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R:Fast ReRoute 快速重路由,是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流量损失,路由器预先安装一条备份路径,当故障发生的时候,由邻近故障点的路由器(PLR:Point of Local Repair,本地修复节点)快速切换到备份路径,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网络故障的丢包,提升收敛性能。
预先概念:
S:运行LFA的源节点
D:目的节点
N:与源节点相邻的邻居节点,即相邻源节点的、备份路径开始的节点
P:从源节点开始,计算LFA的节点
Q:从目的节点开始,计算LFA的节点
1、LFA:
最早出现的FRR技术是LFA(Loop-Free Alternate),计算条件是:ND < NS + SD,满足此条件即可确认链路无环。
这样计算方式的缺点是:1、可能出现次优备份链路;2、仍有一定机率可能出现 环路;3、有一定机率出现误判,找不到下一跳;RFC 6571数据统计LFA场景覆盖率为80%~90%,于是出现了 rLFA
2、rLFA:
rLFA:remote Loop Free Alternate,远端无环路备份路径,RFC7490定义的,方法是:找到一个不会经过故障节点的中间结点(通常称PQ结点),计算需要 MPLS。计算条件为:
P区域满足:NP < SN + SP
Q区域满足:QD < SQ +SD
PQ交汇的点即为PQ节点,成为LFA备份链路的起始节点
RLFA的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从源端和目的端,双向做了LFA,相较于LFA的优点是:增加了生成备份路径的几率,在SR中,减少了 SR-List 的层数,从而扩展了网络半径。但RLFA仍然有一定几率无法计算出PQ节点,覆盖范围为90%~95%,于是又补充发展出了 Ti-LFA
3、Ti-LFA
Ti-LFA:Topology-Independent Loop-free Alternate,拓扑无关的无环路备份路径,计算需要 SR。计算方法是在 rLFA 的基础上,在无法计算出PQ交汇点的时候,如果 PQ 之间的 IGP 无环,则确定整条备份链路无环的情况下,先走到 P 节点末端,再粘连上 IGP 的 SR adjacency-sid 标签,来完成整个链路的建立完成,覆盖范围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