者单纯的听众(audience)的角色,而年轻人则是扮演一类新媒体中称之为产消者(prosumer)的角色。

      而博客究竟更加迎合上述的哪一类使用者呢?

      时至今日可能大家都会同意博客已经不是web2.0最有代表性和应用价值的产品了,SNS和微博,甚至于quara.comwikipedia等非典型的互联网应用的价值都超过了博客,起码是商业价值与用户的关注度方面。

      这类网站的共同特点,较之于博客而言,就是用户生产信息更加方便也更加利于传播。而博客虽然允许听众在博文上留言等,但是与博主相比,听众的声音传播是非常难的,所以博客更像一种存在于网络上的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之间的一个过渡形态。

      无可否认的是博客对于一些乐于在互联网上分享信息的草根来说的确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尤其是当我们分享的只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片断而非对于很多时事高谈阔论的时候。

      那么博客是否有必要加强信息的互动性,或者说将话语权进一步放松呢?即使有这方面的考虑,可信性又如何呢?

      笔者个人认为,博客加强互动性是一个自我伤害的选择,而且本身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首先即使博客加强了信息的互动性,放开了话语权,也不意味着它能够达到SNS和微博产品的等级,所以用户很难因为其信息互动性选择博客而放弃SNS,同时,博客本身所具有的独一无二声音的权威性也不可避免地被削减。

      当然我们可以在不改变博客总体构架的前提下作一些细节的加强,比如说可以对于评论者开放更加自由的环境,提供一个草根声音得以被更多人听到的机会,比如在评论中更加简单的加入链接或者文章摘要等,吸引其他人的目光。

      但是从根本上说,模仿SNS和微博的信息互动机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做一个根本前提是取消或者弱化对于名博主和草根之间的界限。但是博客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力推的本来就是名人的声音而非草根。这种歧视是不可能根除的,为了保证权威性,互动性则必须作出牺牲。

 

 

拯救:推荐和筛选机制能够弥补在信息互动性上的劣势吗?

      从上文关于信息互动性与话语权的讨论可以自然地引申到推荐与筛选机制。

      微博与SNS作为社会化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用户筛选信息的方便。

      一般来说好友圈之间肯定是有一些共同的爱好或者兴趣的,这不仅仅对于一个用户的好友,也可以是一个有共同特征和纽带组成的广义好友圈,比如一个大学,或者一类大学等等。

      Facebook的崛起印证了“开发社交网络必须从相对封闭的圈子做起”这句话。我们当然不能由此否定twittergoogle+ 等产品的成功或潜在的成功。但是对于这句话可以有另一种理解方式,那就是必须从一个由共同语言或生活背景的虚拟圈子中做起。 

      可以说SNS 和微博的信息筛选的高效性就是其互动性的直接结果,也是很多互相认识的人之间互相建立联系着一用户产生联系的组织结构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当然微博还有更强的媒体性与名人效应)

      SNS和微博的用户可以通过好友而自然地完成信息筛选,而诸如quara等新兴形式则加入了更为全面的信息推荐与筛选机制,它结合了好友、访问记录、个人资料等各个方面,同时对于信息的价值也有专门的算法提供了可靠的评估。

      而博客在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近乎是零。

      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博客的推荐是一种十分机械、静态而且被动的推荐机制,他们可以提供很多信息,那些名博主有更新,哪些领域有哪些热门文章等等,但是听众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感兴趣的信息所花的时间可能比SNS和微博要久的多。

      更要命的不是时间,而是带给听众的舒适度上面博客会落后更多。需要指出的一点就是SNS时时都有更新并且时时都有可能产生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而且这个过程是主动的,也就是说用户并不用怀着太强的目的性去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这些就自动呈现在了眼前,而博客则相对被动,要求用户主动去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哪怕是经过了推荐,还是要用户自己主动去筛选一次。

      这一用户体验所带来的差异是无法估量的,由于信息消费观和生活节奏的变化我们更加需要的显然是一种对于“懒人”更加有效的信息推荐方式。而且这也可以当作打发时间的一种途径,而博客不但在读的时候需要的思考本身就比较多,搜索还要浪费脑力,而且有时用户可能有一些“冷关注点”,就是当内容呈现在他面前时会关注而不会主动去搜索。虽然博客业有订阅等方式简化这一过程,但是由于内容单一等原因并没能产生根本改观,而且如果用户过多通过RSS而非博客网站访问则会出现流量下降的后果。可以说,这一方面的缺陷是博客的致命伤。

      关注到这方面的差异后,也逐渐有一些解决方案产生了。虽然通过对国内几个主流的博客网站的观察,笔者发现博客网站本身还是很欠缺这方面的工作,但是一些外部的工具却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

      无觅是“一个社会化新闻分享与推荐的网站。无觅网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根据你喜欢的网页,在众多的网页中找出你感兴趣的内容。”并且无觅利用插件化的形式被应用于很多博客来让博主只能生产推荐的文章。

      另外无觅网自己的网站的技术也有这巨大的潜力与价值。它通过与用户自己兴趣类似的博客的推荐、 用户访问记录等综合出一套推荐算法,动态的根据用户自己的喜好推荐博客、博文或门户网站的文章给用户,并且会根据用户喜好的变化作出调整。

      当同学第一次推荐我使用无觅是我真的被震惊了,它的技术真的有十分巨大的潜力,但是目前还只是局限于独立博客而非主流博客网站。

      另外如果无觅的推荐结果只能呈现在博文末尾则仍然摆脱不了静态的问题,另外如何从一开始就把读者吸引到他感兴趣的领域仍是个问题,这样做的好处似乎仅仅是可以让用户不断阅读一类或者一个领域的文章。

      笔者认为更有意义的是将无觅网站的功能集成到博客首页,通过其推荐机制,收集听众尤其是注册用户的关于个人喜好的信息并且给出相应的推荐结果。这样会极大弥补之前所说的推荐机制过与被动与浪费时间的缺陷。而且一些分析较为深入与专业的草根博文则可以以更加方便的方式进入用户的视线。

      可以说这方面的技术是一个未来新型博客成长的关键。

 

 

盈利:天生与商业绝缘?

      博客自问世以来其盈利能力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方面。

      笔者毫不犹豫地支持唱衰博客网站商业价值的声音。而且绝大多数博客网站的确很难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如世界最大的博客网站blogger.com,有机构将其价值估计为21亿美元,而流量比它低的twitter等网站估值都远远高于他,更不用说百度等公司。

      Web2.0网站大多数都以广告为主要收入,博客也不例外,然而在这方面博客有着先天缺陷。

      首先是博客的内容分布和页面布局并不适合广告。对于一个网页有一个大致规律就是页面月复杂越适合打广告。页面如果由很多小“豆腐块”组成则安插广告的地点会很多,因为大多数广告业不会占据太大页面面积,往往只是一些连接等,需要更多空隙。而博客中博文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与听众的注意力,结果就是广告很难安插在页面真正的热点部分,而且听众往往读完博文也很难去关注地下提供的推广。其实博客这一尴尬在手机广告上也体现的很明显,因为空间和页面布置,手机广告远远不如www广告来得容易。

      接下来是产生广告的动机。由于博客的页面完全是交给博主来布置得,而且博客网站真正的博客页面的浏览量远远大于导航页面,所以网站并不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安排广告。而与之相反,SNS的广告绝大多数载首页或者导航页面,所以网站方在广告安插上自由度大得多。

      很多博客网站采取与博主分成的形式,但是如前所述,博客本就是一种话语权集中度很高的媒体,极少数的名博主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访问量,而这些名博主往往不需要广告收入。如对于新浪博客的统计是每10000人访问能为博主带来大约20元的收入,对于名人来说实在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数目,所以我们看到新浪博客中排名靠前的名博基本都没有广告,极少数有的包括韩寒将自己的车队挂到了博客上,或者徐静蕾将自己的杂志广告安排在了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但是像老徐这种广告恐怕根本就不会给博客网站分成了。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博客网站想要盈利,必须改变这种安插广告的权力全部集中在博主手中的局面。

      当然,我们不能强行在博主的博客中安插网站所承接的广告,但是可以模仿SNS,加大首页所占的比重,力求让每个人进入自己想要进入的博客前先进入主页(也是微博与SNS的做法),而非直接从搜索引擎或者外部连接就能进入某个个人博客。

 

 

博客与微博:天生一对?

      Facebook成功后,开放平台这一概念可以说被炒到了白热,似乎什么网站不来点开放平台就是死路一条。

      当然,开放平台的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如近期推出的google+,将google所有的产品都集成到了里面,成为了可能是互联网历史上最强大的一个平台化产品。

      博客是否可以走开放平台之路呢?

      恐怕博客是很难平台化的,因为其功能是在过于单一。纵观平台化的产品,不论搜索引擎、SNS、微博、甚至IM工具,能成为一个平台都是因为它集成了诸多周边功能(当然你要是举出360的例子来反驳我,我也的确无话可说,一切皆有可能)。而博客集成其他功能的可操作性太小,所以博客网站的平台化是不现实的。

成为不了平台,就去融入一个平台,究竟哪一类平台是最合适的呢?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笔者认为,对于博客来说,还是微博类产品作为其依赖的平台最为合适。

      我们主要对比两类比较受关注也是比较合理的平台:SNS开放平台和微博类产品开放平台,不难发现SNS平台的功能和扩展的内容要远远多于微博类产品的平台。 而且SNS本来就具有很多博客的功能,发文章写评论等等。那么博客进入这样一个平台显然有些显得多余。

      而微博则是与博客正好互补的一个平台。

      微博的功能很多都是通过手机应用的,所以功能并不想SNS那样覆盖广泛。但是微博作为一个传播新闻与信息的工具的效率则远远高于SNS,并且当今很多时政大事都是更多依赖通过微博而非SNS传播的,这类时政新闻相对于生活中的片段或者一些其他个人爱好而言更需要专业权威的声音,这也是博客的长处。

      可以看出博客和微博的共同点是在作为媒体上目标的相似性:对于实时新闻与社会话题的重视远远超过SNS

      同时,他们在功能上又十分互补,一个快而短,多而浅,一个慢而全,少而精。对于信息摄取方面用户可以通过微博达到目的,然后如果能够在微博的内容或者架构上加入与其内容与共同点的博客则必然能吸引大批听众。

      笔者认为,微博和博客的关系,就像理想的恋人关系一样,志趣相投,性格互补。

 

 

总结:如何做好一个博客网站?

      其实笔者作为一个在读大学生很难说有资格评论这一问题,不过因为老师作业所迫,所以斗胆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从以上五个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用户来说博客的长处在于权威性,缺陷在于社交性和信息筛选效率。

      对于商家来说,博客的盈利能力成疑。

      那么如何使上述不足同时得到改观呢?

      当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保有博客对于其他web2.0网站的传统优势:名人效应与声音的权威性,如何吸引更多名人进来?对于不同类型的名博主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比如如果一个以博文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博主可以直接支付其一定费用鼓励其开博;而对于主要出于知名度动机的博主,则可以通过让我们的博客网站与其它SNS、微博或专业性论坛(这也是很多专业性的独立博客成功地关键)链接来使博客网站可以被更多人收听到(哪怕不关注),然后结合名人效应也许可以迅速吸引一些他们的粉丝的关注,从而慢慢扩大影响力。

      当然,上面做的前提是允许那些知名博主将其原本的博客内容直接迁移到我们的博客上,也就是说,作为一家新网站,要求对方独家开博是没有理由的。

      其次,我认为在一般博客网站的基础上,可以加入一个更具互动性、功能更全面且不可跳过的首页,如以上所分析的,这个首页主要可以使博客网站的三个方面得到明显进步:

      第一, 可以更方便的将推荐与筛选模块或插件集成进来,节省用户搜索信息的时间,并且对用户无目标地登陆博客网站也是一个巨大的激励(这里的有目的指的是像登陆SNS一样并非是想收集某一类信息,只是登陆进去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第二, 可以吸引更多广告上。虽然作业里没有提到投资的因素,但是资金对于互联网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首页或者其他由网站方面控制的页面而非博客页面能得到更多的访问量对于商业上运作的便利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 这样的页面相对单一的博客页面在SEO方面可能有一定优势,被搜索引擎索引到的概率应该会高于单一的博客页面。

      另外我认为还有必要引入一些其他的机制,比如用户关系的构架方面,可以采用兴趣导向,如同现在的轻博客或者向豆瓣这类社交网络一样。

      其实我一直认为豆瓣与博客网站的相似度是非常高的,上面的原创文章数量与信息总量的比例远远高于人人网等社交网络,而且都是用兴趣作为划分与推荐的机制。

      所以博客也可以参考这种层次清晰的文章或博客划分方式,而非现在主流博客一样采取混乱的扁平式的分类方法(新郎博客首页一级分类有22个,而豆瓣只有6个,虽然这样的比较不一定十分恰当)。这样也可以更加细分用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互动性,而且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志趣相投的用户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黏度。

之前还谈到了融入微博平台的话题,这一方面google+已经做出了表率(这里我认为google+更像一个微博客型的SNS而非facebook这种类型),它将blogger直接集成近了社交产品,从而可以方便地接受很多名人或者意见领袖在blogger上的言论和深入分析。

      而要融入一个一般的微博平台,我们可以利用微博的开放API直接将博客与微博帐号连接,从而更加直接地推荐自己的博文。比如在自己发表一条微博后可以很方便地推荐自己的文章。

      以上就是我对一个传统博客改造以增强其适应性的几个关键建议。当然根本还是要做一个基本功能强大的博客网站,然后再传统博客网站的基础上进行上述改进。

 

 

过程:一年时间如何建立一个博客网站?

      前三个月1、招募团队人员,2、编写基本代码

      基本想法是招募三到四人,分别负责以下工作:

      工程师2~3人,分别负责网站的建设、UI 设计与基础调研工作,包括各个开放平台的调研和其它技术的选择与对比。

      财务、市场与公共关系1人:在网站的前期并不需要太多线下工作,一个健康的创业团队规模应该够用就可以,宁缺勿滥,所以这方面只招一个人,最好是学过市场和财务相关工作的,负责制定基本的市场战略。

      另外网站的基本编码工作应该于一个月内完成,然后小规模测试并且改进UI,到了两个月左右的时候应该功能完备,可以使用。

      第三到六月:

1、 (可能从第二个月就可以开始的工作)网站的编码工作应该完成并且以邀请码的方式邀请少数用户进行内测,不做大规模推广,不开放注册,控制博文的发布,可以视情况提前开放博文的浏览。

2、 在试运营二到三个月时尝试联系风险投资工作以期获得种子资金,制作项目企划书并且投放。

3、 第二次招聘人员,招聘计划如下:

a) 工程师2~3人,负责网站的调试与整改,进一步美化界面,收集反馈的信息,调试,修改代码,并且与各个开放平台相链接。同时做SEO优化。按笔者的预期,需要一个专门的人员负责SEO优化,另外需要一个专门的人员负责开放平台相关事宜。

b) 市场1~2人,负责包括拉投资等线下工作,同时收集用户反馈并且寻找广告合作机会。

c) 法务1人,制作免责声明等,并且为注册公司做准备。

4、 准备各项注册公司所需要的备案与资金,注册并成立公司。

      第六到九月:完成风险投资的融资,公司正式成立。同时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 完成公司各员工的职位与职责、划分股权。

2 招聘市场方面人员2~3人,并且与其它博客的名博主联系询问是否可以同时在本博客网站开博。

3 招聘测试人员3~4人,负责开放注册与浏览后的大量问题测试。

4 从原有技术团队中抽调出2~3人优化用户体验,优化信息推荐系统,并且将博客类型划分与用户关系的建立作进一步合理化调整,以迎合听众的需求。

5 聘请优秀作者对于特定话题作深入分析与协作,并且在SNS和微博上进行宣传,制造话题,提高知名度。

      第九到十二月:

1、 聘请优秀作者对于特定话题作深入分析与协作,并且在SNS和微博上进行宣传,制造话题,提高知名度。

2、 继续测试与调试系统,并且优化用户体验,收集反馈,优化推荐系统。

3、 如果资金允许则在其它媒体或合作伙伴上进行广告宣传。

4、 继续联系其它博客的博主,如果资金短缺则需市场人员寻求投资。

      以上即我对一家新博客网站一年内的大致规划。

 

 

后记:被肢解与优势整合或许就是一墙之隔

      博客作为一类曾经最重要的web2.0产品如今已经风头不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的生存空间已经彻底失去,事实上,博客还是有它独一无二的优势的。

      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以SNS为首的新产品在侵蚀着博客的市场,在很多方面取代了博客的功能,比如发表文章,虽然SNS上文章真正的信息量和权威度可能不及博客但是还是造成了大批的用户迁移和市场冲击。

      而微博则在时事新闻的传播和对于民众思考的引领上对博客进一步挤压。

      功能分散到了这么多其它类型产品上,博客是不是被肢解了?我们不禁要问。

      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博客的功能虽然很大程度上被其它媒体取代,但是没有出现一种完全替代品,所以也可以说博客整合了很多优势,微博所缺乏的长篇大论,SNS所没有的深度……

      也许,对于博客,成功与被毁灭的原因都是相同的,只是如何利用罢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