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全面梳理了老旧通信机楼的空调气流组织现状,发现绝大多数机房存在气流不畅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深入剖析其成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气流组织优化措施。鉴于老旧机房气流组织的复杂性、多样性,本文选取某个老旧机房进行气流组织优化前后的CFD模拟分析,发现在相同送风条件下采用封闭通道等优化措施后比改造前机房有效降温3.5℃;同时,特别针对五种不同的机房场景,提出了合理的气流组织优化方案,这些方案对于机房节能改造的顺利实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由于这些优化措施受到机房层高、原有管线布局、机柜排列方式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尚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为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以确保改造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老旧通信机楼;气流组织优化;CFD模拟;不同机房场景
近年来,随着数据中心的增量发展,其能耗问题愈发凸显,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在“十三五”到“十四五”期间,不断提高数据中心的节能标准,旨在降低新建和改扩建数据中心的PUE值。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明确指出,需加快核心机房的绿色低碳化改造,确保到2025年,改建后的核心机房PUE值降至1.5以下。
在数据中心中,通风及空调系统是其能耗的主要来源。若气流组织不畅,不仅会导致冷量浪费,还会使空调设备长时间运行,进而增加能耗。更重要的是,不良的气流组织会直接影响机房的热环境,可能引发局部热点,增加机房报警的频率。因此,优化空调气流组织对于改善机房热环境、促进节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2]。
1、老旧通信机房气流组织现状分析
经过对老旧通信机房的现场详尽勘察,我们发现这些机房普遍存在气流组织不良的问题,这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机房内存在大量空闲机架,上架率低,单机架功耗较小,而在未封闭盲板的情况下,冷量消耗显著,形成明显浪费;IT负载与机房规模不匹配,多台空调设备分散制冷,效率低下。
(2)原有机房空间规划不合理,机房利用率低,部分区域长时间空置,且无有效分隔以隔离业务区与空置区。
(3)有源与无源设备布局分散,或虽集中但区域间未做有效隔离,导致空调冷量扩散至无需冷却的无源设备区,进而造成有源设备区域温度上升。
(4)空调设备采用风帽送风方式,安装空间受限,送风方向未能精准对准热源,部分送风口被走线架遮挡,影响送风效果。
(5)空调送风方式采用弥漫式,冷热气流混合严重,形成“先冷空间,再冷设备”的现象,导致冷量无法直接送达设备机柜,为保障设备稳定运行,避免局部热点,需开启更多空调设备并设定较低温度。
(6)机架同向布置较多,同一机房内存在机架顺排、对排两种情况,气流混乱,存在“热接力”、局部热岛现象,严重影响散热效果。
(7)机房内设有架空地板,但无相应的下送风空调设备或送风形式不统一(同时存在下送风和上送风),地板破损严重,冷风泄漏严重,冷热气流隔离效果差。
(8)在采用地板下送风的机房中,未设置开孔通风地板,仅依赖机架底部有限空间进风,存在气流遮挡问题,影响整体散热性能。
综上所述,老旧机房的气流组织问题复杂多样,成为节能改造的难点。优化气流组织不仅有助于减少冷热气流混合,提高冷却效率,减少冷量浪费,还能降低不必要的空调容量和数量,从而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行能耗成本。此外,优化气流组织还能提升空调回风温度,据经验数据,每提高1℃的回风和送风温度,空调风系统可节电约2.5%,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提高约5%[3-4]。同时,优化气流组织还有助于减少蒸发温度低于露点的被动除湿损耗,延长自然冷源的使用时间。因此,气流组织优化成为老旧机房节能改造的关键步骤。
2、某通信机房气流组织优化方案及CFD仿真模拟分析
本文选取四川某个老旧通信机房气流组织优化案例并进行CFD仿真模拟分析,该机房建筑面积约85平米,改造前IT功率51.1kW,夏季空调冷负荷约60kW。设备机柜数量42架,其中包括无源设备机柜5架(如图1所示右上角),中功率密度机柜24架(如图1所示左侧两列,顺排),其余为低功率密度机柜和电源柜,机房防静电地板高度50cm,原配置有1台60kW下送风房间级空调作为主制冷设备。
图1 改造前(未封闭通道)机柜平均出风温度
在气流组织优化前,机房采用传统的地板下送风方式,且未设置封闭通道,冷风主要通过机柜下方的过风通道及存在的地板破损处送冷风,导致气流组织杂乱,冷风分配不均,制冷效率低下。为改善这一状况,对该机房进行了气流组织的优化改造,改造方案包括:在左侧两列中密度顺排机柜的正面,设置宽度300mm的单列封闭冷通道,在右侧低密度机柜列的正面增设通风地板,如图2所示;还对机房内所有破损地板进行了密封修复,以有效分隔冷热气流,减少冷风泄漏,提升整体制冷效果。
图2 改造后(封闭通道)机柜平均出风温度
经过CFD仿真模拟,结果显示,在维持送风温度16℃及流量恒定条件下,除少数机柜因特殊位置导致出风温度略高外,大部分机柜在未封闭通道时的平均出口温度在35℃以下(如图1所示),采用封闭通道和增设通风地板等优化措施后,机柜平均出口温度降低至31.5℃以下(如图2所示),相比改造前,这些措施使机房温度下降了约3.5℃,实现了冷热气流的有效隔离与温度管理优化。同时,对比改造前后机房内气流组织情况(如图3、图4所示),采用封闭通道措施使得机房内整体气流顺畅、温度均匀。通过采用封闭通道等优化手段,结合空调系统的变频技术,有利于在低温及过渡季实现空调系统节能运行。此外我们还发现,靠近房间级空调的机柜由于直接受到较强的送风影响,其温度会相对偏高,针对此现象,建议后续随着业务发展迁移适当增加空调送风面与机柜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平衡送风效果。
图3 改造前(未封闭通道)Z截面气流分布 | 图4 改造后(封闭通道+通风地板)Z截面气流分布 |
3、气流组织优化具体措施
在当前的机房运行中,气流组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机房常用的气流组织形式包括地板下送风、风管上送风、吊顶/风管上回风+弥散式送风等,而在高功率密度场景下,还有列间空调+封闭通道、背板空调近端回风等设计[5-8]。鉴于老旧存量机房设计各异,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气流组织优化方案。以下是一些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
(1)在机柜内部,通过安装封闭盲板来增强电子设备的冷却效果,同时减少冷量损失,提高冷却效率。
(2)对于上送风空调,建议采用风管送风方式,确保冷风能够直接送达冷通道中的机柜附近,提高送风精准度。
(3)对于高功率设备,推荐采用精准送风系统或背板空调,实现机柜级别的隔离制冷,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4)对有源与无源设备进行分区隔离,例如通过增设防火软帘等手段,减少冷量的无效扩散,提高能效。
(5)对机房地板进行密封处理,并适当增设开孔通风地板,以提高冷量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6)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机房平面布局进行整体优化。通过老旧设备退网、业务搬迁整合、有源无源设备集中分区等手段,提升单机架功率密度。同时,引入模块化机柜建设,使机柜“面对面、背对背”布置,并采用封闭冷/热通道设计,有效隔离冷热区,实现冷量的高效利用。
虽然上述气流组织优化措施中的大多数相对容易实施且投资较低,但单纯的气流组织优化可能无法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因此,结合老旧设备退网等机房布局优化措施,不仅可以消除机房隐患,还能有效盘活资源,提高机房出架率,为机房运营带来显著的经济价值[9]。
4、多场景下的气流组织优化案例分析
老旧通信机房的气流组织复杂多样,本文针对几个代表性场景展开具体优化分析。
场景一:机房利旧空调形式为上送风,机柜为顺排
当机柜与机柜之间的间距较大(1m以上)时,可以采用300mm宽单列封闭冷通道,通过上送风风管将冷风送至封闭冷通道内,如图5所示。
图5 风管上送风+单列封闭冷通道形式
当机柜与机柜之间的距离较小时,采用风管上送风形式,通过设置静压箱和风管,在机柜正面通道上部设百叶送风口。
场景二:机房利旧空调形式为下送风,机柜为顺排
当机柜与机柜之间的间距较大(1m以上)时,可以采用300mm宽单列封闭冷通道,地板下送风空调制取的冷风通过封闭冷通道内的下部送风口送入机柜内,如图6所示。
图6 地板下送风+单列封闭冷通道形式
当机柜与机柜之间的间距较小时,可在机柜正面设置开孔通风地板,根据机房内各类桥架线槽管道等布置条件,布置顶部回风风管。
场景三:机房利旧空调形式为上送风,机柜为面对面、背对背排放
根据面对面摆放的机柜通道间距,非标定制双列封闭冷通道,空调设备的出风通过风管送入封闭冷通道中,如图7所示。当无条件做封闭冷通道时,采用风管送冷风至通道上方。
图7 风管上送风+双列封闭冷通道形式
场景四:机房利旧空调形式为下送风,机柜为面对面、背对背排放
当机柜均为面对面摆放时,根据面对面摆放的机柜通道间距,非标定制双列封闭冷通道或封闭热通道(需结合顶部风管回风),封闭通道内设置通风地板,地板下送风空调制取的冷风通过下部通风地板送入封闭冷通道内,如图8所示。
图8 地板下送风+双列封闭冷通道形式
当无条件做封闭冷通道时,在机柜正面设置开孔通风地板,并根据机房条件设置顶部回风风管。
场景五:机房内无架高地板且无利旧空调(或者利旧空调均为普通5P分体空调)
当机房内无架空地板,机房原有空调为普通5P空调或已超过有效使用期限需要拆除时,新增的主用空调采用下送风地面贴附送风形式(可设置送风静压箱,对准机柜冷通道送冷风),机房顶部设置回风风管。若机柜摆放方式、通道间距、机房条件允许,可结合设置封闭热通道实现冷热气流隔离。
除了上述针对五种不同场景机房的专门优化措施外,我们还可结合近期的业务发展规划和操作维护的便捷性,进一步考虑机柜盲板封堵的策略。其中,一种创新的做法是引入推拉式盲板,特别推荐在机柜内部电子设备采用自下而上的集中布置方式时,通过此方式来实现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气流管理。
5、结束语
经过深入分析,针对老旧机房改造项目,尽管气流组织优化措施繁多,但实施时仍需紧密结合机房的具体条件来评估其适用性,本文选取四川某个老旧通信机房进行了气流组织优化前后的CFD仿真模拟分析,发现相同送风条件下封闭通道后的机房比改造前降温3.5℃,并针对老旧机房常见的五种不同场景提供了针对性的气流组织优化建议。单纯的气流组织调整可能不足以实现显著的节能效果,而复杂的气流组织优化则往往需要对机房整体布局进行深度调整,或会涉及原有业务的迁移和整合,还需综合考虑改造难度、实施周期及投资成本。
在实施风管、地板送风、封闭通道等改造措施时,尤其需要全面考虑机房的层高、现有管线布局、机柜排列方式、地板下线缆分布以及与消防系统的联动等多个方面。本文所提出的优化措施和特定场景下的案例对于节能改造项目中气流组织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具体实施时仍需根据各机房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改造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作者:赵 晓,丁卫科,郑芳芳;来源:江苏通信)
参考文献:
[1]李国辉.数据机房不同尺度气流组织优化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23.
[2]张超轶,刘渊源,刘林忠,等.北京某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案例分析[J].暖通空调,2024,54(S1):275-277.
[3]关刚,关文睿,唐鼎.大型数据中心电气设计的节能减排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23(14):22-25.
[4]黄国瑞,刘宏伟,赵耀,等.上海某数据中心精密空调节能运行策略研究[J].制冷与空调,2023,23(11):96100.
[5]陈石鲁,张小松,赵善国.基于蒸发冷却的数据中心热管背板空调系统研究[J].制冷学报,2023,44(05):3240.
[6]刘婷婷.某数据机房气流组织模拟及运行优化[J].暖通空调,2015,45(03):71-75.
[7]房电伟,邢哲理,李宗新,等.某数据机房地板送风+封闭冷通道方案研究[J].制冷与空调(四川),2023,37(02):292-296.
[8]邱帅.基于三维数字模型和CFD的通信机房气流组织优化研究[J].江苏通信,2023(06):90-95.
[9]陈月琴.通信机房基础设施DC化改造策略的研究[J].电信快报,2018(10):10-12.
-END-
来源: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