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与TCP\IP协议

目录

一、分层

1.1 分层原因

1.2 OSI七层模型

二、TCP/IP

2.1 TCP/IP协议族的组成

模型层

物理层

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层

三、数据封装过程

 五、PDU协议数据定义

六、设备与各层对应关系

七、各层间通信


一、分层

1.1 分层原因

易于实现和标准化各层独立,就可以把大问题分割成多个小问题,利于实现;

灵活性好:如果某一层发生变化,只要接口不变,不会影响其他层;

分层后,用户只关心用到的应用层,其他层用户可以复用;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需要知道底层的功能是采取硬件来实现的,只需要知道通过底层的接口来获得所需要的服务。

1.2 OSI七层模型

层次划分: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各层次功能

应用层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用户操作)
表示层 建立、管理、中止会话
会话层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人的语言翻译成计算机)
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网络层 进行逻辑地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寻址,理论选择转发数据的最佳路径
数据链路层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交换机 网卡)
物理层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网络层及以下的通信为点对点通信

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面向硬件)

传输层的通信为端到端通信(承上启下)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为高三层(面向用户)

端到端是传输层,点到点是网络

应用层 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FTP、SMTP、HTTP、DNS
表示层 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加密 CSS、HTML、GIF
会话层 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 HTTP、SSH、SMTP、FTP
传输层 建立、维护和管理端到端的连接,控制数据传输的方式 TCP/UDP
网络层 数据传输线路选择,IP地址及路由选择 IP/ICMP
数据链路层 提供介质访问和链路管理 ARP/RARP/MAC
物理层 以二进制形式在物理媒介上传输数据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