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中国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试谈中国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2011年12月20日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中华民族所生活的中国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优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基于农耕文明的民族文化性格。复杂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一体多元的传统文化。完整而广阔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曾中断、具有连续性的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世界的今天,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就显得非常有价值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主要表现在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人文地理环境方面主要表现在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当然,这两方面也是相互作用,不能截然分开的。地理环境是在发展变化的,我们在考察中国的传统文化时,必须将它们放在当时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只有注意研究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才能了解中国文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中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国的领土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和巩固的。在开发和巩固边疆方面,少数民族作出了特别重要的贡献,如藏族及其前身吐蕃在青藏高原,古代的西域诸族和维吾尔族在新疆,蒙古族在内蒙古,契丹、女真和满族在东北,高山族在台湾。尽管由于真正的民族平等关系不可能在封建制度和不发达的生产力条件下建立起来,因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民族冲突以至战争长期存在,但各民族间的交流、合作和融合毕竟是主流。特别是在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侵略的紧急关头,各民族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形成中华民族共同的意识和信念。中国不但疆域辽阔,而且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中国的大部分处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又位于全球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不远,季风气候发达。大部分地区雨热同季,温度和水分条件配合良好,为发展农业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农业在中国的发展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和相当辽阔的地域,但主要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黄河中下游最早形成了大片的农业区。而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产生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由于中国疆域辽阔、跨纬度大,所以气候的波动一般只影响农业区的南北界、而不会减少它的面积,这就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在衣食住行方面,中国各地历来就存在很大的差别,久而久之就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农业民族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土地的依赖,发展成重农和安土重迁的观念。总之,强烈的地域特点使中国文化的多样性非常明显。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