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http://blog.csdn.net/preterhuman_peak/article/details/40857117
Linux Namespaces机制提供一种资源隔离方案。PID,IPC,Network等系统资源不再是全局性的,而是属于特定的Namespace。每个Namespace里面的资源对其他Namespace都是透明的。要创建新的Namespace,只需要在调用clone时指定相应的flag。Linux Namespaces机制为实现基于容器的虚拟化技术提供了很好的基础,LXC(Linux containers)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实现了资源的隔离。不同container内的进程属于不同的Namespace,彼此透明,互不干扰。下面我们就从clone系统调用的flag出发,来介绍各个Namespace。
命名空间提供了虚拟化的一种轻量级形式,使得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查看运行系统的全局属性。该机制类似于Solaris中的zone或 FreeBSD中的jail。对该概念做一般概述之后,我将讨论命名空间框架所提供的基础设施。
1. 概念
传统上,在Linux以及其他衍生的UNIX变体中,许多资源是全局管理的。例如,系统中的所有进程按照惯例是通过PID标识的,这意味着内核必须管理一个全局的PID列表。而且,所有调用者通过uname系统调用返回的系统相关信息(包括系统名称和有关内核的一些信息)都是相同的。用户ID的管理方式类似,即各个用户是通过一个全局唯一的UID号标识。
全局ID使得内核可以有选择地允许或拒绝某些特权。虽然UID为0的root用户基本上允许做任何事,但其他用户ID则会受到限制。例如UID为n 的用户,不允许杀死属于用户m的进程(m≠ n)。但这不能防止用户看到彼此,即用户n可以看到另一个用户m也在计算机上活动。只要用户只能操纵他们自己的进程,这就没什么问题,因为没有理由不允许用户看到其他用户的进程。
但有些情况下,这种效果可能是不想要的。如果提供Web主机的供应商打算向用户提供Linux计算机的全部访问权限,包括root权限在内。传统上,这需要为每个用户准备一台计算机,代价太高。使用KVM或VMWare提供的虚拟化环境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资源分配做得不是非常好。计算机的各个用户都需要一个独立的内核,以及一份完全安装好的配套的用户层应用。
命名空间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所需资源较少。在虚拟化的系统中,一台物理计算机可以运行多个内核,可能是并行的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而命名空间则只使用一个内核在一台物理计算机上运作,前述的所有全局资源都通过命名空间抽象起来。这使得可以将一组进程放置到容器中,各个容器彼此隔离。隔离可以使容器的成员与其他容器毫无关系。但也可以通过允许容器进行一定的共享,来降低容器之间的分隔。例如,容器可以设置为使用自身的PID集合,但仍然与其他容器共享部分文件系统。
本质上,命名空间建立了系统的不同视图。此前的每一项全局资源都必须包装到容器数据结构中,只有资源和包含资源的命名空间构成的二元组仍然是全局唯一的。虽然在给定容器内部资源是自足的,但无法提供在容器外部具有唯一性的ID。
考虑系统上有3个不同命名空间的情况。命名空间可以组织为层次,我会在这里讨论这种情况。一个命名空间是父命名空间,衍生了两个子命名空间。假定容器用于虚拟主机配置中,其中的每个容器必须看起来像是单独的一台Linux计算机。因此其中每一个都有自身的init进程,PID为0,其他进程的PID 以递增次序分配。两个子命名空间都有PID为0的init进程,以及PID分别为2和3的两个进程。由于相同的PID在系统中出现多次,PID号不是全局唯一的。
虽然子容器不了解系统中的其他容器,但父容器知道子命名空间的存在,也可以看到其中执行的所有进程。图中子容器的进程映射到父容器中,PID为4到 9。尽管系统上有9个进程,但却需要15个PID来表示(子容器2*3=6个,父容器3+6(子容器pid的映射)=9个,总共6+9=15个),因为一个进程可以关联到多个PID。至于哪个PID是"正确"的,则依赖于具体的上下文。
如果命名空间包含的是比较简单的量,也可以是非层次的,例如下文讨论的UTS命名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父子命名空间之间没有联系。
请注意,Linux系统对简单形式的命名空间的支持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主要是chroot系统调用。该方法可以将进程限制到文件系统的某一部分,因而是一种简单的命名空间机制。但真正的命名空间能够控制的功能远远超过文件系统视图。
新的命名空间可以用下面两种方法创建。
(1) 在用fork或clone系统调用创建新进程时,有特定的选项可以控制是与父进程共享命名空间,还是建立新的命名空间。
(2) unshare系统调用将进程的某些部分从父进程分离,其中也包括命名空间。更多信息请参见手册页unshare(2)。
在进程已经使用上述的两种机制之一从父进程命名空间分离后,从该进程的角度来看,改变全局属性不会传播到父进程命名空间,而父进程的修改也不会传播到子进 程,至少对于简单的量是这样。而对于文件系统来说,情况就比较复杂,其中的共享机制非常强大,带来了大量的可能性。在标准内核中命名空间当前仍然标记为试 验性的,为使内核的所有部分都能够感知到命名空间,相关开发仍然在进行中。但就内核版本2.6.24而言,基本的框架已经建立就绪。 当前的实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相关的信息可以参见Documentation/namespaces/compatibility-list.txt文件。
2. 实现
命名空间的实现需要两个部分:每个子系统的命名空间结构,将此前所有的全局组件包装到命名空间中;将给定进程关联到所属各个命名空间的机制。图 2说明了具体情形。
<nsproxy.h>
struct nsproxy {
atomic_t count;
struct uts_namespace *uts_ns;
struct ipc_namespace *ipc_ns;
struct mnt_namespace *mnt_ns;
struct pid_namespace *pid_ns;
struct user_namespace *user_ns;
struct net *net_ns;
};
PID Namespace
当调用clone时,设定了CLONE_NEWPID,就会创建一个新的PID Namespace,clone出来的新进程将成为Namespace里的第一个进程。一个PID Namespace为进程提供了一个独立的PID环境,PID Namespace内的PID将从1开始,在Namespace内调用fork,vfork或clone都将产生一个在该Namespace内独立的PID。新创建的Namespace里的第一个进程在该Namespace内的PID将为1,就像一个独立的系统里的init进程一样。该Namespace内的孤儿进程都将以该进程为父进程,当该进程被结束时,该Namespace内所有的进程都会被结束。PID Namespace是层次性,新创建的Namespace将会是创建该Namespace的进程属于的Namespace的子Namespace。子Namespace中的进程对于父Namespace是可见的,一个进程将拥有不止一个PID,而是在所在的Namespace以及所有直系祖先Namespace中都将有一个PID。系统启动时,内核将创建一个默认的PID Namespace,该Namespace是所有以后创建的Namespace的祖先,因此系统所有的进程在该Namespace都是可见的。
IPC Namespace
当调用clone时,设定了CLONE_NEWIPC,就会创建一个新的IPC Namespace,clone出来的进程将成为Namespace里的第一个进程。一个IPC Namespace有一组System V IPC objects 标识符构成,这标识符有IPC相关的系统调用创建。在一个IPC Namespace里面创建的IPC object对该Namespace内的所有进程可见,但是对其他Namespace不可见,这样就使得不同Namespace之间的进程不能直接通信,就像是在不同的系统里一样。当一个IPC Namespace被销毁,该Namespace内的所有IPC object会被内核自动销毁。
PID Namespace和IPC Namespace可以组合起来一起使用,只需在调用clone时,同时指定CLONE_NEWPID和CLONE_NEWIPC,这样新创建的Namespace既是一个独立的PID空间又是一个独立的IPC空间。不同Namespace的进程彼此不可见,也不能互相通信,这样就实现了进程间的隔离。
mount Namespace
当调用clone时,设定了CLONE_NEWNS,就会创建一个新的mount Namespace。每个进程都存在于一个mount Namespace里面,mount Namespace为进程提供了一个文件层次视图。如果不设定这个flag,子进程和父进程将共享一个mount Namespace,其后子进程调用mount或umount将会影响到所有该Namespace内的进程。如果子进程在一个独立的mount Namespace里面,就可以调用mount或umount建立一份新的文件层次视图。该flag配合pivot_root系统调用,可以为进程创建一个独立的目录空间。
Network Namespace
当调用clone时,设定了CLONE_NEWNET,就会创建一个新的Network Namespace。一个Network Namespace为进程提供了一个完全独立的网络协议栈的视图。包括网络设备接口,IPv4和IPv6协议栈,IP路由表,防火墙规则,sockets等等。一个Network Namespace提供了一份独立的网络环境,就跟一个独立的系统一样。一个物理设备只能存在于一个Network Namespace中,可以从一个Namespace移动另一个Namespace中。虚拟网络设备(virtual network device)提供了一种类似管道的抽象,可以在不同的Namespace之间建立隧道。利用虚拟化网络设备,可以建立到其他Namespace中的物理设备的桥接。当一个Network Namespace被销毁时,物理设备会被自动移回init Network Namespace,即系统最开始的Namespace。
UTS Namespace
当调用clone时,设定了CLONE_NEWUTS,就会创建一个新的UTS Namespace。一个UTS Namespace就是一组被uname返回的标识符。新的UTS Namespace中的标识符通过复制调用进程所属的Namespace的标识符来初始化。Clone出来的进程可以通过相关系统调用改变这些标识符,比如调用sethostname来改变该Namespace的hostname。这一改变对该Namespace内的所有进程可见。CLONE_NEWUTS和CLONE_NEWNET一起使用,可以虚拟出一个有独立主机名和网络空间的环境,就跟网络上一台独立的主机一样。
以上所有clone flag都可以一起使用,为进程提供了一个独立的运行环境。LXC正是通过clone时设定这些flag,为进程创建一个有独立PID,IPC,FS,Network,UTS空间的container。一个container就是一个虚拟的运行环境,对container里的进程是透明的,它会以为自己是直接在一个系统上运行的。一个container就像传统虚拟化技术里面的一台安装了OS的虚拟机,但是开销更小,部署更为便捷。
Linux Namespaces机制本身就是为了实现 container based virtualizaiton开发的。它提供了一套轻量级、高效率的系统资源隔离方案,远比传统的虚拟化技术开销小,不过它也不是完美的,它为内核的开发带来了更多的复杂性,它在隔离性和容错性上跟传统的虚拟化技术比也还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