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参加我侄子的家长会,带回了两套侄子的考试试卷,我很好奇,拿过来看了看。看了现在小学生的试卷后,我震惊了!这是什么教育?这样的教育有希望吗?
下面给大家详细说说我看到了什么!
侄子在市里某著名小学读书,有这么几道题:
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首诗:(),()。
我看到侄子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后面是一把大大的“×”,我就奇怪了,我也是想到的这两句。我好奇地问侄子,这个不对吗?那答案是什么?侄子说,标准答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哎!这就奇怪了,因为是个春天的夜晚,就要是这句有春风的?要是这个思念故乡的人不是江南的,是不可能说出“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话的。一个东北人春天思念故乡,会说“春风又绿江南岸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应该更准确。再扯远点,思念故乡,一千个人可以吟一千句不一样的诗,这个也可以有标准答案的吗?
接下来是默写,题目是:我们学过《桂林山水》一文,请将下面句子默写下来,然后就是整段的默写,这有什么用?死记硬背别人的文字有什么用?
还有个题目:《匆匆》这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写的,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篇散文,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
我侄子写的是: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后面一个好大的“×”。
但标准答案竟然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就更奇怪了,一篇文章,你可以喜欢这句,我可以喜欢那句,难道最喜欢的一句话也要统一吗?为什么“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不能喜欢?就一定要喜欢“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对比这两句,我也喜欢“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我觉得这个题目应该是“你能把老师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才对!
再看别的试卷,更莫名其妙了,比如“请说出阿拉伯数字的来历,是哪个国家创造的”,侄子不知道,问我,我也不知道。我只好上“百度”去搜一下,才知道是古印度人发明的。莫非我吃块猪肉,还一定得知道它是哪个养猪场养出来的?
最后有个题目让我彻底崩溃了:请用一句话说明“π”的含义。侄子回答的是:π的含义是圆周率,竟然打的是“×”。这就奇怪了,正好我太太大学读的是理科,我马上问她,“π”是什么意思,她说圆周率啊。
两个人狂汗,问了侄子半天,他也没说明白,大概的意思,标准答案是:π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领域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
我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