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桂花,在金秋時節飄散出迷人的花香,在定格的記憶中,每年的這個時節都是家人團聚的時候,因為桂花開時,便是中秋來臨之際。
中秋佳節,家人團聚,但每當此時我便不由地心生惆悵之情,徒增許多傷感。雖然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屬人之常情,可父親的去世,仍舊讓我們全家終生難忘,特別是父親臨終前的眼神,那一瞬間,佈滿了哀愁和遺憾!八月十二是父親的忌日,記得那年桂花開得很濃、很香,好像是為了父親而開似的,空氣中滿是花香,於是讓沉浸在痛苦和悲傷中的家人有了些許安慰!
悲痛之餘,不禁讓人憶起許多關於父親的故事。父親的一生可謂充滿坎坷,用父親自己的話說他就是為迎接苦難而生的。
父親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其祖上在當時也算是名噪一時的望族,到了父親這一代便開始漸漸衰落。他的出生沒有給這個家族帶來榮耀,而這個家族同樣也沒有給父親帶來任何福音。
童年時代的父親便早早地失去了母愛,聽父親說,他的小妹才剛剛開始學步,我的奶奶便去世了,當時小姑媽年幼,不懂得什麼是死,什麼是人間痛楚,還嚷著要吃已經擺在禮床上母親的奶,被我的大姑媽抱開了。
那時父親也不過是六七歲的樣子,隨著奶奶的去世,父親的日子就更加艱難了。爺爺是個老實人,連本來應有的祖產也被他的兩位哥哥給搶走了,加上爺爺嗜酒如命,一家人連躲腦殼的地方也沒有了,只好把大姑媽賣給別人當了童養媳,幸好那家人心好,見父親一家實在是無法撐下去了,答應讓他們暫時借住那裏,這樣才有了一個能夠勉強遮風擋雨的家!
一年以後,湘西大面積鬧饑荒,麻陽也不例外,為了生計,爺爺把未滿八歲的父親送回了家鄉,在一個我稱之為“藥鋪爺爺”那裏當學徒,從此便開始了他的童工生涯。
酷愛學習的父親,從小比較聰明,腦瓜子靈,在完成學徒的時間外,常常跑到學堂去學習。那時是私塾,也是我們本家的一位長輩開的,在那裏父親做了一名旁聽生,慢慢地學習了一些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兩三年下來父親也算是一個“文化人"了。
十四歲那年,在外地當兵的大伯回來了,大伯是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生,他的回來給整個家族帶來許多榮耀,父親在那時就跟著大伯父走上了從軍之路。