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ddlePaddle
参与过两次线下课程体会
从2019年6月22号参与的第一次Paddle 推荐系统线下讲座,第一次比较生疏,初步熟悉了一下paddle的线上项目运行方式,
通过这次参会,了解了paddle的架构:CV,REC,NLP。
对比以前了解的深度学习框架,对于pytorch,tensorflow,keras等国外框架,paddle 的python 窗口相对于IDE来说,方便很多,加上有算力卡的资源,确实是个亮点。
后续继续研究下这些模型:
于7月28号参与了语言理解专场,对Ernie全程进行了参与。课后第一次未成功训练,
通过fork其他同学的代码,

进行了操作。
最近在使用官网公布的数据集,跑了一个波士顿房价的预测。


总的体会是熟悉原理,多练项目,熟能生巧。
准备参与8月24号的 物体检测,已经报名了。
本文分享了作者两次参与PaddlePaddle线下课程的体验,包括对Paddle架构的了解,如CV、REC、NLP模块,以及与PyTorch、TensorFlow等框架的对比。作者还介绍了使用Paddle进行Ernie语言理解和波士顿房价预测项目的实践经验。
51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