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管理】绩效考核,是用KPI“保命”,还是用OKR“画饼”

绩效管理,是一个让无数老板和打工人又爱又恨的话题。说到这个,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就是定指标、打考核、发奖金吗?整那么多工具干啥?”

但现实是,各种绩效考核工具被开发设计出来了,如KPI、OKR、MBO、BSC、KSF等。

  • 有的团队用KPI,结果员工天天盯着数字造假。

  • 有的公司学谷歌搞OKR,最后变成“老板自嗨大会”。

  • 还有的中小企业照搬大厂模板,结果指标定得比登天还难。

今天我们来聊聊使用最广泛的两个工具:KPI和OKR。

01 KPI:老板的“紧箍咒”,员工的“保命符”

KPI,即关键绩效指标,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的缩写。

其核心是“关键”和“指标”。并不是所有的目标都值得被关注,并不是所有的指标都适合用来做岗位评价,只有关键的目标才适合用作岗位的绩效指标,形成KPI,并被用来作为岗位绩效评价的依据。

1. KPI的含义

KPI包含2层含义,第1层含义是方向,第2层含义是目标

  • 岗位的KPI本身就表示岗位工作的方向,表明了岗位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成果的输出。

  • 每个岗位的KPI对应的目标值,表明了岗位工作成果要达到的程度。

那么,KPI长什么样呢?以某公司销售总监的KPI为例,其KPI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因此,KPI的特点就三个字:稳、准、狠!

  • 稳:指标一般按年/季度定,轻易不改。

  • 准:必须能量化,不能是“提升品牌影响力”这种虚话。

  • 狠:直接和工资奖金挂钩,完不成?等着扣钱吧!

2. KPI的管理难题

KPI之所以威力强大,且广受欢迎,是因为:“你考评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但KPI是把双刃剑,有好处就有弊端,具体体现在:

  • 首先,企业目标太多,会衍生一系列的KPI。领导层如果选了错误的KPI,就意味着员工会执行错误的指令,后果显然很严重。

  • 其次,有些事情值得去做,但在计划阶段无法测量,因此无法制订目标。于是,出现大量考核期末修改 KPI 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各项KPI都处于达成状态,但最终公司的战略意图并没有达成,致使考核流于形式。

  • 最后,过度追求目标值和数字,KPI要求将目标转化为关键绩效并以数字衡量,这对KPI制定者往往是个难题。

3. 哪些公司适合搞KPI
  • 流程成熟行业中的公司:比如制造业、零售业等标准化程度高的领域。

  • 稳定运营阶段或业务重复度高的公司:业务模式清晰,需精细化执行,比如客服、基础运营等。

  • 强考核导向的公司:老板就想“别整虚的,先给我把眼前钱赚了”。

02 OKR:画饼界的“天花板”,创新者的“兴奋剂”

OKR起源于Intel,扬名于Google,全称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翻译过来就是“目标和关键成果”。

1. OKR的含义

OKR把公司、团队和岗位的绩效成果分成O(Objective,目标)KR(Key Result,关键结果)两个部分。

某互联网公司VP的OKR如下图所示:

图片

(1)目标O(Objectives)

O即目标,要有挑战性、有野心,比如成为行业用户体验标杆。

O不必刻意追求“定量”,可以是“定性”的描述。有时候为了鼓舞团队的士气,O可以是比较宽泛、比较宏观的目标。

举个例子,某互联网公司的VP的目标O设为:

  • O:年底继续保持在我国同类市场中用户数量最多的产品地位。

(2)关键成果KR(Key Results)

量化指标,就是对前面设定好的目标的过程性或结果性描述,衡量目标是否达成。比如用户满意度评分提升至90%。

KR是能够保证O实现的必要条件,1个O通常对应着3~4个KR。KR是结果导向,因此必须追求定量描述,越具体、越量化越好。

仍以上文互联网公司的VP为例,其KR为:

  • KR1:年底总用户数量达到1000万人。

  • KR2:年底日均活跃用户数量保持在50万人以上。

  • KR3:年底,软件总下载量达到3000万次以上。

2. 如何设计OKR

按照下图所示,从圆心向圆外逐步拓展即可。

图片

首先,在圆心处,业务老大先制定自己的OKR;接着,圆心向外一圈,不同层级的团队Leader制定自己的OKR;最后,再向外一圈,不同员工制定自己的OKR。

相比KPI而言,OKR有以下3点优势:

  • 推动创新:OKR鼓励设定挑战性目标,因此适合探索未知领域,比如新产品开发。

  • 战略对齐:OKR通过上下层级目标对齐,能够确保资源聚焦核心方向。

  • 灵活透明:OKR能够快速适应变化,且由于全员可见,因此能够增强协作效率。

但OKR特别强调沟通,对管理者和员工的沟通能力都有一定要求,对文化开放程度要求也高,实施起来复杂。其不与员工薪酬挂钩的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员工创新,但有时反而不容易达成目标。因此,OKR并不适合所有的公司,对于一些生产经营非常稳定的公司,反而不合适。

4. 哪些公司适合搞OKR

  • 创新驱动型公司:以科技公司为代表,比如Google、Intel、字节跳动等。

  • 变革期公司:需快速调整战略方向或开拓新市场。

  • 扁平化管理公司:文化开放度高,容忍试错,追求透明协作,员工愿意“自己卷自己”。

03 选OKR还是KPI:用三看

1. 一看业务模式

(1)流水线型业务,KPI胜出

比如制造业、餐饮连锁店。店长核心KPI:翻台率、客单价、食品安全达标率。

(2)创新驱动业务,OKR胜出

比如游戏公司开发新项目,如果定KPI“首月流水5000万”,策划直接摆烂换皮老游戏。但用OKR“打造2025年最具创意的开放世界游戏”,团队反而愿意憋大招。

2. 二看团队基因

(1)狼性团队,适合KPI

老板说“这个月做不到100万全体滚蛋”,第二天员工自动开启996模式。

(2)学霸型团队,适合OKR

员工人均985,给个挑战目标就自发熬夜查论文,学霸要的是“改变世界”的成就感。

3. 三看发展阶段

(1)初创公司,适合选OKR

生存都成问题,更需要“集中火力打突围战”。

(2)成熟企业,适合KPI+OKR组合拳

比如某手机大厂,硬件部门用KPI:良品率≥99.9%,成本下降5%。AI实验室用OKR:研发下一代人机交互技术。

最后,没有完美的绩效工具,只有不断进化的管理思维。当看到员工为了KPI数据造假时,该反思是不是目标脱离了业务本质当发现OKR变成形式主义周报时,该警惕组织是否缺乏真正的创新文化

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比起纠结用什么,管理者不如先想清楚——我们究竟要带着团队去向哪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呱牛 do IT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