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互联网:乔布斯的“禅”与龙泉寺的“灵隐”

 

在Facebook的早期阶段,当扎克伯格在迷茫与激烈竞争中收到收购邀约时,乔布斯曾建议他去印度。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被称为真正改变世界的人,曾在那里进行过改变自己人生的灵修。

乔布斯的“禅”▲▲▲

每每仰望乔布斯时,时常会提到他锐利的直觉判断。这种无可模仿、无可复制而又捉摸不定的东西,往往将一个人的“自我”与周围的芸芸众生区分开来。

这里,我们不妨回首乔布斯年轻时的轨迹,来找到一些线索。

 

640?wx_fmt=jpeg

年轻时的乔布斯


禅者的初心


17岁那年,乔布斯最穷困潦倒的年龄,却选择了学费高昂的里德大学来开启自己的人生最重要的几年。不久后他就发现,大学教的东西无法回答他对于世界的哲学问题。于是他开始逃课,也在期间接触大麻和LSD等致幻剂。直到他因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印度灵修相关的书籍。

 

禅宗曹洞宗在日本的传人铃木俊隆写作的《禅者的初心》这本书,曾深深影响了乔布斯,成为他的佛学入门读物,让他看到了清澈、洁净、可以自由行走的空间。


640?wx_fmt=png

《禅者的初心》作者铃木俊隆

 

乔布斯接受采访时曾说这本书:

 

“强调感悟而不是知识。我看到很多人苦苦思索,却好像没有多少心得。我感兴趣的是那些在抽象的知识以外有重大发现的人。” 

 

“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句乔布斯最著名的名言,翻译是“求知若渴,虚怀若愚”,如果了解了乔布斯曾经的禅修旅程,便不难理解这句话的要义是“初心”。


640?wx_fmt=jpeg

电影《乔布斯传》在印度片段


世界观与思考维度重塑


1974年,乔布斯终于做好了准备,开始了在印度的旅行,并在印呆了7个月。他曾说:

 

“在印度的村子里,人从未学习过理性思维。他们学习的是其他东西,在某些方面与理性思维同样有价值,那就是直观和经验智慧的力量。在印度村庄待了7个月后再回到美国,我看到了西方世界的疯狂以及理性思维的局限。


如果你坐下来静静观察,你会发现自己的心灵有多焦躁。如果你想平静下来,那情况只会更糟,但是时间久了之后总会平静下来,心里就会有空间让你聆听更加微妙的东西---这时候你的直觉就开始发展,你看事情会更加透彻,也更能感受现实的环境。你的心灵逐渐平静下来,你的视界会极大延伸。


此次朝圣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也为他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他从印度的贫苦中体会出了科技与商业的重要性。20个月之后,乔布斯创立了苹果公司。

 

640?wx_fmt=jpeg

乔布斯在冥想

 

“现实扭曲力场”直觉的来源


乔布斯有强大气场和说服力,是鲜有的能够制造“现实扭曲力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的人。简单来说是:他极富魅力的措辞风格,不屈的意志以及让现实屈从于自己意图的热切渴望。有他在的时候,好像现实都是可塑的,能让任何人相信几乎任何事情,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这种似乎能看到未来的惊人决断力,被他本人称为“直觉”。而这样惊为天人的直觉,来自于渗透在乔布斯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禅”。日本的乙川弘文是乔布斯在禅的道路上的领路人,乔布斯在中途离开苹果,创办NeXT的时候甚至请他担当NeXT的导师角色。1991年,乙川弘文亲自主持了乔布斯的婚礼,在优美的山林里举行。礼堂焚香,佛寺钟声余音绕梁。


640?wx_fmt=jpeg

苹果ipod产品发布现场


乔布斯对“禅”的思考也同样体现在苹果产品的设计理念上。禅宗倡导“一切唯心、万法唯识”,强调人内心的顿悟。苹果产品背后是对心、人性的透彻理解,而后呈现以极简、空寂的禅宗美学。乔布斯对于iMac、iPod、iPhone、iPad等的设计都十分尊重“直觉的声音”。


他把这种长期训练而来的直觉定义为“无意和有意思维之间的桥梁”,如果忽略了这种直觉,就会“失去跟我们自己的创造性源泉敞开心扉交流的绝好机会”。


龙泉寺的“灵隐”▲▲▲


无独有偶,在中国同样有一个集合了科技与宗教的神奇之地,那就是——龙泉寺。



在十多年前,龙泉寺和国内很多日渐没落的寺庙一样,斑驳破旧的寺庙院墙和寥寥无几的香火,互相呼应着寺庙的颓势。

但是,从2004年来自福建的学诚法师,来到龙泉寺后,就揭开了龙泉寺“极客之路”的开头。

640?wx_fmt=gif&wx_lazy=1

学诚法师

当年随学诚法师,来到龙泉寺的八位弟子中,其中有四位出自清华和北航。

640?wx_fmt=other&wx_lazy=1

海淀西山凤凰岭脚下的龙泉寺

在龙泉寺的技术工作者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学霸程序员”僧人们。

贤信法师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是龙泉寺信息中心、IT禅修营创建者,现任龙泉寺弘宣部主任。

今年5月26日,他参加了杭州2050大会“我带佛陀上火星”论坛。

640?wx_fmt=bmp&wx_lazy=1

贤信法师

而类似的大会,对他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早在移动互联网刚刚方兴未艾2011年,贤信法师就曾以一袭僧衣,赴广州参加了中国移动首届全球开发者大会。

那次会上,他“力压李开复,成为大会的焦点”。

而说起贤信法师出家的理由,并不复杂,他在毕业做过几年程序员后,开始厌倦,于是就到了龙泉寺出家。

出家后,贤信法师创办了龙泉寺信息技术组。开了新浪微博“龙泉寺信息中心”,签名是:“穿越技术人生,探索终极价值。” 

今年7月底,北京龙泉寺藏经办公室主任贤超法师,以《大藏经的汇编:当AI遇到佛教》为题,分享了龙泉寺在当代科技与大藏经结合领域的设计思路、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还展示了目前中国寺院自主研发AI的应用状况。

640?wx_fmt=jpeg&wx_lazy=1

贤超法师指出,可预见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大藏经研究,将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当下大热的AI与大藏经相结合,即运用包括深度学习、光学字符识别(OCR)在内的技术,改变传统大藏经的解读方式,可以降低“阅藏知津”的门槛,提高学者的工作效率。

640?wx_fmt=png&wx_lazy=1


禅与互联网▲▲▲


禅宗的意境为什么和互联网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身处一个以芯片为表征的硅基时代(silicon age),技术的冰与火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碰撞、反转。


在这之中,互联网人作为离科技之冰与火最近的群体,为什么纷纷迷恋佛教“禅”?

在硅谷,禅被认为是新的咖啡因,一个能解放生产力与创造力的新“燃料”。


慧能等禅宗创始人认为,人的本性就像虚空,或者说人的本性好比白纸,都一样,用生态词语来说,人具有生存的本能属性。


由于人在环境中,接触各种事物,也能学习事物,人在输入信息,然后经过大脑加工,输出情感和行为、语言等等。在大脑加工和输出信息的过程,也就是禅宗认为的“含藏”,并且能够生出出宇宙一切事物、现象。在自性本性上,凡人和佛本无差别,都一样俱有佛性,这个佛性,就是人的根本属性。


在《坛经》看来,佛并非是凡人之外的佛,凡人和佛的差别仅仅在于心的迷与悟。

以自我为中心,受困于自己的感官刺激,心中产生了执著、分别、计较的妄念,那就是着境,就是凡人。


去自我为中心,不被自己的经验、固有观念限制自己的意识,消除掉自私自利的执著、分别、计较的念头,就能离境,就是佛(再次说明,佛不是神仙不是超人,而是心境平静,具有更多智慧的人)。


凡人和佛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一切都是心(自我)的作用。凡人是处于迷惑之中的愚昧的状态,佛是觉醒,大彻大悟的状态。


心一著境,就陷入无休止的烦恼中;一旦把是非、利害、得失全都放下,就能打破种种烦恼,征得无上智慧。


可见,《坛经》的观点能使普通人和佛的距离被大大拉近。所有觉悟的人一律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是否具备佛性,而在于佛性的迷与悟。因此,每个人之所以可能成佛得解脱,就是因为人们本来具有觉悟的本性,或者说因为人的本性就是觉悟。


总之,互联网人在从事工作的时候,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入口,提供用户体验和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人又必须“去自我”,用宏观视角,去审视自己的工作,持续改进。禅宗大德达摩祖师的一句话:“看那看不到的,听那听不到的......”,是当心定下来的时候,直觉就会非常的清晰、敏锐,达到比知觉及意识更高的层次——直觉和顿悟,从而能够找到一条终极的产品之道。


不过,对大部分禅修者来说,磨炼产品直觉,寻找企业方向,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对大部分人来说,是试图以此释放少有人知的痛苦,获得心灵的平静。

∞∞∞


640?wx_fmt=jpeg&wx_lazy=1

IT派 - {技术青年圈} 持续关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领域 640?wx_fmt=jpeg


公众号回复“IT派”

邀你加入IT派 { 技术交流群 }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