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制冷系统为了在不改变压缩机的情况下想提高其制冷量和能效比,配置经济器就成为目前制冷系统中的主流方案,然而并非所有的工况设置经济器都是最佳方案,如低温工况。经济器提升了过冷度,同时也消耗一部分制冷压缩机的功,但是由于冷量的增加大于压缩机增加的能耗,因此其能效比得到提高。
而且对于不同的制冷剂经济器的使用效果也不同,一般来讲制冷剂为 R134a 的效果要好于制冷剂为R22的效果。另外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经济器主要分为:
闪发式经济器:
把流经冷凝器形成的高温高压的液相介质进行首次膨胀后具有存储功能的一个容器,将经过首次膨胀后的液相制冷剂送往二次节流的蒸发器中,而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气相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的补气口以减少能量的损耗。
直接膨胀型经济器
把高温高压的液相制冷剂经过膨胀阀节流后过冷同时可以控制节流后产生的部分气相制冷剂的过热度,通过热交换器对另一路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冷。
管壳式经济器
通过控制热交换器的壳程液面高度来完成控制。
不同的类型的经济器适用于不同的工况:
闪发式经济器适用于有二次过冷要求的大型制冷压缩机中,同时适用于多机组共用;
直接膨胀型经济器主要应用于小型的制冷压缩机,同时多数情况一对一配置经济器,不适用于多机组共用;
管壳式经济器适用于中大型制冷压缩机。
经济器的原理:
从冷凝器出来的液态制冷剂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就需要与温度更低的物质进行热交换满足要求。在制冷系统中,一般进入经济器的液态制冷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膨胀阀进行减压降温与另一部分液态制冷剂在经济器中换热,换热后液态制冷剂汽化返回到压缩机进入下一个循环,另一部分制冷剂过冷后通过供液阀向下游供液。
1)不同类型经济器使用工况及选用方法不同。
2)不是所有工况选用经济器都能达到提高制冷效率的效果,如以氨为制冷剂时当蒸发温度高于-30 ℃时配置经济器可提高制冷效率,当低于-30 ℃时配置经济器不适用。
3)不同的制冷剂设置经济器的效果不同,R134a为制冷剂时要比 R22 为制冷剂时制冷效果更佳明显。
4)大型制冷系统中通常选择共用经济器及一对一设置经济器方案。
5)共用经济器布置时要尽量靠近制冷压缩机组。
6)提出制冷压缩机组补气口带液问题的处理方法。
7)在工程实践中经济器要与制冷压缩机组共同调试。
8)供液节流阀选择时不仅考虑纯液相工况,还要保证进入供液节流阀前液体有足够的过冷度来保证纯液体工况。
另外注意:
喷液冷却和经济器区别
喷液冷却和经济器虽然都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和性能,但它们在系统中的位置、工作原理和具体作用点存在差异,不能互相替代。
喷液冷却更多关注于压缩机的直接冷却和负载调节,而经济器则专注于提升制冷剂的过冷度,从而间接优化整个制冷循环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