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主义时代的人文精神困境及教育救治

本文择自联合早报:作者 姚占新

 

  技术主义(Technologism)作为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的一种生存模式,有别于农耕文明时代的自然主义,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巨大越 升,以及人的自由解放的必然环节。一方面,它奠定了人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促进了全球性的普遍交往,增加了人的自由时间,拓展了人的生存空间;另 一方面,技术主义的生存方式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困境。

  亚洲国家作为后发展国家,大多数全盘接受了技术主义治国的理论,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在经历了经济和社会大跃进之后,技术主义导致的弊端在这些国家已经显露无遗。

技术主义极致化的技术自我否定

   技术主义在促进人类发展大跃进的同时,也加大了人与自然界的鸿沟,造成技术对人性的压抑,导致了人的机器化、社会生活的程式化、人与自然界的对立化、价 值信仰的功利化。技术主义发展到今日,其自身的内在矛盾,使自己成为了否定自己的因素:它致力于追求事物的确定性,人的生存却变得更加不确定;它力求使人 类掌控自己的命运,却对技术和物质产生了更大程度的依赖;它追求人对外部世界的支配地位,但外部世界反而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支配了人的生活;它以 理性来规划社会生活,但社会生活却反而呈现某种强势的非理性。

  技术主义的极致,使技术标准成为一种凌驾于所有标准之上的绝对标准,这种 标准以效用为准则评价全部事物和过程;在某些社会,它甚至成为社会惟一的标准,人们以技术的眼光看待一切,所有事物的意义与价值都必须根据技术的逻辑。技 术标准构造出整个世界及其意义,它决定了事物或人物应有什么意义,应有多大价值。

  在《熵——一种新世界观》这本书中,两位作者里夫金 (Jeremy Rifkin)与霍华特(Ted Howard)讲到,因为技术理性至上,使人囿于技术视野,成为经济人,一切以物为尺度,以功利为标准,只知追求效率和金钱,疏忽了人的道德情怀、价值理 想和自由思维。面对自然界,就只知索取,毫不顾及对人类生存环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人变成理性不健全的人,只懂得主宰,而不懂看护;只知功利,而不 问人生意义,无视人的情感和道德情操。人失去了人的价值,其结果是人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但又被当代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商品、机器所异化。

  笔者不是反技术主义者,但是,对于认为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的想法,却不敢苟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新技术往往会造成新的问题。实际上,技术主义至上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对物质无止境的追求,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匮乏。

   “人文精神”(humanism),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 度珍视,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技术主义与人文精神并非天然的对立,只是,技术主义的副产品——无限膨胀的人类物欲,造成了人文精神的 破坏。例如,旧城并非不可拆迁,改善居住条件是大多数人的愿望,但是拆迁过程中,对人类遗留下来的物质遗产粗暴对待的作为,却令人心痛。作为人文精神重要 构成元素的语文,也同样沦为技术主义的牺牲品。例如,华文作为第一语文的中国和台湾,华文的地位同样比不上代表世界财富和权力的英文。对大多数人来讲,与 其去读“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唐诗宋词,倒不如去背几个英文单词来得更实际。

  当然,这是人们很现实的选择。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无可厚非 的行为,笔者同样会对很多事情做现实的考量。但是,一切皆从现实利益来考量,不就是技术主义带来的弊病吗?当然,很多人会认为,人文精神的匮乏与我何干? 事实上,一个人文精神匮乏的社会,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比如幸福感的问题,虽然技术使物质财富增长了,但人们并没有从愈加增长的物质中感到幸福, 反而越来越变成财富的奴隶;城市虽然越来越繁华,但却有一种越来越不像自己家园的味道等问题。

以人文教育寻回失落的精神

  技术主义造成人文精神匮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度的理性。例如搭乘公共交通时,技术主义的理性思维就是,规定的优先 座位不会去坐,但是没有规定的座位就可以坐。至于老弱病残需要坐没有规定的座位,那不是我的问题。原因是:第一、如果你不方便,你要自己对自己负责,可以 选择非尖峰期搭乘;第二、你可以向政府反映,多设一些优先座位。至于现在你没有位子坐,那不是我的问题。这种思维,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面对一个比你更 需要座位的人,这番话就让人感觉缺少了什么东西。事实上,这就是典型的缺少人文关怀的技术主义理性思维。

  在技术主义至上的思路下,以提 高人文素养为目的的人文教育,似乎是无用的教育。虽然我们一直强调人文学科,强调人格的培养,但这一切都是以服务技术的提升,与国家社会的科技发展为前提 和依据的,人文教育只是一种服务于此的工具。如果不能服务于技术的人文教育,似乎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台湾学者龙应台在一次演讲中,讲 到学文学、哲学、历史的用处。她说,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活本质的一种现实。她举鲁迅小说中的祥林嫂作为例说,如果不是小说,祥林嫂不过 就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的疯子。是小说使我们看到了祥林嫂悲惨生活的另一面。

  哲学则是你行走在迷宫中的满天星斗,它会指引 你走出迷宫;而人生的旅途,很多时候我们是行走在迷宫中的。关于历史,她认为,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 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比如说,了解中国,如果只了解今天,你会看到道德的废墟、金钱至上的社会等等黑暗面,但是, 如果了解几十年前,新加坡人到中国探亲,还要带很多旧衣服送给中国的穷亲戚,你就知道今天的问题是中国快速发展中的问题,这就是学历史的作用。

   当然,文学、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不像商科、经济、工程等科目,能给我们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但是,缺少了人文知识的人,实际上是不完整的人,他的生活 虽然拥有优裕的物质条件,但是当他一人独处,面对自己的时候,他总会有种莫名的困惑、怅惘;应有尽有中似乎缺少了什么。另外,即使以技术主义的思维来看, 人文学科的价值也已经今非昔比。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科技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动力,这需要的是各科知识的综合,包括人文学科的知识。

   试想一下facebook、twitter需要很高深的技术吗?这些创办者资讯技术水准未必赢过我们理工学院的学生,但是他们却改变了世界。他们的成功 是否是在缺乏雄厚知识基础下,通过创意思维训练做到的呢?笔者不得而知。也许,他们受过一些创意思维技术的训练,但是,缺少渊博知识做基础的创意训练,是 无法训练出大成就者的。

  笔者认为,要通过人文教育重建知识、价值根基。重新使我们的学生拥有真正宽阔的视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重构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教育架构,重新构建社会的价值基础,既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也可以寻回失落的人文精神。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