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13)
  • 收藏
  • 关注

原创 基于WSP/WTP的MMS传输(11)——WSP Content Type

<br />附录A<br />WSP Content Type <br />The Content Type codes are numeric identifiers for a media type. The numbering space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0x00 to 0xFF - well-known values, named in the WSP specification.0x100 to 0xFFFF - registered values,

2010-08-22 20:43:00 2094 4

原创 基于WSP/WTP的MMS传输(10)——完整MMSWSP/WTP打包示例

 十完整MMSWSP/WTP打包示例最后以一个MMS收发过程的WSP/WTP封装过程结束本片文章,假设该MMS小于1k,大于1k的mms用前面介绍的分组传送方法。收发过程如图21所示:配置网关:10.0.0.172网关端口:9201mmsc uri:http://mmsc.monternet.com最大发送PDU大小:100k最大接收PDU大小:100kretrieve mms Uri:http://211.136.221.75/aRc6xqYf5rr收发彩信1.建立连接发送WSP PDUWSP PDU T

2010-08-22 20:38:00 3304 2

原创 基于WSP/WTP的MMS传输(9)——开发中要解决的问题

<br />九 开发中要解决的问题<br />   声明:老鸟可以跳过下面的废话,小鸟可以看看。<br /> <br />    向WAP 网关发送数据包和从网络接收数据包的管理。如果我们只是串行的处理数据,即应用层发送数据,在服务器给出响应之前,不再发送后面的数据。则WSP/WTP 处理要简单得多,这样做的话,应用层和下面的WSP/WTP 耦合程度很紧密,在服务器响应之前,应用层不能做其它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的WSP/WTP 层可以并行处理应用层发送的数据的话,应用层就可以从等待服务器的响应的状态中解脱

2010-08-19 22:10:00 1564

原创 基于WSP/WTP的MMS传输(8)——测试工具

<br /><br />八 测试工具<br /><br />    在MMS 开发过程中,我的做法是先实现WSP/WTP 协议,对已经打包好的MMS PDU 做WSP/WTP 封装,然后发出去,最后再实现MMS 编/ 解码。这里要得到的MMS PDU ,可以使用NowSMS 这样一个软件,可以从http://www.nowsms.com上下载60天的试用版本,然后利用软件安装根目录下的mmscomp.exe 命令行工具生成以.mms 为扩展名的MMS PDU 。使用该工具,需要先制作彩信的资源文件,步骤如下

2010-08-19 22:07:00 2666

原创 基于WSP/WTP的MMS传输(7)——MMS Notification 解析

<br /><br /> 七 MMS Notification 解析<br /> <br />    之所以把MMS Notification 放在单独的一节是由于它的特殊性,前面提到过,MMS Notification 是由SMSC (短息服务中心)以PUSH 通知的方式发给接收方的,即MMS Notification 是一条短息,不同于普通的短息,MMS Notification 的编码是WSP +MMS PDU Header 的结构,里面最重要的信息就是Content-Location ,它指出了彩信

2010-08-19 22:03:00 5011 1

原创 关于博客文字的说明

<br />    由于工作比较忙,维护博客的难度比我原先想象的要大。虽然文字不多,但是为了保证文字的质量,把问题说明白,不误导别人,这个确实是要花一定的心思了。不过,写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乐趣了。上线的频率不是很多,时间也不是很长,文字也不多,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发邮件到 jccmusi@hotmail.com 和我讨论,欢迎交流!

2010-08-08 22:45:00 1008 1

原创 基于WSP/WTP的MMS传输(6)——WSP 协议的实现

      WSP协议位于WTP协议层之上,它没有保证数据正确传送的机制(这个部分是由WTP实现的),在WSP层提供会话管理功能,即连接——交互——断开连接这样的流程,WSP协议与HTTP协议实现上有对应的关系,如果熟悉HTTP,则WSP很容易理解。       WSP提供两种事务交互模式,无连接模式和有连接模式。无连接模式用于不可靠的信息交互服务,这和WTP的Class0模式比较相像,它不需要对方的回应,比如说彩信的PUSH通知就使用的这种模型。有连接模式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服务,服务请求方发出一个请求,响

2010-08-08 22:29:00 6834 4

原创 基于WSP/WTP的MMS传输(5)——WTP协议的实现

<br />WTP协议的实现<br />      前面给出了一个WSP/WTP/WDP层次结构示意图,采用该协议实现的任何会话都必须通过WTP层,与WSP层不同,WTP没有连接——传输数据——断开连接的过程,它是实现数据的完整正确传输的这样一套协议。WTP有着一整套的完善的分包、丢包检测、重传,数据重组机制。而WSP并不实现这些的功能。其它的话不多说,让我们来看看WTP PUD的结构。<br />       WTP协议只是在WSP PDU的前面加一个Header,WSP PDU作为WTP的Data域,W

2010-07-25 20:41:00 4939 5

原创 基于WSP/WTP的MMS传输(4)——MMS 传输

MMS 的传输过程如下:1、  移动端通过GPRS拨号使设备成为无线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在wince平台下,拨号使用的设备类型为RASDT_Modem,本地号码是~GPRS!,如果是移动号码,节点是:CMWAP。联通的节点是:UNIWAP。设定这些参数的API分别是lineGetDevConfig(设定接入点)和RasSetEntryProperties(设定号码),测试sim卡能否正常拨号的一个方法是用串口工具向和PC连接的model发送AT命令。对无线模块GPRS拨号上网,需要用到AT+CGDCONT和AT

2010-07-14 18:47:00 6957 5

原创 基于WSP/WTP的MMS传输(3)——MMS PDU结构

<br />三MMS PDU结构<br />       MMS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由MMS头和MMS消息体组成,MMS头由多个域名和域值组成,由客户端指定, MMS头里面的一些域可以被MMS Proxy-Replay修改或补充,MMS Proxy-Replay使用这些头域信息生成MM通知以及构造接收MM PDU中的相关头域,连同消息实体一同送往接收方。消息体跟在MMS头之后,大多数MMS PDU只含有MMS头,它们起到建立和维持通信的作用,只有在M-Send.re

2010-07-07 20:06:00 7994 12

原创 Android 源代码的获取和编译

<br />    关于怎么获取和编译android的源代码,在google的官方网站http://source.android.com/source/download.html有详细的资料,我这里仅仅做一个基本的概括。要是哪一天source.android.com上不去了,也好有一个找的地方。<br />    我这里采用的是Debian 5.0(32-bit x86)的操作系统,官方文档是介绍了32位和64位的Ubuntu,及Mac OS的操作方法内容大致上是一样的。其它话少说,看步骤:<br /> <

2010-07-03 23:24:00 3242

原创 基于WSP/WTP的MMS传输(2)——MMS的传输模型

<br /><br />二 MMS的传输模型<br />首先要确认的一点是,一条彩信最终是通过PDU的形式传递给彩信服务中心的,如图三所示。<br /> <br /> <br /><br /> <br /><br />MMS PDU包括MM体和MMS HEADER,完整的MMS信息被包含在MMS PDU之中,采用多媒体邮件扩展MIME方式打包。一个MMS PDU 被称为MMS请求或MMS响应,下面的M-Send.req、M-Notification.ind 都

2010-07-03 19:50:00 4435 3

原创 基于WSP/WTP的MMS传输(1)——概述

    在wince 6.0 上面,Microsoft只提供了SMS(Short Message Service)的API,没有MMS(Media Message Service)的接口,只能自己做了。查资料的的时候,才发现资料不是一般的缺乏,而是相当的缺乏。没办法,只能自己查资料,自己看协议,看规范,一点一点的摸索,那个痛苦呀。写这篇文字的目的,是为了后面做这一块的Programmer有一个参考资料,也不至于重蹈一遍摸索的痛苦,我们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更合适的地方^

2010-07-03 00:17:00 4957 1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