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入门1——简介、安装及基本使用

        要说MongoDB就不能不先说NoSQL。关于NoSQL,推荐互联网上的两篇文章:

        1.http://www.iteye.com/topic/524977 By 范凯。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NoSQL产生的背景,以及主流的NoSQL产品及其特点分析。

        2.http://sebug.net/paper/databases/nosql/Nosql.html By 颜开。这篇文章介绍了NoSQL基本思想、基础支撑理论、典型代表产品及特点、目前的应用案例等。在篇文章算是中文资料中比较全面的一篇。非常推荐。。。

        关于MongoDB的介绍,可以自己Google,或者直接去MongoDB的官网:http://www.mongodb.org/   ,这里就不赘述了。

        下面重点说说两方面:安装以及基本使用(CRUD)

        一、MongoDB的安装

        1.Linux、MacOS下的安装

        1.1 建立数据存放目录,以便存放MongoDB的数据文件,默认情况下,该目录是/data/db。然后给用户赋予对该目录的读写权限。我们可以通过更改该目录的所有者来实现。在终端中输入以下命令:

$mkdir -p /data/db 
$chown -R $USER:$USER /data/db  

        1.2 从官网下载压缩包之后进行解压,并且进入解压后的目录(XXX代表具体的版本号):

$tar zxf mongodb-linux-i686-XXX.tar.gz 
$cd mongodb-linux-i686-XXX  

        1.3 启动数据库:

$bin/mongod  

        安装过程比较简单。

        二、MongoDB基本操作

        2.1 基本概念介绍:

        文档:一系列键值对有序的排列在一起就形成文档。文档是MongoDB的核心概念之一。下面就是一个文档:

{"name":"wawlian","age":23}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两对键值对之间是有序的,换句话说顺序不允许打乱。这一点是文档的定义规定的。

        文档的键一般是字符串,但是值可以使很多种类型,字符串、布尔值、数字型等等。另外,MongoDB是区分大小写的哦。

        集合:集合是若干文档的集合,类似于传统数据库中的表,文档则类似与传统数据库的记录(表中的行)。这里这么说只是起到一个初学时的类比记忆。集合和传统 数据库的表还是不一样的。集合是无模式的,也就是说,集合不要求其中的文档有相同的数目的键值对,也不要求所有的键对应相等。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看个例子:

{"name":"wawlian","age":23}  
{"language":"Chinese"} 

        这两个形式完全不一样的文档是允许存在于一个集合中的。

        数据库:数据库的概念也类似于数据库,或者说类似于Oracle中的schema。多个不同的集合构成一个数据库。一个MongoDB的实例可以加载多个不同的数据库,他们之间完全独立。

        2.2 启动和连接MongoDB

        启动MongoDB前面我们已经在安装中说过,只需要在终端中输入:

$./mongod  

        正常启动的输出大概是这样子的,当然不同版本之间可能有略微差距:

    Thu Dec  1 22:49:22 [initandlisten] MongoDB starting : pid=281 port=27017 dbpath=/data/db/ 64-bit host=jerryMacBookhome.local 
    Thu Dec  1 22:49:22 [initandlisten] db version v2.0.1, pdfile version 4.5 
    Thu Dec  1 22:49:22 [initandlisten] git version: 3a5cf0e2134a830d38d2d1aae7e88cac31bdd684 
    Thu Dec  1 22:49:22 [initandlisten] build info: Darwin erh2.10gen.cc 9.6.0 Darwin Kernel Version 9.6.0: Mon Nov 24 17:37:00 PST 2008; root:xnu-1228.9.59~1/RELEASE_I386 i386 BOOST_LIB_VERSION=1_40 
    Thu Dec  1 22:49:22 [initandlisten] options: {} 
    Thu Dec  1 22:49:22 [initandlisten] journal dir=/data/db/journal 
    Thu Dec  1 22:49:22 [initandlisten] recover : no journal files present, no recovery needed 
    Thu Dec  1 22:49:23 [websvr] admin web console waiting for connections on port 28017  

        下面就是连接到MongoDB服务器了。我们知道,MySQL可以通过

mysql -uroot -p 

命令连接到MySQL服务器,Oracle可以通过

sqlplus user/password 

同样,MongoDB也有这样的工具。MongoDB提供了一个JavaScript Shell,可以从它和MongoDB进行交互。运行该shell

$./mongod  

成功连接的输出如下:

jerryMacBookhome:~ jerry$ mongo 
MongoDB shell version: 2.0.1 
connecting to: test 

        shell是一个JavaScript解释器,可以运行任何JavaScript程序。当然这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关注的是怎么在MongoDB中完成基本的CRUD操作。

        2.3 基本CRUD操作

        在进行操作之前,还需要补充一点基本知识。MongoDB中会使用一个变量db存储当前使用的数据库。我们连接到MongoDB数据库,默认会连接到test数据库。如果需要换到别的数据库,可以使用use dbname命令:

> use foobar 
switched to db foobar 

        2.3.1 C reate:创建

        我们假设需要在Persons集合中保存人员信息(姓名、年龄、信息保存日期)。可以先创建一个JS对象,然后将它插入数据库对应集合:

> p = {"name":"wawlian","age":23,"CDate":new Date()}; 
{ 
     "name" : "wawlian", 
     "age" : 23, 
     "CDate" : ISODate("2011-12-01T17:13:45.671Z") 
} 
> db.Persons.insert(p);  

        上面{}中的部分是执行上一条指令的输出。这个人员信息已经保存进去了。此外,我们之前并未创建集合Persons,这是我们在保存人员信息时根据命令,mongodb自己为我们创建的。

        2.3.2 R etrieve:检索     

        可以通过调用集合的find()方法查询所有记录:

        我们之前插入的记录已经查看到了。我们发现,多出了一个键值对:_id/ObjectId。这是MongoDB为每个文档添加的唯一标识。

> db.Persons.find(); 
{ "_id" : ObjectId("4ed7b5ce4f33e90801872724"), "name" : "wawlian", "age" : 23, "CDate" : ISODate("2011-12-01T17:13:45.671Z") }  

        2.3.3 U pdate:更新

        更新使用的是集合的update()方法。当然,既然要更新,总得让数据库知道该更新谁吧。所以这个方法有两个参数:更新条件、新的文档。直接看代码:

> db.Persons.update({"name":"wawlian"},{"name":"xiaobai","age":"18"}); 
> db.Persons.find(); 
{ "_id" : ObjectId("4ed7b5ce4f33e90801872724"), "name" : "xiaobai", "age" : "18" } 
>  

        上面的代码是将"name"为"wawlian"的文档替换为后一个文档。

        2.3.4 D elete:删除

        删除文档只需要使用集合的remove()方法。remove()方法需要传递一个参数:删除条件。这一点与上面的update()方法类似。

 

> db.Persons.remove({"name":"xiaobai"}); 
> db.Persons.find(); 
>   

        删除之后再查看记录已经没有了。

 

        以上是MongoDB的入门学习。随着学习的继续,我还会进一步介绍MongoDB。

参考书目:

《MongoDB:The Definitive Guide》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